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摩托车》2003,(11)
说来也许您不相信,我有一辆1989年产自江西南昌的洪都HDl25摩托车,从1990年夏购得骑行至今已行驶8万多公里尚未开过曲轴箱,朋友笑我痴,经销者说摩托车都这样他们早失业了,摩友也说是个奇迹。这辆车现在仍是我上下班的代步工具,每天骑行10公里,的确是匹忠实可靠的“老马”。我还曾拥有过一匹“小马”,是一辆1983年出厂、1984年落户的嘉陵轻骑50,但她早在1989年就光荣退休在我老家的杂物库房了。 摩托车情结 我算是个比较执着的摩迷,从1984年骑驶第一辆车嘉陵轻骑至今已有19年的驾  相似文献   

2.
正与我们上期所做的越野运动相比,摩托车特技才是车迷圈中的"小众",从人数到规模都无法与越野运动相提并论。可是,因为不受场地限制和更具观赏性,摩托车特技发展的速度要快于历史悠久的越野运动,在国内车迷群体甚至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我的"特技"路本人最早知道摩托车特技的具体时间已经记不清了。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一本国外的杂志上看到一张骑大排量多缸车抬前轮的照片。当时真是惊为天人,怎么也想不到摩托车还能这么骑。那时的我还骑着一辆笨  相似文献   

3.
儿时的我对摩托车说不上是喜欢,只是很好奇,对于当时还处于童年的我而言,摩托车就是个庞然大物,它只有两个轮子却能带着人飞驰,让我觉得很神奇。那时由于人们都穷,能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都算得上是一件稀罕物,所以借给别人还要看情面才行。而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摩托车却从来就没有人借,一方面是会骑的人不多,另外由于那东西贵,谁也不好意思张口。村里骑摩托车的人只有顺喜叔,他是个照相的,脖子上老挂着一部不知什么牌子的相机。那时照相的人也不多,通常都是办什么证件时才照两张,再有就是学生毕业时照毕业相。每次看到他到学校照相时,一见他走开,我们几个小孩子就凑上去看他的摩托车,东摸摸、西瞅瞅,胆大的甚至爬上座位摁几下喇叭,嘀嘀声回响在校园,很是神气。  相似文献   

4.
车,不管什么车,都会令我全身涌动出无比的冲动。但是对于我来说,最让我痴迷的就是摩托车。我与摩托车的情缘还是在1987年结下的。虽然当时我第一次骑的车,仅仅是一辆建设50。当我骑上车子,一脚踹下启动杆,随着油门轻松地转一下,车子一下子就发动了。同时我的心也随着车子启动了。呵呵,确切说应该是紧张、兴备与激动。那感觉至今难忘,好极了!后来接触的车子逐渐多了起来,一见到它便总会泛起驾驭它的欲望。在当时摩托车还是奢侈品,种类也没有现在这样丰富。我先后骑过黄  相似文献   

5.
《摩托车》2017,(3)
正熟悉的返乡季,"摩托大军"开始迁徙。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个群体中的人员构成在不断更替,也许有些人早已不再骑乘摩托车往来工作地与家乡,但通过笔者了解,仍有部分返乡人员坚持数年,依然选择骑摩托车返乡。提及返乡路,短则数百千米,长则上千千米,寒冬腊月,气象无常,这并非骑摩托车出行的最佳季节,却是在外辛勤一年的他们回家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这是为数不多的一场终点重于过程的行程,返乡人们无一不在盼望自己能够早些回到最熟悉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刘兵 《摩托车信息》2006,(20):35-35
儿时的我对摩托车说不上是喜欢,只是很好奇,对于当时还处于童年的我而言,摩托车就是个庞然大物,它只有两个轮子却能带着人飞驰,让我觉得很神奇。那里由于人们都穷,能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都算得上是一件稀罕物,所以借给别人还要看情面才行。而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摩托车却从来就没有人借,一方面是会骑的人不多,另外由于那东西贵,谁也不好意思张口。  相似文献   

