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铁路近年来正在貨車上采用滾柱軸承。根据軸承制造厂报道,滾柱軸承車辆的热軸事故約每160,930,000車公里(100,000,000車哩)发生一次,这比滑动軸承一年热軸事故的平均数少100倍。此外滾柱軸承尚有以下优点:(1)可以取消在終点站和  相似文献   

2.
RM80大型清筛机晃车对其自身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安全隐患,并且该车型发生晃车现象越来越普遍。结合4台清筛机晃车处理的实践,分析了晃车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后的效果,同时对处理方法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处理建议,对于类似问题的处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RM80清筛机晃车对其自身行车安全造成严重隐患,且该车型晃车现象越来越普遍,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介绍四台清筛机晃车处理的实践,从处理后效果入手,反思处理方法,进行经验总结和相关思考,寻找更好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滾柱軸承的承載能力和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外载荷在滾柱间的分布以及軸承承載角的大小,而载荷分布特性則取决于軸承的徑向間隙值、軸承外圈与軸箱体的配合間隙值、滾柱直徑差及其椭圓度、球面滾柱形成半徑的偏差以及軸箱体的結构与其承載方式等。  相似文献   

5.
1 前言 DJKG-A型机车空气干燥器是四方车辆研究所消化吸收国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产品,由一个装有活性氧化铝吸附剂的干燥筒和一个滤清筒组成(结构简图如图1).当空压机工作时,干燥器进行吸附作用;当空压机停止工作时,干燥器自动进行再生作用,完全符合机车空压机间歇工作的特性.从1998年开始,我段58台韶山1型和18台韶山7C机车全部安装了该型干燥器,经过运用表明空气干燥性能优良,大幅度降低了制动机的临、碎修活件,保证了行车安全,节约了检修成本.但在运用中也发生了几起典型的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的故障(见表1).  相似文献   

6.
福州铁路分局管內机车线路广泛分布于福建山区,其特点为坡度大(最大坡度为20.3‰),弯道、隧道多。为掌握蒸汽机车和內燃机车(下面简称“蒸机”“內机”)在该线路条件下司机室內的噪声强度及其对乘务员语言信息传递的干扰情况,我们于1987年3~5月,对管內四个机务段(福州、邵武、永安、漳平)二十台机车司机室进行了噪声测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雷  黄建军 《中国铁路》2002,(11):65-66
机车油水分离器是与空气干燥器配套使用的辅助装置,安装于进入空气干燥器及机车总风缸前的空气主管上,台,其中安装机车高效油水分离器的机车共100台。通过对100台机车的油水分离器检查发现,上下挡板变形29台、裂损30台、碎裂23台,故障率为82%,见表1。2 故障原因分析(1)目前机车上的高效油水分离器滤芯筒上下挡板的材质不能满足使用环境的要求,造成上下挡板裂损严重。由于油水分离器滤芯的工作压力较大,在每一次供风时会产生相对滤芯筒的上下移动,所以要求上下挡板的材质要有一定的韧性,才能满足其使用的需要。DF4C、DF4D及部分DF4B机车使用的上下挡板的材质为铸铝,其韧性不能达到使用环境的要求,大部分发生裂碎。DF8机车使用的上下挡板采用不锈钢材质,但由于其强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大部分挡板发生严重变形和断裂。(2)目前机车上高效油水分离器滤芯筒上下挡板在设计时,未考虑到其工作时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及滤芯在滤清过程中对上下挡板产生轴向作用力,上下挡板的强度设计不能满足使用要求。DF4B、DF4C、DF4D机车滤芯筒上下挡板设计厚度为4 mm;DF8B机车滤芯筒上下挡板设计厚度用于清除压缩空气中的液态油水粒子,以减轻空气...  相似文献   

8.
常××,男,33岁,某单位汽车司机,平时健康。于81年2月9日12时许,会同锅炉工在车库內发动着二台汽车后,锅炉工即回锅炉房。12时40分左右,当领导听到车库內有汽车发动机声音,开门进入车库时才发现烟很多,两台汽车仍发动着,并发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我厂铸工车间的一台一点五吨电炉是这个车间的关键设备,长期以来,该炉烟气滾滾,操作工人作业环境十分恶劣。1979年工厂组织攻关组进行研究,并对国內电炉炼钢除尘技术作了详细考察,广泛收集国內外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选择了最佳除尘方案,自80年10月5日投产以来,各项指标全部  相似文献   

10.
案例1:为配合变压器安装工程的进行,施工负责人张××在未具备工作条件的情况下商定使用人力推动一个小铁平车向车间內运送一台重2.6t的油开关。当用汽车吊把这个油开关吊起后往平车上置放时,却因地面不平未将油开关放正。推车过程中又因粘土路面承受不了重量而使平车倾斜。21人反复推了三次都因路面不好而受阻,第四次推车时有人指挥,大家一齐用力,平车再次受阻油开关发生倾斜、移位。众人见状立即跑开,只有电机钳工  相似文献   

