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肖琨 《北京汽车》2009,(2):42-46
针对电机液压复合制动系统的制动力分配问题,设计不同分配方法以满足相应的需求,针对各种分配方法提出了合理的制动力分配算法。同时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了制动力分配模型对分配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了分配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两类(4个)交通分配模型及其关系,以及“全有全无”交通分配模型归类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仅需在目前常豕的基于容量交通分配模型的算法中加入一个模块即可实现一种用户平衡模型的结果,为编写一类用户平衡的软件提供了捷径,对理论与实践也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容量限制的交通分配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容量限制一直是交通分配研究的重要内容,是造成路段和路网拥挤的根本原因。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基于拥挤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而实际中的拥挤路网大多不是一个平衡分配问题。以Fisk提出的Losit分配优化思想及Wardrop的系统最优为基础,建立了容量限制下的路网分配优化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启发式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4.
物流配送点选址模型及其算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首先介绍以最低送货运输费用为目标 ,借助最小二乘法推导出单物流配送点的选址模型及其迭代算法 ;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已知物流配送点数目条件下的选址和物流服务分配问题 ,提出用二进制数的矩阵来描述物流服务分配方案 ,推导出其选址的数学模型 ,并给出交替选址迭代算法 ;最后讨论了如何把在未知配送点数目条件下的选址问题转化为已知配送点数目条件下的选址问题来求解  相似文献   

5.
动态状态交通分配模型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态交通分配模型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交通状况,而动态交通分配模型计算复杂、计算量大。本文基于动态用户状态均衡条件下,提出一种动态和静态交通分配的折衷方案———动态状态交通分配模型,给出了该模型计算路段平均队列长度和平均通行时间的公式,以及动态状态交通分配算法;最后给出一个运用于正常工作日动态交通分配的例子进行模型检验及其检验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个基于Logit方法的动态交通随机分配模型,该模型通过最短路算法和随机分配来解决动态均衡交通分配中的出行选择问题,避免了以往动态交通均衡分配中解凸规划或非线性规划问题,同时不需要路径枚举,从而使本模型更适合于大型路网的动态交通分配.随后的算例证实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在交通分配过程中,模型的直接求解往往比较困难。章主要针对UE交通分配问题,介绍了连续平均法(method of successive averages,MSA),并利用图论方法和规划方法给出了利用连续平均法求解的C语言程序实现过程。章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证明该算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交通网络设计问题的模型与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灿齐 《公路交通科技》2003,20(2):57-62,67
交通网络设计问题是研究如何用定量的方法在已有交通网络上添加或扩容某些路段的问题。本文用基于均衡分配的双层最优化数学模型描述该问题,给出求解这类优化模型的算法,通过实例比较这些算法的性能,并探讨该研究领域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在应急救援与疏散工作中的应急交通效率,针对已有相关算法未考虑交通问题动态性的不足,提出了1个基于动态交通分配的应急路径规划算法。给出了问题的定义,设计了1个基于仿真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给出了基于动态交通分配的算法求解步骤。通过北京市路网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刻画拥堵空间排队与溢出现象对交通流分配的影响,提出考虑拥堵空间排队与溢出的道路网静态交通流分配问题,并构建相关的求解算法,用于描述交通需求在起讫点移动过程中路网整体的宏观运行状态。首先,丰富和完善考虑拥堵空间排队与溢出的静态交通流分配的相关假设,提出次生瓶颈、拥堵干扰与渗透和分段化路段阻抗等基本概念和理论,来刻画拥堵交通瓶颈、拥堵空间排队等交通现象;其次,建立网络瓶颈识别算法和空间排队回溯算法,基于此构建考虑拥堵空间排队和溢出的增量分配算法,用于求解交通流分配的结果;最后,通过使用一个具有说明型的算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瓶颈识别、排队回溯和增量分配算法可以识别路网中的瓶颈位置及其拥堵排队区域,并可计算得到各路段上的分段分配流量;与点排队只影响瓶颈路段的运行状况和均一的路段分配结果相比,可有效描述路网整体的宏观运行状态以及由于拥堵空间排队所导致的拥堵干扰与渗透现象;不同于“时间片”的伪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新建算法的分配结果是“全时段”与“整体性”的路网宏观运行状态,包含了拥堵瓶颈的具体位置和空间排队的干扰与渗透情况;一般拥堵点排队模型和基于“时间片”的拥堵空间排队模型难以刻画拥堵干扰与渗透现象以及路网整体的宏观运行状态,故所建立的分配方法是对传统拥堵交通流分配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已有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普遍存在的优化计算时间过长,严重影响网络规模扩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交通分配优化算法。将模拟退火和隔离小生境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到遗传训练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混合小生境遗传-模拟退火算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遗传算法可能出现的不收敛现象,加快进化速度,具有更强的全局寻优能力,而且计算速度和算法稳定性也得到提高。将其与Papageorgiou M.提出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框架相结合,设计了动态交通分配的快速模拟优化算法,并进行了实例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新的优化算法显著降低了优化计算时间,大大提高了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静态多路径交通分配方法在公路网规划中的应用,对模型及算法作了探讨,并对比最短路分配法介绍了算例。  相似文献   

