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考虑CO的海拔高度系数取值主要是针对低海拔隧道,而海拔超过2 200 m的取值均按照线性延伸处理。随着汽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西部高海拔公路隧道的不断涌现,考虑CO的海拔高度系数规范取值正确与否值得商榷。文章通过对汽油车各车型CO排放量的现场实测,推导了一种考虑多车型的CO海拔高度系数的计算公式,提供了一种较为准确地计算隧道需风量的可行方法。依托某隧道工程实例,分别采用规范中考虑CO的海拔高度系数值以及考虑多车型CO海拔高度系数修正值来计算该隧道需风量及风机功率。通过对比分析,采用考虑多车型CO海拔高度系数修正值计算的风机功率将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雀儿山隧道海拔高度系数测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拟建的国道317线的雀儿山隧道为依托,对海拔400~5000 m处考虑烟雾的海拔高度系数进行了现场测试,根据取得的实测数据,探索出海拔高度大于2400 m的海拔高度系数的合理取值,从而提出雀儿山隧道海拔高度系数的建议取值,为隧道通风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是对现有公路隧道通风规范的补充与验证。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建设中,一般将长度超过3 km的公路隧道称为"特长隧道"。当隧道长度超过4 km时,隧道内的空气污染就会随着隧道长度的增加和交通量的增大变得极为严重,因此,特长公路隧道往往因通风问题而导致修建难度加大,通风运营费用成倍增加。正因如此,设计人员有时往往迫于无奈,尽可能地在洞外增大纵坡,避免采用特长隧道方案,这样"退而求其次"的设计使得高速公路在以后的运营、安全等方面埋下了诸多隐患,同时也使得汽车在山区高速公路运行的油费增加、磨损加大。特长公路隧道双洞互补式网络通风技术研究,在高速公路隧道的通风理念、理论计算和设计方法等方面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发明并首次在国内外隧道工程中实施了一种全新的通风隧道方式,利用"双洞互补"的原理,巧妙地绕开了特长隧道需要修建通风竖井或通风斜井的困挠,有效解决了长度为4~7 km的特长高速公路隧道通风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4.
特长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若干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我国在特长公路隧道的通风设计中,在隧道自然风阻力计算、根据稀释烟雾计算隧道需风量、送排式通风系统中“不应有短道回流”和通风斜井倾角选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在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1)隧道自然风阻力应由自然风等效压差确定,在缺少工程实地观测资料的情况下,假定隧道自然风阻力为常量,并在10~30 Pa之间取值;(2)依据稀释烟雾计算隧道需风量时,在公式中应引入烟雾的质量浓度或烟雾的体积浓度,并用其替代公式中的一般烟雾浓度;(3)竖井送排式通风系统中宜变短道顺流为有控制的回流;(4)隧道通风斜井的倾角不要受矿山常用的斜井倾角的限制,应视隧道的具体工程条件灵活取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叙大铁路乐园隧道工程实例,根据其辅助坑道布置和瓦斯分布等工程特点,确定了独头压入式和巷道式通风相结合的施工通风方式,并通过对需风量、风机供风量、风管阻力和隧道阻力的计算,对通风设备进行了优化配置,同时提出了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及注意的问题,为类似铁路瓦斯隧道施工通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隧址区的地形条件是选择隧道路线纵坡的重要影响因素,隧道路线纵坡方案一旦不能和地形相适应,会影响工程数量、造价及运营安全。文章结合广西马山至平果高速公路板可隧道工程实例,从通风、照明、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及工期等方面,对该隧道路段拟定的两个纵坡设计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提出了典型山区地形条件下的隧道路线纵坡设计的注意事项,为类似地形的隧道路线纵坡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静电除尘器(ESP)系统在世界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纵向通风时,隧道内通风气流所消耗功率与通风量的三次方成正比,因此,特长隧道通风用建设费、动力消耗费将显著增大。当柴油车比例较高、稀释烟尘所需通风量很大时,如将隧道内造成视距障碍的烟尘除去,只对CO进行通风,则可以减少设计需风量,达到节省费用和能源之目的。同时静电除尘装置的吸收有毒烟雾、改善能见度功能还有利于火灾情况下的救援,这些正是静电除尘器有较多运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不同坡度下柴油车比例对隧道通风需风量计算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文章针对隧道通风需风量的两种计算指标烟雾浓度指标和CO浓度指标,论述了不同坡度下的柴油车比例对于指标选取的影响,提出了无量纲需风量和临界柴油车比例的概念,研究分析了在设计工况、怠速工况、阻塞工况三种情况下坡度对无量纲需风量和临界柴油车比例的影响,得出需风量计算指标随行车速度、坡度和柴油车比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洞宫山隧道为我省在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文章对隧道通风方案的技术标准、隧道需风量、通风方式、风机房选择、风道布置、通风计算等进行总结介绍,确定了本隧道的营运通风方案,为今后相关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青岛胶州湾海底公路隧道通风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