11.
道岔作为线路设备薄弱环节,是制约列车运行速度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晃车现象的主要地段。从道岔结构、道岔养护、临近道岔线路状态等方面分析产生晃车原因,提出防治措施,解决道岔晃车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机体內的外来化学物质的时侯,为了了解它在体內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各过程,常常要用药物动力学模型来表示药物在体內的情况。这对于了解药物的毒性以及对靶细胞作用的持久性是密切相关的。本文的目的是试尝着把药物动力学的概念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盖板涵是由洞身由盖板、台帽、涵台、基础和伸缩缝等组成。本文以新凤河盖板涵设计为例,介绍了盖板涵的主要计算方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14.
双线圆端形空心桥墩顶帽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空心桥墩的顶帽受力复杂,简化的平面计算难以确定顶帽内的应力分布。使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双线圆端形空心桥墩顶帽的空间模型,分析了在竖向荷载与温度荷载作用下,顶帽的应力分布特征。指出在顶帽顶面和托盘底面都存在较大的拉应力,设计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空心桥墩顶帽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东凤_4型內燃机车主要动力为16240ZB型柴油机,在试验站调试时产生噪声振动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尤其对听力损害较为突出。本文主要调查噪声对工人听力的损害,结果如下。一、柴油机试验站的一般情况及声源分析试验站主要由柴油机机器间、操纵室、辅助室、泵房等组成,彼此间隔开。一台柴油机试验时间108小时。柴油机钳工和机电钳工主要观察柴油机和增压器试验情况,并随时排除故障。司机在隔声操纵室內,通过两层玻璃窗对试验柴油机进行远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国内部分高速动车组在服役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车体低频横向晃动(以下简称"晃车")问题,影响旅客乘坐舒适性。本文通过调研出现动车组晃车的线路,结合动力学仿真,从钢轨廓形这一方面对高速动车组晃车现象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打磨措施。研究结论:(1)部分地段左右股钢轨工作边侧廓形与设计廓形60D相比负偏差量过大导致轮轨等效锥度过小,或左右股钢轨廓形不对称度过大导致轮轨等效锥度过小及左右轮径差变大,是造成动车组晃车的重要原因;(2)钢轨打磨可有效治理高速动车组低频横向晃动,车轮镟修对其改善效果有限;(3)车轮凹磨可增大轮轨等效锥度,可一定程度上抑制晃车的产生;(4)对晃车现象应早发现早治理,治理时应详细调查晃车区段的钢轨廓形,制定针对性的打磨方案并采用合理的打磨方式;(5)本研究成果可为铁路工务部门治理高速动车组晃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我局管內沈丹线上,草河口至祁家堡间、分水岭隧道是解放前留下的旧隧道,机车在隧道运行时,由于本身锅炉的热量无法向外界扩散、致使司机室內的气溫急剧上升,机车烟筒喷出的烟汽侵入司机室、又增高了室內气溫,同时也增加了室內湿度,尤其是在夏季,司机室內气溫可超过60℃相对湿度高达70%以上,乘务只处在高溫、高湿、低气流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很窄的范围內,目前质量控制已成为科室管理实验室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开展质量控制有一定的工作程序和要求,这常常使得一些实验室望而生畏,举步不前,从而影响了分析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提出如果把日常的分析工作与质量控制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日常的分析工作中采取符合质量控制要求的质量管理措施,那么也同样起到质量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预防站台设备侵限是铁路房建部门把控高铁行车安全的重点,如何确保站台帽石、侧立面找平层不侵入限界,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文章通过对高速铁路站台帽石松动外移和侧立面找平层外凸等设备侵限的原因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辨识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给出整治解决方案和预防控制措施。分析结果表明,站台帽石松动外移是侵限最主要原因,施工工艺和环境变化是站台帽石松动主要影响因素;加固站台帽石、部分凿除、整体切割是站台设备侵限后整治的主要方法;站台帽石底部嵌入扁铁、帽石底部拉槽、帽石底部插入U型钢筋以及站台翼沿外侧增设细石混凝土冲劲带是站台设备侵限前预防的主要措施,且被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晃车现象普遍存在于铁道车辆中,成为影响旅客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评估铁道车辆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的晃车程度,在原有评判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峰值计数的晃车评判方法。该方法以车体横向加速度为研究对象,从时域的角度统计加速度峰值分布情况,同时兼顾了不同振动频率对人体舒适性影响的差异性。以某型动车组实测振动信号为例,计算对比了2种方法在评判结果上的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峰值计数的晃车评判方法与原有横向平稳性指标在晃车评判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有效地识别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晃车现象,并进行晃车等级的划分。文章通过动车组实测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方法同样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速度等级的铁道车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