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为了解决各工业领域中微小扭矩传感器难以校准的问题,填补国内微小扭矩计量溯源的空白,研制了0.5 m N·m~10 N·m气浮式扭矩标准机。该装置采用静重式砝码加载方式,并结合全自动控制模式,减少了因砝码产生的误差。此外,装置采用气浮轴承作为支承,并对其进行了测试,满足性能要求。同时,通过对因瓦合金钢材质的标准力臂进行结构设计,有效控制了长度造成的误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装置的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关键技术保证了装置的可靠性与精密性,为微小扭矩的计量校准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张智敏  郭斌  孟峰 《船舶工程》2012,(Z2):80-83,151
2008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成功研制了100N·m高准确度扭矩标准机。为了验证该机与其他国家高准确度扭矩标准机的一致性,2009年10月-11月,计量院和德国联邦物理研究院(PTB)进行了100N·m范围内的扭矩双边比对。比对所使用的传递标准为德国PTB提供的两只TT1型扭矩传感器,其量程分别为50N·m和100N·m。比对试验包括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该文主要介绍了比对中所用的扭矩标准机、比对程序、比对结果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3.
0.1N~20N静重式力标准机采用了新型砝码加载机构,实现了砝码的自动、稳定加载。此外,装置采用自行研制的气浮轴承作为支撑,并对气浮轴承进行了性能试验,满足性能要求,成功取代传统的刀口支撑,大大减少了摩擦扭矩,提高了装置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00N.m扭矩基准机的自动控制系统研究,运用SSCNET III光纤网络(通讯速度50Mbps、通讯周期0.44ms)设计出严格按照扭矩计量检定规程的砝码加、卸载程序,同时,采用高速处理的可编程控制器和SSCNET III运动控制器控制加、卸载伺服电机,构建了伺服电机的同步控制和绝对控制系统,设计和编写微机与测量仪表串口通讯程序,开发出友好人机对话界面;最终实现了扭矩基准机检定、校准,数据采集、记录和报告生成的全自动化。  相似文献   

5.
100N.m负阶跃动态扭矩标准装置用于校准扭矩传感器的动态性能。它通过测量扭矩传感器负阶跃激励时间τ而获得其固有频率ωn。文章阐述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试验数据、不确定度分析。装置的技术指标:量程范围100N.m;τ≦5ms;不确定度U=5%,k=2。这是国际上首台动态扭矩标准装置。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际标准和国家计量规范中的ISO GUM不确定度分析体系开展了螺旋桨敞水试验不确定度分析方法研究,梳理了敞水试验的主要不确定度源并建立了测量模型.对各输入量的灵敏系数进行了推导,形成了完整的敞水推力扭矩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螺旋桨标准模型敞水基准检验试验开展了不确定度分析,同时采用蒙特卡洛不确定...  相似文献   

7.
孔庆宇  张凤珍 《水道港口》2009,30(3):206-208
在大批拉杆施工前,通过对现场少量拉杆拉力、扳手扭矩的试验检测,建立拉杆拉力、扳手扭矩之间的相关关系。拉杆拉力、扳手扭矩的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在测力扳手施加到325 N.m的力矩时,拉杆拉力已超过50 kN的设计要求。考虑到拉杆在旋紧螺母后存在缓冲效应等导致拉杆张力损失的一些不利因素,建议拉杆张拉施工时,测力扳手施加力矩控制在350 N.m左右。  相似文献   

