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7年7月4日上午9时多,恒丰路客运站值班站长陆新忠接到由值班长须佩毅交来的一个黑色皮夹,小须非常着急地说:“不知哪位乘客购买车票时将皮夹子遗失在售票窗台上.还好售票员周敏看到了.马上找遍整个候车室也没找到失主,可能失主已离开客站,请站长帮忙寻找。”陆站长连忙打开皮夹查找线索,只见皮夹内有2210元人民币、一张外地身份证、及三张银行卡,没有任何联系电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驾驶员可靠性评估因子的选择是进行驾驶员可靠性评价的关键。本文首先进行驾驶员可靠性分析,找到驾驶员可靠性研究的特点,然后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得出驾驶员失误模式,最后使用专家判断隶属度的方法筛选出有效的驾驶员可靠性评估因子。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大跨度悬索桥竖弯涡振条件下桥上驾驶员的行车视线,首先,基于传统的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理论,引入桥梁涡激力数值模型,自主编制了涡振条件下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程序;其次,以有3个半波的涡振振型为例,借助几何作图法推导了桥面发生涡振时车内驾驶员视线盲区的计算公式;最后,基于已建立的涡振条件下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程序和驾驶员视线盲区的计算公式,以一座发生竖弯涡激共振的大跨度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分析了车型、车速和入桥时刻对车内驾驶员视觉盲区最大高度、盲区总持时和盲区占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盲区最大高度呈现周期性变化,其周期约为车辆前进一个涡振半波长度所需要的时间;车速变化不会影响驾驶员盲区的最大高度,但车辆类型不同则驾驶员目高不同,车内驾驶员目高越低,驾驶员前方视觉盲区最大高度也就越高;车重会进一步增加驾驶员前方视觉盲区的最大高度;车辆入桥时刻对驾驶员盲区总持时的影响很小,但驾驶员盲区总持时随着车速的提高而降低;车辆入桥时刻或车速对驾驶员盲区占比的影响小,而车型则对驾驶员盲区占比的影响显著,其中小轿车驾驶员的盲区占比最高(21%左右),大客车驾驶员的盲区占比最小(12%左右...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交通》2010,(2):16-16
为进一步加强运营驾驶员管理,保证运营驾驶员队伍的稳定。同时也为维护真正需要转岗的驾驶员的权益,2009年12月22日集团公司下发了《运营驾驶员转岗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运营驾驶员转岗条件、程序及转岗后的安排做出详细的规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动节能减排活动的深入开展,提升广大驾驶员操作技能,增强广大驾驶员的节能降耗意识,降低运营成本,唐山公交总公司以“2013年全国公交驾驶员节能技术大赛”为契机,结合目前开展的爱车活动,在全公司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驾驶员节能技术大赛。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驾驶员越来越明显的高龄化现象,采用薪酬满意度、职业荣誉感、安全意识、反应能力、认知能力和服从管理性6个方面的调研数据,将驾驶员按照年龄分为两组,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驾驶员的生存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驾驶员综合能力评价体系,比较高龄与中低龄在各个维度的差异,得到高龄驾驶员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潜在风险,旨在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高龄”驾驶员在安全意识、反应能力、认知能力和服从管理性方面均低于中低龄驾驶员。  相似文献   

7.
机动车驾驶员注意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机动车驾驶员心理素质状况测验量表对3084名机动车驾驶员注意力水平进行了调查,并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机动车驾驶员注意力的影响,为研究机动车驾驶员的注意特点、保障安全驾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部分或有条件自动驾驶车辆允许驾驶员将驾驶任务移交给自动驾驶系统,但驾驶员仍需对驾驶环境进行监测,若发生紧急事件或驾驶环境超出系统运行设计域等情况,驾驶员需要及时接管车辆。影响驾驶接管过程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因、交通环境以及人-机交互系统。本文分析了驾驶员认知负荷特性等人因对接管过程和接管时间预算的影响。分析发现,驾驶员长时间脱离驾驶任务会导致其陷入被动疲劳或驾驶分心状态,从而降低接管绩效。适当的非驾驶任务可以使驾驶员保持一定的认知负荷,降低驾驶员的被动疲劳水平。结合网联技术的应用可以多次发出预警信号,提高接管绩效。本文讨论了交通密度、道路条件等交通环境对接管时驾驶员感知、认知及决策的影响,探讨混合交通下过渡区智能网联车辆控制权切换 (Transitions of Control, ToC) 的管理问题。在复杂道路交通下,驾驶员需要更多时间恢复对环境的感知,且驾驶员在弯道接管车辆时更容易出现较大横向偏差。在混合交通环境中,为防止过渡区出现集中的ToC,可以制定相应交通管理措施,以降低过渡区域中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本文还分析了视觉、听觉、触 觉、嗅觉及其组合类型交互方式的优、缺点,讨论网联环境下人-机交互系统设计以及ToC形式。 单个的交互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多种类型相结合的交互形式能形成优势互补,及时地将接 管信息传递给驾驶员,并将其注意力集中于对环境的感知。网联技术发展使得可利用的行车信息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所提高,网联信息需要更好地呈现策略,以保证人-机交互界面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和接受性,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准确的交互信息。同时,利用驾驶员状态识别技术实时监测驾驶员所处状态,并通过人-机交互系统提醒驾驶员,使其保持警觉,提高接管绩效。未来研究应该重点关注非驾驶任务对驾驶员认知特性的影响,结合接管时的驾驶环境,遵循预测算法辅助驾驶员实现控制权的平稳过渡。随着网联技术的不断应用,逐步改进现有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对过渡区域ToC的管理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剖析我省驾驶员培训行业存在只注重经济利益、管理混乱、偷漏税款、逃废银行债务等问题,分析驾驶员培训行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意义,构建了我省驾驶员培训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同时对驾驶员培训行业所涉及到相关部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交通事故中驾驶员反应时间对研究驾驶员可靠性、交通事故致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调查问卷、驾驶员的三个主要静态指标(深度知觉、注意力集中能力、注意分配能力)的测量以及基于驾驶模拟器的驾驶员反应时间的测定基础上,利用线性回归对驾驶员的转向反应时间建模,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发现在95﹪水平上,影响因素与因变量反应时间呈线性关系;预测合格率为79﹪,判断出驾驶员反应时间在受到一些心理因素、驾驶经验与年龄的影响外,外界随机因素的影响不可忽略。这种方法为研究驾驶员应急反应行为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公共交通的驾驶员每天都要运送成千上万的乘客,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上行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必须保持高度的警觉性,确保安全行车。公交驾驶员又身处公交行业的服务第二线,与乘客直接接触,最能体现公交的服务质量。但是,对于每个公交驾驶员的驾驶操作和职业操守,往往很难作出正确的全面评价。在美国,当稽查人员在车上时,驾驶员对乘客总是表现得十分有礼貌,车也开得很平稳,  相似文献   