13.
联合收费道路费额分配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以前独立收费道路组成的联合收费道路的收费额在原先道路拥有者之间的分配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费率分配法,有效剩余分配法,级差效益分配法和综合分配法,为解决联合道路收费额的分配问题建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公交分配模型是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分配算法提高预测精度具有现实意义.分析了公交分配最优策略分配模型及其3种改进模型,分别是Logit加载模型、组合加载模型和策略改进的组合加载模型.通过案例研究了3种改进模型的参数灵敏度,分析了乘客出行时间感知误差对客流分配的影响,并使用经典的Spiess公交网络进行测试,对比了最优策略算法及其改进算法的结果差异.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对乘客感知误差的灵敏度表现具有连续性,比最优策略分配模型更为可靠,其中,组合加载模型是最优策略模型的推广,策略改进组合加载模型应用最为灵活,考虑的因素更为周全.  相似文献   

15.
若干交通分配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晰的了解各种交通分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对确定型的01分配法、增量分配法、连续平均分配法、用户均衡分配法和随机型的STOCH算法和随机用户均衡分配法进行了深入比较研究,分别在小型路网和兰州市大规模道路网上进行了35次交通分配。剖析了分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据结果上的分配效果,并给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应如何选取分配方法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6.
清晰的了解各种交通分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对确定型的01分配法、增量分配法、连续平均分配法、用户均衡分配法和随机型的STOCH算法和随机用户均衡分配法进行了深入比较研究,分别在小型路网和兰州市大规模道路网上进行了35次交通分配。剖析了分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据结果上的分配效果,并给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应如何选取分配方法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交通仿真软件PARAMICS验证交通分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交通分配模型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现实的交通状况,需要对交通分配模型进行验证,本文阐述了利用微观交通仿软件PARAMICS对交通分配模型进行验证的研究思路。通过建模工具Modeller提供的图形界面,研究者不但能够非常直观地观察交通分配模型的效果,而且可以利用其分析工具Analyser对结果全面分析。因此RARAMICS是一个验证交通分配模型性能优良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用神经网络方法处理固定需求交通平衡分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神经网络理论为基础,将并行处理方法用于求解固定需求交通平衡分配问题之中,从而减少了利用平衡交通分配模型进行交通分配的时间,降低了分配过程的复杂性,为该模型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9.
货物入库是现代仓储系统运作的基础和关键步骤。本文以现代仓储系统的货物入库优化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将问题拆分为货区划分和货位分配,然后建立问题对应的优化模型,并针对模型特点建立了遗传算法。该算法采取了自上而下自左向右的编码方式,能够直观体现仓储特点。最后,对具体案例进行了求解,取得了良好效果,表明所建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混合交通均衡配流模型及其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Wardrop用户均衡UE交通分配方法是城市规划实践中广泛应用的交通根本方法,然而,文盲并不于我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城市交通规划。因此,根据机动车与自行车交通流之间作用机制的解释,建立了混合式UE分配模型及其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