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公共交通》2012,(10):50-50
今年是第六个中国城市无车日,2012年活动的主题是“关爱城市,绿色出行”,旨在通过无车日活动,加大对绿色交通的宣传力度,增强市民节约能源、关爱城市、绿色出行意识。当天,我市嗣绕无车日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城市交通》2007,5(1):I0002-I0002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将于2007年9月16—22日在我国首次开展,目前全国已有108个城市参加。根据承诺,开展这一活动的城市将嗣绕主题组织为期一周的宣传活动。2007年的活动主题是“绿色交通与健康”,各参加城市将进行各种与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和健康有关的宣传。无车日活动是公共交通周期问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交通》2007,(10):43-43
由建设部发起的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2007年9月16日至22日在全国108个城市同时开展。“无车日”并非简单地要求“无车”,旨在唤醒公众绿色出行意识;“无车日”也不是限制汽车发展,而在于建设快捷、便利和绿色的城市公交,其正确立“公交优先”的战略和树立“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无车日”的意义将远远超出一时一地的暂时无车。“无车日”的理念是做到环保、解决拥堵和节省资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交通》2012,(11):46-46
9月22日,既是“无车日”又是9月份的“让座日”,贵阳公交集团公司团委利用休息日以“弘扬雷锋精神、做文明有礼贵阳人”、“关爱城市、绿色出行”为主题开展了“无车日”、“让座日”两个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当天共有60余名公交青年志愿者参与到当天的志愿服务活动中。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共交通》2013,(11):51-51
郑州市于9月22日开展了以“绿色交通、清新空气”为主题的“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郑州公交总公司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活动,保障了市无车日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交通》2013,(12):51-51
9月22日是第七个“中国城市无车日”,为积极响应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倡议,当日上午,我市在兴中公园举行了“中国城市无车日”暨“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通》2007,5(4):10-11
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这项工作。为此,参照欧洲交通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2006年12月召开的“全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上,建设部向全国设市城市发出开展“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倡议,定于每年9月16-22日举办此项活动。按照国际惯例,本次活动的重点是9月22日的无车日活动。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主题为“绿色交通与健康”。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等108个城市的市长亲自签署了举办此项活动的承诺书。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月月无车日活动”及公众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何民  董仁  高晓琴 《城市交通》2008,6(4):52-57
调查了解公众对无车日活动常态化这一公共政策的反应,能够为城市交通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介绍了昆明市城市交通概况及首个无车日活动成效,同时,对“月月无车日活动”做了概述,在总结前几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给出了活动的进一步调整方案。通过对无车日活动公众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得出大多数公众对“月月无车日活动”的态度是理解和支持的;在无车日当天,私人小汽车拥有者选择公共交通作为替代小汽车出行方式的比例最高。另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也被受访者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应当首选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台北国际无车日自2002年起举办了5次,由最早的骑自行车活动扩大至包含“走路上学日”与“公共交通月”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渐渐获得民众认同。无车日活动的目标是通过活动的倡导和社会参与来改变民众使用交通工具的行为,潜移默化的效应可促使形成可持续交通政策,当可持续交通政策与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后又可具体改变交通环境,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首先说明了“无车日”的由来,并回顾台北都会区过去5年来举行无车日系列活动的内容与经验,同时基于活动的发展与成果归纳出无车日活动的成功要素,最后提出未来活动将扩大举办的内容、方式与展望,以期能为其他城市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共交通》2011,(10):24-24
2011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的主题为“绿色交通城市未来”。为促进城市交通科学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工作,按照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和统一部署,昆明公交结合实际营运情况,制定了《关于开展昆明市2011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的公交保障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推进城市交通节能减排工作,倡导:绿色交通出行理念,济南市于今年9月22日开展以“绿色交通清新空气”为主题的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根据《济南市2013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实施方案》,全市4400多辆公交车全部出动,通过加密班次、大站快车、区间车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  相似文献   

12.
欧洲施行“无车日”的启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是推广“无车日”活动的后发国家,检视欧洲国家的经验,无疑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9月22日是中国第六个城市无车日,此次无车日的主题是“关爱城市,绿色出行”。长治公交发挥自身优势,以实际行动将“无车日”打造成绿色交通、和谐公交的载体。使广大市民在“无车日”里,既享受到热情的服务,又得到了绿色交通、城市环保方面的理念教育,自觉选择绿色出行方式,从而降低城市空气污染,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无车日”唯有持久稳固才能卓有成效 作为一项旨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的社会活动,“无车日”唯有持久稳固,才能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铁于2005年3月1日~5日举办“明礼仪地铁行”宣传周活动,宣传周期间地铁方面组织明乘车监督员和青年志愿在重点车站,进行“明乘车:按线候车、排队上车、先下后上;明乘梯:靠右站立、左侧急行、方便他人;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交通》2012,(10):55-55
“清在公交站点候车的乘客,站在道沿上候车,谢谢!”“请文明乘车,为公交车进站让出一条通道”9月8日早,两安公交五公司的公交志愿者30多人,来到大雁塔公交站点,劝导广大乘客文明乘车,开展“文明候车有序乘车缓堵保畅靠大家”宣传活动,目的是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安全、有序、文明的乘车环境。  相似文献   

17.
12月7日,凤翔分公司52路线被市总工会授予“市先进班组”称号。在争创过程中.驾驶员们精心装扮车厢.在车厢前面醒目位置横挂了“52路创‘市工人先锋号’争当绿色环保使者”的宣传用语,并在车厢上张贴了公交52路服务承诺。用微笑迎乘客,为乘客提供温馨的服务。乘坐52路的老同志较多,为了保障老人乘车安全,驾驶员在工作中经常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落实座位,扶他们上下车等等。一些热心市民打电话到报社要求表扬52路驾驶员帮助坐轮椅的残疾乘客上下车的事迹。2010年3月至今,52路驾驶员参加了无锡“植万棵树、回万般情”植树造林活动;到无锡市烈士陵园祭奠英烈,在庄严的纪念碑前高举右手郑重许下“热情服务、礼貌待客;仪表端庄、车厢整洁;营运规范、安全准点;遵守交规、文明行车;节能减排、争当绿色环保使者;尽心、尽职共创‘市工人先锋号’的服务承诺;到无锡市福利中心开展“学雷锋,爱心暖夕阳”敬老活动,到沿线主要站点开展“世界无车日”优质服务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交通》2013,(5):F0004-F0004
2013年9月22日,全国共有154个城市承诺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该活动自2007年首次开展以来,至今已经连续开展7届。本届活动以“绿色交通·清新空气”为主题,一方面关注城市交通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目的是营造更加健康、幸福和美丽的城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通过选择出行方式来改善空气质量的强大力量。为确保无车日活动的举办能产生足够的社会影响,本届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求各承诺城市在一个或多个有影响力的无车区域内,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性强、喜闻乐见的群众活动,并进行各种与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有关的宣传。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2009,7(5):I0003-I0003,F0003
“城市最好的街道”民意评选是2009年中国城市无车日规定活动内容之一,城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征求民意,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由于本刊篇幅有限,特选取部分典型城市的优秀示例予以刊载。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交通》2008,6(5):101-102
2008年9月18日,广州市和江苏省江阴市分别签署参加无车日活动承诺书,全国共有112个承诺开展此项活动的城市.参与活动的全国城市总人数约234亿。9月22日,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在全国各承诺城市顺利开展。谨此通过对活动的宣传.希望更多的城市,尤其是城区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参与无车日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可持续城市交通发展的认识,鼓励市民采用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减少对小汽车的使用和依赖,促进能源节约和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