12.
9月19日,余钢总经理乘坐307路来到二分公司丽湖总站,体验驾驶员的日常工作。 下车后,余钢总经理表扬了他乘坐的粤BN6397车女驾驶员,指出驾驶员的监管投币、车厢服务和安全驾驶等操作非常规范,工作非常尽责。随后,余总信步走到调度室,与当班调度员、等候发车的驾驶员亲切交谈,还前往食堂操作间看望厨师厨工,且饶有兴致地品尝了_工作餐的一个菜式,称赞味道非常好。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驾驶员特征聚类方法的适用性与可靠性,本文基于机动车运行轨迹分析提出考虑交通运行条件影响的驾驶员特征聚类改进方法。首先,经过对车辆运行轨迹数据的分析发现,不同道路类型和平均速度条件会显著影响驾驶行为的集计特征;其次,提出改进的驾驶员特征聚类方法,第1步设计考虑道路类型与平均速度因素的车辆轨迹的切片和分类方法,从而稳定提取典型交通条件下的驾驶行为特征参数,第2步选用高斯混合模型聚类驾驶员特征。聚类案例表明, 在相同的道路类型和平均速度条件下,驾驶员类型越激进,其速度变异系数、加速度标准差和平均减速度等参数均值越高。不同聚类方法的对比表明,改进方法在驾驶员聚类的类内聚集度和类间分离度方面均表现更好,能有效提升驾驶员聚类的适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用工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尤其象我们汽车货运单位.生产驾驶员几乎全部是外地驾驶员。因此,用好、管好外地驾驶员对我们运输企业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可以这么说,把外地驾驶员管理好了。使用好了,运输企业的安全就有保证.生产才能提高,企业才能创收增收有利润,有效益。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外地驾驶员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新形势下的新变化,总结出了如下几方面的管理模式——“五个要”。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疲劳驾驶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安全隐患,本文以驾驶员人体姿态为研究对象,分析驾驶动作变化与驾驶员疲劳状态之间的联系,提出基于空时特征与人体姿态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模型。首先,以改进的Simple Baselines网络定位驾驶员骨架关键点(空间特征);其次,分析驾驶过程中人体姿态的变化特点,依据“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将人体关键点模块化,以此为基础设计多个与驾驶员疲劳驾驶相关的特征表示;最后,引入滑动窗口计算各疲劳特征的离散程度,将其作为长短时记忆网络(时间特征)的输入,从而实现对驾驶员疲劳状态的预测。通过13位被试驾驶人的驾驶行为数据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提出的基于空-时特征和人体姿态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模型可达到97.73%的检测精确率,98.95%的召回率以及98.35%的准确率,表明该检测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驾驶员道路安全感受模糊评判模型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分析了道路各因素对驾驶员安全感的影响程度,建立了驾驶员对道路条件安全感受评价的定量描述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一典型事故多发路段进行了实例验证,发现在改造前后驾驶员对该路段的安全感量化值从3.324降低到2.628,这一结果能很好地反映驾驶员的实际感受情况,是一种度量驾驶员安全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道路交通的主体是机动车,主宰机动车的却是驾驶员。机动车能否做到高效安全的运行,首要的一点取决于驾驶员的素质。我认为,驾驶员的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诱导功能。即视线诱导和线形预告。适当规划安排花木栽植的位置,有助于引导驾驶员视线。集中驾驶员的注意力。同时,借助公路沿途连续性的花木绿带,使驾驶员预判前方线形走向。  相似文献   

19.
徐辉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28(4):88-88,90
1制定市场准入标准,建立驾校布局模式 行业管理之初,驾校是由部门独家经营的,审批上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驾驶员培训实现统一归口管理后,我们与省技术监督局联合颁布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开业条件》,以地方标准的形式。明确了驾驶员培训市场准人条件,促进了驾驶员培训业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利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建立了驾驶员操纵过程和整个驾驶过程的数学模型,提出驾驶员综合参数的新概念,通过对系统瞬态和稳态过程的数字仿真分析,指出了确定驾驶员综合参数的途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