7.
美女换车     
我们车间的统计员美女宁小姐几天前突然叫住我。"老摩"——自从我们认识并且平常不时谈论一些关于摩托车的话题以来她就一直这么称呼我——"我想换车了。""好啊,"我随口答道,"如今按照你的条件嘛,完全可以换一辆不错的四个轮子的车了,香车美女,肯定会给我们这古老的小镇又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啊!""是摩托车呢!"美女朱唇一启,嘴角往上一弯,那两个好看的酒窝就立刻显露了出来,让人着迷。"以前你不是说我要是骑太子车的话肯定好看吗?我到网上看了看那些骑太子车  相似文献   

8.
私奔到西藏     
各位亲友,各位同事,我放弃一切,和我的摩托车"私奔"了。感谢大家多年来的关怀和帮助,祝大家幸福!没法面对大家的期盼和信任,也没法和大家解释,也不好意思,故不告而别。叩请宽恕。现在我又回来了。数月前,我驾着心爱的摩托车"私奔"西行,途经6个省,用时25天,行程7000公里,终于到达了我梦中的圣地:西藏。这次出行感悟良多。不管你是徒步、骑自行车、开摩托车还是自驾汽车,只要你喜欢旅行,西藏也许都是永远的主题。旅行应该是简单随意的,什么征  相似文献   

9.
本田H100S简直就是一辆"跑不坏,的车,除了换火花塞和例行保养之外,从没有给我一个练手的机会。相比之下,已寿终正寝的幸福250A在活着的时候可没少为我找麻烦,虽然我对鼓捣它是乐此不疲,但在遇到日H100S以后还是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这车太让我省心了,我每天只是骑声这车到处跑、再也不用一手拿扳手、一手拿钳子,把个屁股撅上天了。由于把修车的时间都用在了骑车上,我的出行半径也越来越大,渐渐地发现这摩托车真是好东西,除了能让我兜风过瘾,还能让我轻松到达从前没去过的地方,欣赏到从没见到过的美景。不过,我所去的只是周边地区,没有想过这小小的摩托车还能用来跑长途。终于有一天我从媒体上得知有一帮台湾车手骑着摩托车从海南跑到了  相似文献   

10.
我的故事     
刘连营 《摩托车》2004,(3):30-30
我是一家职业技术学校摩托车班的教师,我与摩托车的故事,要从1994年的春天开始,那年我才17岁。 那时候,农村的经济还不发达,两三千口人的村庄只有几辆摩托车。一旦摩托车有故障,必须到几公里外的镇上维修。当时我在本地一家农用机械厂工作,对于摩托车,我根  相似文献   

11.
梁书安 《摩托车》2003,(8):29-29
我是一个具有八年摩托车驾龄的摩迷,骑摩托跑了8万多公里,从125mL到150mL先后更换过两次摩托车,现正酝酿更换第三辆车,这一次应该是250mL的车或车速更高的公路跑车。同时,我还是一个具有多年汽车驾龄的汽车爱好者,曾驾驶过多种型号的汽车,安全行驶5万多公里。但两者相比,我还是更偏爱摩托车一些。 此外,我还有两个与摩托车有关的业余爱好,一是驾驶摩托车外出野钓,二是驾驶摩托车长途旅行。平时,除了自己的爱车之外,只要有机会,朋友手中不管是什么型  相似文献   

12.
爱"玩"的江文远又踏上了征程. 江文远是四川乐山人,生性喜欢山水,又在旅游部门工作,自然是有许多逛山水的良机,他骑摩托车远游的原因非常简单:爱骑摩托车,爱旅游,附近的风景游遍了就想出去看看.就这样,爱"玩"的江文远在48岁时开始了单骑万里行.1999年5月,他自驾力帆LF100-2型摩托车从夹江出发,单骑旅游云南、贵州、重庆,途经70余县,完成了第一次一万余公里的西南之行;之后的两年里,他又驾驶摩托车陆续旅游了川北、川南、川西的数十个地区,还两次翻越夹金山、巴朗山.  相似文献   

