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海丝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段落,曾对东南亚历史起过巨大的促进作用.古代南海丝路出现过三次繁荣高潮,东南亚历史正是在三次繁荣高潮中不断发展.第一次繁荣高潮中,东南亚第一个海上强国--扶南在东南亚半岛地区出现;第二次繁荣高潮,南海丝路已从半岛地区转移到了海岛地区,不仅带动了海岛国家的兴起,并使海峡地带成为了掌控东南亚经济命脉的地区;第三次繁荣高潮中,古代东南亚历史发展到了新的高潮,马六甲王国成了亚洲贸易中心.不过,南海丝路三次繁荣高潮都和中国有密切关系:第一次繁荣高潮,正当两汉及其以后的中国和西方丝绸贸易的兴起时期;第二次繁荣高潮,适逢唐宋时期的中国和阿拉伯帝国交往的黄金年代;尤其是第三次繁荣高潮是在郑和下西洋影响下形成的.因此,通过南海丝路,古代东南亚和中国形成了牢固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海洋史研究成为历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九州大学人文科学府东洋史领域的中岛乐章先生多年来致力于明清东亚海域史的研究,成果丰硕。他认为日本学者在研究东亚海域史时,不应局限于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史,而应该将日本视作亚洲的一部分,突破原来日本学界日本史、中国史、朝鲜史、东南亚史等学科的区域研究壁垒,强调对日本、中国、朝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之间互相交流的历史予以关注。此外,他强调将东、西洋史料结合起来,从全球史的宏观视野研究东亚华人、日本人、琉球人等的海上贸易、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3.
引言   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一条“陶瓷之路“.德化窑是中世纪中国南方名窑.唐宋以来,海上交通蓬勃兴起,德化窑瓷器源源从泉州港输往海外,销往东南亚、中亚、西亚和非洲东岸,并转口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地区.……  相似文献   

4.
在新安船上装载的与新安船的交易活动范围有关的商品中,最突出的是陶瓷器、铜钱和紫檀木,紫檀木是从属于热带以及亚热带的东南亚购入的,而当时前往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地区的中国商船主要从泉州港出发.由于泉州湾宋代海船的出土,新安船被认为是在福建地区制造的泉州船舶.新安船是以东南亚和中国以及东北亚作为活动舞台的贸易船,在向最终目的地日本博多航行过程中,经过高丽沿岸时遇难,最终没能返回.新安船装载的1017根紫檀木,是把新安船的研究范围扩大到中国和日本以外的东南亚和西域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在15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初,闽南人基于"出海谋生"的目的,大规模向海外进行人口移动.这段时期,闽南人的海外人口移动,不仅有规模性,而且具有持续性.其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地区.在这几百年的移民潮中,闽南华侨利用地缘、血缘、业缘等优势,在东南亚等地区建立了坚固而广阔的商业贸易网.1868年神户开港后,大批的华侨纷纷前往神户发展,在20世纪40年代前,神户成为日本对中国及东南亚的最主要贸易港口,而闽南华侨在开发日本的中国及东南亚市场所起作用非常的显著.闽南华侨为何能如此成功地发展中国及东南亚市场,其优势之所在,的确耐人寻味.本报告将列举活跃在日本神户的闽南华侨的事例,并藉由族谱、阄书、商号条规等资料,探讨闽南商人的经营资本与家族的关系;他们对于家族财产是如何维系与分配;最后,对华侨的海外贸易网中,是否存在着家族性特征及延续"经济家族"的传统特质作一番考证.  相似文献   

6.
“过番”,又作“来番”、“落番”,是指“到南洋(东南亚一带国家)”。曾经一度广为流传于南洋社会和侨乡的《过番歌》,是过去各方言族群先辈们移民南洋时挥之不去的共同历史记忆;其所蕴含的充满血泪的丰富情感和史实价值自不待言。伴随着时光的流逝,“过番”的历史已渐为人们所淡忘;《过番歌》的大量流失也在情理之中。对时下的新生代来说,这些陈年老事犹如天方夜谭般的不可思议!职是之故,抢救流失中的《过番歌》成为刻不容缓的急务。通过组构《过番歌》的点点滴滴使其“还原”历史面貌和精神,更是我们这一辈人应尽的义务。限于文章的篇幅,本文拟从客家《过番歌》切入,探讨早期客家移民到南洋,特别是独立前的马来亚(包括新加坡)的艰辛经历和以血泪编织而成的共同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7.
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并以此为据点,渗透入东南亚的传统贸易网络,同时积极寻求与中国商人的贸易机会。由于早期中葡官方往来的交恶,活跃于中国东南沿海的葡萄牙商人逐渐参与到本地贸易网络的走私活动中,航行于广东及浙江的诸多离岛,与往来此地的中国私商进行贸易。关于这一时期葡萄牙商人在东南沿海的航行及贸易细节,文献档案的记载较为有限,而在作为出口商品的外销瓷器上却有迹可寻。因此,本文将主要考察收藏于东南亚、中东及欧洲等地的早期中葡贸易瓷器,结合文献记载,探讨此时期中葡瓷器贸易的规模、路线及交易模式等问题,以推进我们对葡萄牙人东来早期海上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公元7世纪以前华人向东南亚地区的移动,虽然就单元行为而言是相当少的,不仅完全不能与同期中国国内人口的移动行为相比,也远远不能与7世纪后华人向东南亚地区移民(殖民)行为的情况相比,但由于我们划定的时间跨度较长,故而在数量总合上应该不会是太少的,应该是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并具有较广泛地域分布性的现象.在许多方面,这时期华人向东南亚地区的移动行为有着自己的历史特点.遗憾的是,目前确实少见有关的研究成果问世.我们不揣浅陋,以仅有的知识和粗浅的认识来尝试分析这个问题,不当之处,还请专家学者给予批评.  相似文献   

9.
范若兰 《海交史研究》2003,22(2):107-119
从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看,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此之前的晚清和民国时期,由于中国华南地区的人口膨胀、耕地不足、自然灾害、战争和吏治不明等原因形成强大的"推力"因素,美洲、东南亚殖民地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形成强大的"拉力"因素,在推力和拉力的作用下,中国人移民海外的规模和人数都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10.
<正>J.Kathirithamby-Wells和John Villiers将东南亚的港埠政体作为本书的主题来加以探讨。在本书中,作者们从政治和经济的视角切入,建构起一个不断发展及调适的模式,并以此模式来描述东南亚的众多贸易中心。这些贸易中心是自东南亚出现国家之后,沿着华南沿海及爪哇海域逐渐地兴盛发展起来的。这部重要的学术著作的出版,标志着我们对东南亚区域的认识开始获得长足的进步,值得我们细细地品读。这不仅因为本书在理论上所做的新的尝试,更因为其颇具深度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