8.
从随遇平衡、电磁力平衡和扭矩对偶平衡原理出发,介绍了由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研制的国际上第一台对1mN.m~10N.m扭矩传感器进行校准的微小扭矩标准装置。着重点明这台国际先进的微小扭矩标准的技术关键,其中几项具有发明专利。并就此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从几个具体环节说明了该装置在填补国内空白的基础上,还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徐涛 《船舶工程》2019,41(S1):217-220
本文介绍了扭矩扳子检定仪的两种校准方法,对标准扭矩扳子的校准过程进行了受力分析,对用于标准扭矩扳子校准的参考式扭矩标准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研制了基于气浮轴承的标准扭矩扳子校准装置,其扩展不确定度优于0.05%(k=2)。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工业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大扭矩测量和校准技术需求越来越迫切。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大扭矩标准装置,解决了工业部门对大扭矩标准装置的迫切需求,该装置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文章以一种大型扭矩标准装置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工作出发,介绍了静重式大扭矩标准装置电气控制系统的原理、组成、功能、控制软件和组态软件的设计要点等,为200kN.m扭矩高准确度量值传递提供了技术手段。文章为扭矩专业的计量和测试人员提供了静重式大扭矩标准装置控制系统和组态软件系统设计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针对20k N·m法兰式扭矩传感器,应用ANSYS仿真软件对3J58、40Cr、17-4PH、65Mn材料的弹性元件进行静力学仿真研究。通过静力学仿真,研究不同材料条件下弹性元件结构尺寸对贴片区域应力和应变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结构条件下,材料17-4PH弹性元件对扭矩有更高的灵敏度。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获得不同材料条件下满足设计要求的弹性元件结构尺寸范围,这对20 k N·m扭矩传感器设计的选材和结构尺寸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扭矩传感器静态校准无法完全满足实际需要的难题,设计一种新型100 N·m负阶跃动态扭矩校准装置,并阐述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校准装置由扭矩产生装置、连接系统、制动系统、信号处理控制系统和空气轴承系统组成,利用火工拔销器产生负阶跃动态扭矩,较大程度上降低负阶跃动态扭矩的下降时间,并采用空气轴承的支承方式提高动态扭矩的传递精度。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表明该装置负阶跃扭矩产生时间低于0.1 ms。不确定度分析结果显示,该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U为4.22%,扩展因子k为2。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国家国防科工局对中国船舶集团七〇四所2~200 kN·m扭矩标准装置开展现场建标考核,一致认为该装置符合国防最高计量标准特性,顺利通过考核。现有国防扭矩静态量传体系已覆盖小扭矩、中扭矩和大扭矩,但超大扭矩标准装置领域一直处于空白,急切需要建立超大扭矩标准装置进行量值传递。目前,超大量程扭矩主要用于船舶、钻井、石油等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运》2015,(4):77
近日,徐工首台通过CCS(中国船级社)认证的船用起重机(随车吊)CQZ130C成功下线。随着国际、国内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船用起重机(随车吊)越来越受到重视,徐工随车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努力进军船用起重机领域。CCS作为国内最权威的船舶及设备检专门机构,认证的过程是对公司整个生产体系的一次检验。CQZ130C船用起重机主要用于工程船中起吊货物或捕鱼业中渔网起吊等工况,该产品最大起重力矩130k N.m,最大工作幅度8m,最大回转扭矩3400N.m,回转扭矩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自润滑关节轴承无载启动扭矩自动化测试的复杂要求,引入高精度扭矩传感器、载荷传感器、扭矩伺服驱动器、轴承夹持夹具等技术,确定试验过程中的定量参数,建立试验自动化控制系统,满足试验过程中的定量控制和自动化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连接质量一直是影响扭矩计量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引进国外金属膜片式挠性联轴器进行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比对刚性状态和挠性状态下同一扭矩传感器在扭矩标准机上的校准结果,论证引入挠性联轴器对扭矩计量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动力系统产品研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背景,介绍扭矩标准装置对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作用.以30 kN·m扭矩标准装置的技术设计为主线,介绍大扭矩刀口静重式标准装置的设计原理、结构组成、功能特性等内容,重点描述装置的标准力臂机构、内外圈砝码组机构、砝码升降机构、平衡机构的设计要点,最后对装置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扭矩专业的计量测试人员提供设计扭矩标准装置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扭矩测量和校准技术需求日益迫切,则对标准装置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本文以参考式扭矩标准装置的设计出发,介绍了扭矩标准装置的分类、卧式参考式扭矩标准装置的原理和结构组成、总体和机械设计要点、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装置软件系统的设计要点等,为扭矩计量部门提供了一种最新发展起来的扭矩量值传递的手段,为扭矩专业的计量和测试人员提供了了解卧式参考式扭矩标准设计的技术指导,从而促进扭矩的计量保障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更加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以参考式扭矩标准装置的设计出发,介绍扭矩标准装置的分类、卧式参考式扭矩标准装置的原理和结构组成、总体和机械设计要点、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装置软件系统的设计要点等,为扭矩计量部门提供了一种最新发展起来的扭矩量值传递的手段,为扭矩专业的计量和测试人员提供了解卧式参考式扭矩标准设计的技术指导,从而促进扭矩的计量保障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更加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运》2016,(4):77
据悉,南高齿船用集团子公司南京高精船用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大可调螺距舵桨推进系统近日顺利通过了江苏省经信委组织的新产品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和结构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该产品额定功率4,000 k W,螺旋桨直径3,500 mm,最大输入扭矩52,525 N.m,是目前国内功率和螺旋桨直径最大的舵桨推进系统。该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