胶州湾隧道为特长海底隧道,属城市快速交通隧道,其通风设计是隧道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参照国内、外既有隧道的有关资料,结合本隧道的具体特点进行了多个通风方案比选,认为采用分段纵向通风加洞口高排方案最为经济合理;通过对隧道风量计算等问题进行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采用"在用机动车综合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公路隧道双洞互补式通风的适用性,文章基于隧址海拔和温度、隧道长度和纵坡、隧道交通量和交通组成、隧道双洞间距等因素对互补式通风负荷比及通风效果的影响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隧道上下行通风负荷比大于1.5或隧道单向纵坡绝对值在1.5%~2.0%之间时,适宜采用互补式通风;隧道长度在4.5~6 km之间时,采用双洞互补式通风最经济实用;交通量和交通组成的影响关系显示隧道大型车混入率在35%~50%之间时宜考虑采用互补式通风;双洞隧道适合采用互补式通风的最小间距为30 m。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原螺旋隧道压入式通风的流场特性及风管出口位置布设参数对隧道施工通风效果的影响,文章以卧龙沟1号隧道工程为依托,利用Fluent模拟分析软件,考虑了2种纵坡、3种风管布设直径和7种风管出口距离等因素,研究了隧道掌子面附近的流场特性。结果表明:压入式通风风管出口距离工作面太近或者太远都不利于隧道的通风效率,并得到卧龙沟1号隧道在不同纵坡、不同风管布设直径下的最优风管出口位置,将该参数应用于卧龙沟1号隧道中,经现场测试验证了该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胶州湾海底特长隧道的具体特点进行了多个通风方案比选,认为采用分段纵向通风加洞口高排方案最为经济合理;并针对隧道风量计算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采用在用机动车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长大公路隧道通风方式直接影响到工程总体方案。"纵向通风+重点排烟"的通风方式,集纵向通风的经济节能和横向排烟的有效控烟优势于一体。对长大公路隧道的通风系统设计方式进行了探讨,对纵向通风及横向通风的适用分区段长度极限、影响需风量计算的因子等进行了分析,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隧道通风方式的选用涉及到隧道长度、交通流量、行车方式、洞口环境保护要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多种因素。介绍了苏锡常太湖隧道的通风系统,重点对纵向通风方式的选取、需风量的计算、排烟设计以及排烟控制逻辑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体火灾试验,对排烟设计进行了验证。这些为长大隧道通风排烟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越岭隧道由于大型山脉的阻隔而不便修建竖斜井的困境,文章以跨越天山的某特长深埋公路隧道为研究背景,提出了高速公路隧道平导运营通风方案。并通过大量的风网解算及通风系统总造价的正交设计分析,研究了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取消斜竖井、采用平导进行通风的设计方法,分析了该隧道近远期通风机理和通风方案。结果表明:影响通风系统总造价的因素排序为:独立通风段长度、排风量、排风道面积、送风道面积;甄选的近远期通风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较低交通量条件下高速公路隧道的运营通风难题;通风道长度达数公里的条件下,前段污风不宜全部从排风道排出,要充分利用大断面主隧道排风,减少能耗。  相似文献   

17.
曾广财 《人民交通》2021,(22):54-55
特长隧道的通风系统设计一直是道路工程建设中各方面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次研究中,本文是在对高速公路特长隧道通风系统设计的要点进行详细介绍后,以掌握的其中的计算内容,采用实例分析法,从介绍实际案例的基础出发,提出特长隧道通风系统设计方案,并在通过对不同方案进行的比较中,最终寻找出了一个经济效益与通风效果都满意的设计方案,希望以此为类似隧道通风系统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单向交通隧道内最大纵坡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对隧道内施工运输、排水和通风等最大纵坡控制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隧道内单向交通连续上坡路段最大纵坡的建议值,以及长大隧道内增大坡度的技术措施,可供公路设计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载重货车动力特性,估算了2轴~6轴货车车速和纵坡坡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车速降低是造成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产生严重车辙的主要原因,而剪应力不是主要因素。由此,根据沥青路面实测车辙确定了大纵坡车辙修正系数公式,提出基于车辙的当量轴次换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长度超过7 km的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往往需要设置竖、斜井来满足通风需求。通过对国内已建成长度大于7 km的公路隧道通风方式进行调研,发现其竖、斜井的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基于此,文章以韶关市某高速公路仙人峒隧道为工程实例,提出了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竖、斜井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可对今后类似隧道工程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