13.
中国目前已开始进入老龄社会,但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些为老人服务的设施还没有建立起来,就连商场中那些琳琅满目的衣服也没有几件是适合老年人穿的,可见我们的社会给予老年人的关注太不够了。我因为是一个摩托车迷,对摩托车就格外关注,经常去逛摩托车商场,一些商场中摆放的摩托车确实不少,但很难发现哪一辆车适合老年人骑,更不用说专门为老年人设计摩托车了。也许厂家会认为摩托车是年轻人的“玩物”,老年人由于行动迟缓、反应较慢,因此就不骑车了。其实不然,通过《摩托车信息》等杂志我了解到有许多老年人喜欢骑摩托车长途旅行,2000年第8期的《摩托车信息》不就登了一篇题为  相似文献   

14.
《摩托车》2003,(8)
在我骑自行车游历三峡时,我很自然地注意了一下三峡地区的摩托车。因为我还是一个摩托车迷。 三峡的道路即是众多文字中所称的“蜀道”。它的特点是坡陡、弯急、悬崖多,还有一个特点大家也许还不知道;那就是隧道多。所以,我认为能够在此处生存的摩托车应具备以下几个素质:扭矩大,功率储备足够,制动系统强悍,灯光照度好,这就要求摩托车的品质优异,故障率少。 我骑自行车穿行三峡的道路上,有时坡陡得一上午都在推着车  相似文献   

15.
去年驾驶150mL摩托车穿越进藏"死亡公路"的王坚又创造了一个惊人纪录:他历时122天,驾驶摩托车行驶2.9019万公里,穿越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于2008年7月25日骑本田"战鹰"摩托车凯旋归来.此次环游中国他创造了3项世界纪录:骑摩托车通过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苏通大桥的第一人;第一个骑150mL民用摩托车环游中国的人;第一个一次性穿越中国东、西、南、北标志点的人.  相似文献   

16.
"西藏大部分藏民靠养牦牛和绵羊谋生,而如今这里的山地草原几乎成了摩托王国,摩托车的价格有时比一匹马的售价还便宜。"这是憨厚的米玛次石——西藏日喀则力帆摩托用户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他说:分散居住在西藏这一广阔区域的藏族牧民购买摩托车不仅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现在到处都是骑摩托车的藏民。"你只有骑马才算得上是一名真正的牧民,不过,这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摄影发烧友,也是一个摩托车运动的爱好者,工作之余,经常骑着我的爱驹出去旅游,摩托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拥有摩托车的我对于能给予我摩托车带来安全感的"防盗器"有着特殊的情结!结婚那年,家里人买一台铃木GS125摩托车送给我们。我对这台车非常爱惜,除了作常规保养之外,还加装了防盗器和一把上好的防盗锁。心里才稍有点安全感。因我家住在六楼,摩托车经常停在一楼,所以在家吃饭都经常从阳台上探出头看一下爱车是否还在,连吃饭也不放心。  相似文献   

18.
阿哲在路上     
正张哲,80后,北京市人,在外企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痴迷摩托车,酷爱在路上。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个平常的夏日午后,童年的我正在大杂院里专心听爷爷讲故事,忽然听到从外面胡同里传来了"突突突"的声音,我便急忙跑到院外一探究竟。原来是老叔骑了一辆崭新的黑色嘉陵90(也许是70)摩托车来看望爷爷。看我围着摩托车前后左右地打量,问东问西,老叔说:"要不我带你兜一圈儿吧!"那时我还太小,老叔把我抱上车,坐在他  相似文献   

19.
要把一辆五羊—本田WY125-A型(进机)摩托车骑到真正该报废那份上,确实是需要一些时日的。我这辆WY125-A型(进机)摩托车制造于1993年8月,落户于1994年1月,至今已骑行近六年,全程近五万公里。车况还不错,外观至少有六成新。再骑个三五年五六万公里是不成问题的。五羊—本田WY125-A型摩托车源于本田GL145,应该说是曾  相似文献   

20.
家有四辆车     
1991年,当我结婚的时候,妻子说什么都要一辆摩托车,我在无奈之下向别人借了2000元钱,凑合着买了一辆嘉陵50.当时我们这里的摩托车还很少,能骑上嘉陵50已是相当不错了,也算是一种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