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外包混凝土加固法的概念和设计要点 ,提出外包混凝土应满足的构造规定。  相似文献   

2.
外包混凝土加固法 外包混凝土加固法又称增大截面加固法.它是通过增大构件的截面和配筋,以提高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并减少裂缝宽度。  相似文献   

3.
轴心受压圆截面短柱因承载力不足而采用扩大截面法进行加固,为了研究加固柱的破坏界限和正截面承载力,根据结合面处混凝土受力平衡,通过数值迭代解法求出加固柱的径向应变,从而按三向受压计算旧混凝土的纵向抗压强度;新混凝土按环向受拉、纵向受压计算抗压强度。当外包新混凝土达到拉应变极限时,外包混凝土开裂,加固柱达到破坏界限。  相似文献   

4.
结合16m跨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下部构造盖梁加固设计,介绍了运用型钢锚固技术在外包预应力混凝土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主动型加固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并指出了其与被动型加固方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加固工程,采用Midas桥梁专用程序对其承台和桩基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增设桩基和承台,采用墩身外包混凝土加厚层等方法加固后,桩柱承载力、裂缝宽度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桥梁加固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对某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桥墩存在的病害从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对桥墩加固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同时介绍了外包钢板法等桥梁加固方法的具体流程与施工要点,给有关的施工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结合旧桥加固的技术要求,探讨了钢管混凝土在旧桥加固中的应用。在对旧桥加固和钢管混凝土方面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结合经典旧桥加固实例,探讨了钢管混凝土在不同加固方案、加固部位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危旧混凝土梁桥结构性能显著下降的问题, 采用足尺试验研究了应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的抗弯承载性能; 对2片20m跨径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足尺梁进行抗弯承载性能试验, 并与1片未加固足尺梁和1片预应力CFRP加固足尺梁的抗弯承载性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分析了足尺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组合加固后的抗弯性能, 研究了加载全过程跨中截面的加固钢板、原梁主筋、顶板混凝土和钢筋与连接构造的应变变化规律; 基于足尺试验结果, 建立了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梁在破坏时表现出明显塑性破坏特征; 与未加固梁相比,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足尺试验梁的极限承载力实测值提高了76%以上, 在正常使用阶段下的刚度提高1倍以上, 因此, 组合加固能显著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承载性能; 受力过程中试验梁跨中截面应变分布符合平截面假定; 组合加固部分与混凝土箱梁腹板纵向相对滑移小于0.6mm, 因此,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后的试验梁整体工作性能较好; 足尺试验得到的极限承载力与简化公式计算结果的比值分别为1.06和1.01, 因此, 简化公式可靠, 可用于组合加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承载性能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纤维喷射混凝土加固桥梁施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喷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特征,分析了聚丙烯纤维喷射混凝土加固桥梁施工技术的原理理论。利用聚丙烯纤维喷射混凝土加固拱桥试验,分析了聚丙烯纤维喷射混凝土加固桥梁施工技术优缺点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喷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特征,分析了聚丙烯纤维喷射混凝土加固桥梁施工技术的原理理论。利用聚丙烯纤维喷射混凝土加固拱桥试验。介绍了聚丙烯纤维喷射混凝土加固桥梁施工技术优缺点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3片足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进行抗弯性能试验, 其中1片足尺梁不进行加固, 2片分别采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和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加固, 分析了试验梁主要部位的应变、滑移、裂缝分布、承载力、刚度和延性; 基于试验梁塑性破坏机理, 并考虑二次受力的影响, 推导了足尺试验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 加固后试验梁的破坏形态表现为塑性弯曲破坏, 跨中横截面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 组合加固钢板与新混凝土之间以及加固部分与原结构之间相对滑移小于0.05mm, 因此, 加固后试验梁各部分协同工作性能较好; 与未加固梁相比,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试验梁抗弯极限承载力提高了1.08倍, 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加固试验梁抗弯极限承载力提高了1.43倍, 因此, 组合加固能显著提高试验梁的极限承载力; 与未加固梁相比, 2片加固试验梁的延性系数均提高了21%, 当试验荷载为200kN时, 2片加固试验梁刚度分别提高了1.55、3.07倍, 因此, 组合加固能显著提高试验梁的刚度和延性; 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相比, 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对试验梁在使用阶段的承载性能和刚度的提高更加明显; 2片加固试验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值分别为0.94和0.96, 因此, 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精度较高, 可用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抗弯承载性能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双曲拱桥具有截面挖空率高,用材省,便于施工等优点,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成为了我国一种主要桥梁结构形式,但由于其整体性和耐久性差,运营后双曲拱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以某运营期间两侧桥台出现了受力裂缝的5孔连续双曲拱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空间模型对该桥桥台腹拱圈桥台受力性能进行计算,分析腹拱圈桥台裂缝出现的成因,并结合现场检测及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加固设计建议,建议采用外包混凝土及张拉横向预应力钢筋的方式对桥台进行加固。计算分析及加固方法可为双曲拱桥的同类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地基基础加固法,双面钢筋网水泥砂浆外包加固法和加固开裂墙体,密封胶嵌填裂缝法对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开裂,屋面及外墙渗漏的房屋进行修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在建广安官盛渠江特大桥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Civil 2015分别建立4个不同分环方案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完整的施工阶段计算。探讨了在拱圈外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同分环浇筑方案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发现分环数量对劲性骨架及外包混凝土应力均有明显影响;分环越多,劲性骨架应力变化越平缓,其应力越小;m_1的大小对外包混凝土应力影响较大,在满足劲性骨架承载力、稳定性及施工安全要求的前提下,m_1值越大,外包混凝土的应力越小。最后,从兼顾施工速度及结构受力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桥梁加固工程中,浇筑混凝土时一般不易振捣,或钢筋密集,浇筑混凝土很难达到要求,自密实混凝土以其优越的性能可满足此类混凝土构件的施工要求。本文结合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加固工程,简述了自密实混凝土在桥梁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碳纤维对混凝土梁抗剪加固的实验及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8根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剪实验,主要研究碳纤维布对混凝土梁抗剪的影响和作用。考察了碳纤维布加固方式、加固量、粘贴层数、剪跨比以及混凝土强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最后提出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是一项新型结构加固技术。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技术的施工工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为同类型桥梁维修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外贴CFRP板加固混凝土结构是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加固方法。针对某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实际加固桥梁,总结了加固结构承载力计算公式,建立了Ansys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了预应力空心板桥梁CFRP板加固前后的承载力计算,同时考察了最佳CFRP板预应力、混凝土强度对加固结构承载力的影响。有限元分析表明:有限元承载力分析值与承载力公式计算值较为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行性。CFRP板加固预应力空心板结构提高了其抗裂能力,同时加固结构的承载力得到显著提高。加固后静载试验混凝土挠度、应变均降低。不同CFRP板预应力水平分析表明,CFRP板预应力过大或者过小均是不利的,本有限元模型中确定的最佳预应力大小为1 000 MPa,当采用C60混凝土时,加固结构的承载性能提高最有利。  相似文献   

