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魏政权开凿的运河(续) (五)白马渠 魏文帝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楚王曹彪(文帝曹丕弟,公元195-251年)自寿春徒封白马县(故址在今河南滑县东),世称白马王.相传曹彪曾在今河北饶阳与武强一带开凿过一条沟通滹沱河与漳水的运河,后世称之为白马渠(也称白马河、白马沟).据<水经注·浊漳水>"又东北过阜城县北,又东北至昌亭,与滹沱河会"条下郦道元注云:  相似文献   

2.
大东港位于我国海岸线的最北端,港址处在鸭绿江西侧老西水道的下端湾内.四十多年前的西水道为鸭绿江一支主流,是丹东港(老港)的出海主航道.据历史资料记载,二十至三十年代间,老西航道可进出一千五百吨级船舶;五十年代初,也可进出千吨级船舶.三十年代末,日本人所拟建的"大东港"港址就选择在这条航道的中部--赵氏沟附近.据记载,当时这里常年保持最低潮位下7m左右的深度,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3.
铜大高速公路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6横7纵8联线中的"第一纵"即贵州省松桃至从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铜仁通往省城贵阳的唯一高速公路,是一条"政治路、经济路"。在铜大高速公路施工中,涵洞施工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分项工程。做好涵洞工程施工对于整个铜大高速公路施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主要阐述了铜大高速公路涵洞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交通标准化》2003,(4):7-1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以下简称<海运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5.
海运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ETS)和基金机制(GHG FUND)是用于海运温室气体减排的2个代表性市场机制.为深入了解这2大机制,对其运行机理、减排效果、运行成本,以及新增碳排放成本进行了深度的解剖和定量分析;指出了机制设计中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发展中国家、不同运输方式间竞争的不公平性.认为现有设计框架下的ETS和GHG FUND机制作为海运业市场减排机制方案并不妥当,海运业应该在寻求技术和营运的措施减排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天台僧人清浚的<广轮疆里图>作于公元1360年(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在中国古代地图史上占有一席显要的地位.它既是现存最详尽、准确的元代疆里总图,又是明初<大明混-图>、<混-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等的重要底图.正是在清浚的地图上,对泉州的海外交通航线作了非常值得注意的记录:"自泉州凤帆,六十日至爪哇,百二十八日至马八儿,二百余日至忽鲁没思."这说明当时泉州航抵海外的广阔地区,包含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等地.在一张硕果仅存的元代全国舆地总图上,只标明了唯有的一条中国远洋航海线路,它不啻是元代泉州第一大港地位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7.
在金融衍生品的家族中,航运衍生品(Freight Derivative)资历较浅,是典型的"80后".它从推出之初的被冷落,到前几年经历了第一次高峰,全部历史也只不过20多年,而且这个高峰与中国经济的崛起不无相关.在干散货海运运价指数中,海岬型船指数(Baltic Exchange Capesize Index,BCI)的9个分航线指数与中国直接相关的航线有1条,间接相关则有3条;巴拿马型船指数(Baltic Exchange Panamax Index,BPI)4个分航线指数中3个与中国间接相关;亚洲大灵便型船指数(Baltic Exchange Supramax-ASIA,BESASIA)4个分航线指数中3个直接与中国相关.  相似文献   

8.
隋唐江南造船业的发展也是唐宋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表现。隋唐征东发展海上力量对江南造船业构成了刺激,战争动员也是江南造船潜力的重要表现。相比较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度成为造船中心的巴蜀地区和山东半岛的造船业显然在隋朝就开始衰落,这也是经济重心南移特别是造船业中心"东南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正2月28日至3月4日,南京第32届夫子庙灯会期间,江南公交涉及灯会的38条线路组织出车4600余辆次,服务乘客170余万人次,无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夫子庙、三山街、中华门城堡等五大服务点,沿途安全哨共3000余人次现场开展咨询服务,较好地完成了灯会保障工作。为了保障服务灯会工作的组织有序,公司于前期详细制定方案,并召开多次协调会议,分工部署。江南公交所  相似文献   

10.
孙辉 《交通与运输》2011,27(6):16-18
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之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源供给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且主要来自中东、北非敏感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位居全球之首,节能减排已摆上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我国政府为此曾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作为能耗和排放大户之一的交通,用可再生能源、新工艺能源、新发现能源(三大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已迫在眉睫.电车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开始了复苏和复兴的"又一春".一、电车发展现状1888年,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投入商业运行;1901年,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出现在巴黎枫丹白露.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于1908年在现广东路外滩至静安寺正式营业(图1);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于1914年运送乘客.上海成为我国最早使用电气化交通工具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