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装箱船舶积载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聚民  纪卓尚 《水运管理》1998,(12):34-37,49
一、集装箱船积载研究的意义 集装箱船舶的配载是集装箱海上运输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保证船舶安全、货物安全以及保证船期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船舶配载结果的表现形式——配载图是装卸公司装船、卸船的依据,也是发生货损货差时要求索赔、划分责任的重要依据。传统的配载方法是由大副或码头计划人员凭借经验手工完成的。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初期,当时由于港口的吞吐量较小,集装箱船舶的载箱量减少,手工完成还是可以胜任的。现在,由于集装箱海上运输的飞速发展和集装箱船吨位的不断增大,手工  相似文献   

2.
杨磊 《集装箱化》2014,25(11):1-3
集装箱船舶配载指集装箱码头作业人员在遵循集装箱配载基本原则和保证集装箱船舶性能的基础上,确定集装箱在船上的装载位置和编制满足积载条件的积载方案的一项计划工作。集装箱船舶配载既要满足船公司对船舶航行安全和装载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以达到运输效益最大化,又要符合集装箱码头的生产组织要求,以提升装卸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和海洋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集装箱船舶容量越来越大,配载越来越复杂,以人工经验为主的传统集装箱配载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行业对配载效率的要求。目前,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解决集装箱船舶配载问题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本文研究线性规划优化算法,提出集装箱船舶配载算法,有效提高船舶运输和港口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沈继平 《集装箱化》2007,18(1):9-13
配载是集装箱码头作业系统中的重要一环,配载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码头装卸作业的效率和集装箱班轮的船期准点率,也关系到港口企业的声誉配载工作技术含量较高,在同样的船舶、箱量、堆场等条件下,不同技术能力和业务素质的配载人员,其工作质量有着较大的差异.近年来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高速增长,新建和扩建了许多集装箱码头,很多港口新增添业务,集装箱码头作业方面也增加了大批新生力量从事配载工作.同时,码头企业也引进了许多配载软件提高配载工作的质量和速度.但是,一方面新参加配载工作的人员有一个提高业务水平的问题,另一方面引进的配载软件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决所有码头的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化工产品的广泛应用,危险货物集装箱海运量显著增长.为了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必须在船上正确积载和隔离危险货物集装箱.本文结合相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危险货物申报要求、船舶风险区域划分、船舶配载软件应用等,探讨船载危险货物集装箱安全积载和隔离的常见问题,以期提高危险货物集装箱海运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相继投产运行,集装箱码头作业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显著提高。为顺应港口发展趋势,提高集装箱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率,洋山港海事局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依托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的技术特点,研发了具有智能化积载隔离监管功能的"E核载"系统。本文对该系统的功能及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大型集装箱船舶具有装卸速度快,在港停泊时间短,装箱量多的特点,给大副在审核危险品箱的积载、配载和隔离的工作带来了压力。由于危险品货物倍受各港口、VTIS和海上巡逻军舰的关注,因此,危险品货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船载危险货物因积载不当而发生泄漏、燃烧、爆炸等事故的风险,从危险货物集装箱配载流程入手,分析违规积载案件的原因和实际监管中的难点,阐述运用智能化监管手段来解决此类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船载危险货物集装箱积载远程核查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流程架构,以期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及时发现并纠正船舶危险货物集装箱隔离不当的行为,避免船期延误,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码头营运效率。  相似文献   

9.
黄斌 《集装箱化》2006,(9):29-31
介绍了集装箱船舶配载的实际流程,并根据这一流程介绍、说明了配载人员在保障船舶安全、提高船舶的集装箱装载率、缩短船舶在港时间、降低航次费用等方面的配载操作要点。特别说明了危险品配载的操作要求和口岸现场工作中影响配载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国际航运业的快速发展,集装箱船舶趋于大型化,超大的装卸量以及特殊的配载要求对集装箱码头运营管理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码头出口业务流程中最关键的船舶配载(实配)环节影响较大,原有配载规则已不完全适用于超大型集装箱船舶。本文通过比较超大型集装箱船舶与一般集装箱船舶的结构特点,针对超大型船舶舱内逆向配载(上重下轻)的特定要求,总结逆向配载的常用经验,进而提出超大型船舶逆向配载相关规则,以期提高配载质量及装船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