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更好、更经济地修建铁路山岭隧道,完善中国铁路隧道标准体系,将中国与同样采用复合式衬砌隧道的典型国家——日本及德国关于铁路山岭隧道结构设计进行对比分析,分析项目包括三国铁路隧道标准体系、荷载计算以及结构设计理念及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中德日都形成了比较完备、相似、系统的隧道设计标准体系;(2)中德日铁路隧道均采用新奥法理念,但结构体系不同,中国在Ⅳ~Ⅵ级围岩下利用荷载分担比的概念考虑二衬的作用,德国则只在运营期考虑二次衬砌的承载作用,日本则是将二次衬砌作为安全储备;(3)设计方法大体相似,区别在于德国隧道按逐个隧道工点设计,中国、日本颁布了通用参考图按标准化设计,德国针对性更强,中国日本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张光鹏  雷波  李琼 《铁道学报》2005,27(2):126-129
系统地探讨了车辆气密性能对隧道净空面积的影响规律。计算了不同气密性能的TR型磁浮列车,以不同运行速度通过不同长度的单线隧道时的压力波,并根据德国及ERRI的隧道与列车内压力波容许标准,确定了所需的隧道净空面积。  相似文献   

3.
采用国内研制的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压力波计算程序,模拟了特定隧道条件下CRH3动车组单车隧道压力波的基本特性,给出了隧道内、车头车尾处的压力波分布情况,以及对应车内处3 s内最大压差值等随车速变化的规律。同时,比较了动车组在德国和我国隧道条件下压力波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德国进口的TB880E型隧道掘进机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隧道综合施工设备,已经在秦岭铁路特长隧道和桃花铺隧道得到了成功应用。该掘进机在新疆中天山特长隧道使用中,由于中天山隧道所处地理位置常年干旱少雨,施工用水极为紧张,为解决施工用水,将掘进机的水循环系统进行了改进,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莫斯科地铁斯特罗津线是一条新线,这条地铁线从孔策沃车站到462号竖井的区间隧道工程,因工期紧,进行了招标,结果德国海瑞克公司中标,这项工程要求保证6m外径隧道掘进在地面无沉降的条件下进行,掘进速度月进尺500m,隧道长3m,采用带式输送机出土。这一施工工艺在俄罗斯是首次采用。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卡迈尔(Carmel)隧道大跨度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德国WB I公司设计的以色列卡迈尔隧道工程,介绍了大跨度隧道双侧壁导坑法的施工特点,从隧道的设计理念、施工工艺要点、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及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阐述了欧洲隧道双侧壁导坑法的施工技术,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施工技术对类似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凝灰岩隧道施工在国内外相对较少,设计理念及施工方法的差异却很大.以德国WBI公司设计的以色列卡迈尔公路隧道为例,从凝灰岩的特性、隧道设计理念、支护参数设计、施工步骤、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阐述了欧洲凝灰岩段隧道的设计施工技术,融入国内隧道施工经验优化设计方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类似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隧道竣工测量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阶段大规模进行的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对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工程质量检查手段也相应地跟上,在快速、准确获得检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工程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无疑是现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隧道作为客运专线中的重要构筑物,其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客运专线的可用性和运营安全,因此,与隧道工程质量有关的施工过程控制和交工验收应作为隧道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认识和了解国外隧道测量技术的新发展对提高中国高速铁路隧道的质量检测技术水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德国纽伦堡—茵戈施塔特高速铁路新线为例,介绍德国在高速铁路隧道竣工测量方面的实践,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以GRP5000为代表的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因高速铁路隧道区段长度占线路总长度的比例日益增加,所以要求设计与隧道空间相适应的接触网结构形式。德国Re250接触同采用5跨式锚段关节,不仅长而且所占空间大,在隧道中安装错段关节时需对隧道进行扩挖。最近德国开发出一种对隧道不需扩挖、且获专利权的锚段关节和弧形补偿装置,用于Re330接触网,经试运营和专门行驶试验,证明该项开发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激发极化法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发极化法是国际上较先进的一种电法物探手段,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领域应用较少.以德国GD公司最新开发的激发极化法测试系统Beam在某隧道中的应用为例,介绍用该方法进行掌子面前方超前地质预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并结合实际开挖情况,与地质雷达和TSP的预报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评价了Beam法的适用性,并对今后的工程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