19.
劲性骨架拱桥混凝土外包阶段结构稳定性的准确把握是保障桥梁施工安全的关键.为了研究大跨径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混凝土外包过程稳定性,以某主跨为600 m的劲性骨架拱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混凝土外包施工过程中的劲性骨架拱的非线性屈曲行为,探究了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对主拱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可能发生局部失稳的构件,从稳定性机理出发确定构件失稳原因并提出稳定性加强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外包混凝土的浇筑,主拱双重非线性表现地越来越明显,且结构的整体失稳之前部分构件可能已经出现了局部失稳;劲性骨架拱桥稳定性分析必须同时计入材料、几何非线性,否则会高估其稳定极限承载力,但只进行双重非线性分析可能不容易找到结构潜在的局部失稳的薄弱构造,为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主拱结构加载过程中的失稳机理,有必要仅分析材料非线性条件下结构受力行为的演化过程;主拱混凝土外包过程中靠近拱脚位置的横撑腹杆可能发生局部失稳的现象,增强横撑腹杆侧向支承能有效加强横撑腹杆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以官盛渠江特大桥为背景,根据拱肋外包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各施工阶段产生的外包混凝土体内应力和拱肋变形,分析实测数据和理论数据的差异,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确保最终成桥应力、线形满足设计要求,并对做好施工阶段的监控提出改进建议。研究结果对该桥的外包混凝土施工具有指导意义,可为同类桥梁施工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