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海军“宙斯盾”(中国台湾称“神盾”)作战系统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攻防兼备的全天候、全空域舰载防空和反导弹系统。装备了“宙斯盾”系统的舰艇摇身一变就成为具备强大防空作战能力的超级战舰,是远洋舰队的防空支柱,也是世界箨国海军的梦想。中国海军不十落后奋起直追,被外界广泛称为“中国神盾”的国产新型导弹驱逐舰已存2003年4月下水舾装,而且好戏连台,另一种被称为“中华俄式神盾”的新  相似文献   

2.
<正>进入21世纪后,中国海军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的更新换代步伐明显加快,一批具备较强作战能力并填补装备空白的水面舰艇陆续建成服役。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04年和2005年服役的、被称为"中华神盾"的"旅洋"Ⅱ级防空驱逐舰以及随后于2006年和2007年服役的"旅洲"级防空驱逐舰,这两型驱逐舰都以担负海上远程舰队防空为主要使命,装备有完善的雷达电子设备和远程舰空导弹系统,它们的服役使中国海军在  相似文献   

3.
随着荷兰“七省”级护卫舰、英国45型驱逐舰、德国F-124级护卫舰、西班牙F-100型护卫舰的入役以及法、意将在2010年前服役的“地平线”级通用护卫舰,欧洲各传统海军强国的新一代驱护舰艇均已到位。对这些新型舰艇稍做比较就可发现,欧洲各国不约而同地将新一代水面主战舰艇锁定在6000吨以下的中型防空驱护舰上。很显然,他们都认识到各自海军舰队最大的缺陷所在——舰队区域防空力量的严重缺失。上一代欧洲国家驱护舰艇的防空武器,不管是意大利的“蝮蛇”,法国的“海响尾蛇”,还是英国的“海狼”都只具备点防空能力(英国42型驱逐舰上装备的“海标枪”虽然名为舰队防空导弹,但其实际性能难担此任),其舰队防空任务往往仰赖美国人。伴随着新世纪欧洲各国国防战略的转变,欧洲国家开始寻求独立远洋作战能力,这为欧洲新一代防空驱护舰的研制铺平了道路。实际上,欧洲国家早就在致力于这方面的技术发展,90年代末法国研制的“紫菀”防空导弹是欧洲在这方面迈出的第一步,但是舰队防空系统(先进中远程防空导弹+相控阵雷达+作战指挥系统)不仅仅是一型导弹就能解决得了的。因此,迟至新世纪初,欧洲各国才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在解决相控阵雷达技术和系统整合方面,欧洲各国走出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形成了4种防空系统瓜分欧洲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海军的新型舰艇中.最受人们关注的莫过于舷号为170、171以及舷号为115、116的两型驱逐舰。人们关注的热情之所以如此之高.主要是因为它们不仅是中国发展的第一种专用防空驱逐舰。填补了中国海军装备构成上的空白。同时它们的建成服役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海军长期缺乏可靠、有效的海上区域防空手段的问题。对提高中国海军在中、远海的独立作战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世界范围内看,在同一时期发展两型功能相似的大型防空驱逐舰是非常少见的。而作为发展中的中国海军。为何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同时建造两种专用防空驱逐舰.的确令人感到十分迷惑。而且.这两种防空驱逐舰虽在主要功能上相同。但在很多设计和武器系统的配置上却存在有诸多区别。这种差别不仅直接影响到两者在防空作战中的效能和作用。同时也对各自在中国海军中的地位及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70年代“旅大”级驱逐舰服役之前,中国海军只有4艘“自豪”级和2艘二次大战时期的日本驱逐舰,这就是一个大国海军所有的重型水面舰艇力量。60年代初期,中国在江南造船厂开始建造6610型火炮护卫舰,该级舰也称为“江南”级护卫舰。这是中国首次尝试自行设计大型作战舰只,目的是为替代越来越不堪使用的老式水面战舭做准备。中国当时奉行的外交政策使其没有任何办法从国外获得装备以更新破败不堪的海军舰队。  相似文献   

6.
自建国以来,中国海军的水面作战舰艇从无到有,从几十吨、上百吨的小艇发展到数千吨的大型驱逐舰,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断适应时代需求的发展道路。在所有水面舰艇中,排水量超过1000吨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是绝对主力,代表了国内水面舰艇的发展方向和海军需求。回顾历代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的发展历程,可以更好地看清中国海军的发展变化,判断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建国以来,中国海军的水面作战舰艇从无到有,从几十吨、上百吨的小艇发展到数千吨的大型驱逐舰,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断适应时代需求的发展道路。在所有水面舰艇中,排水量超过1000吨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是绝对主力,代表了国内水面舰艇的发展方向和海军需求。回顾历代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的发展历程,可以更好地看清中国海军的发展变化,判断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云起龙襄     
自建国以来,中国海军的水面作战舰艇从无到有,从几十吨、上百吨的小艇发展到数千吨的大型驱逐舰,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断适应时代需求的发展道路。在所有水面舰艇中,排水量超过1000吨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是绝对主力,代表了国内水面舰艇的发展方向和海军需求。回顾历代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的发展历程,可以更好地看清中国海军的发展变化,判断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军水面舰艇的发展发生了极大变化,曾经称霸大洋3个多世纪的战列舰被舰空母舰所取代,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导弹武器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现代海战的作战样式,对各型水面舰艇的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现代水面舰艇的作战能力。尤应指出的是,二战中处于从属地位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也从后台走向了前台,一艘排水量不到万吨的驱逐舰装备了先进的现代雷达电子设备以及防空、反舰、反潜等新式导弹武器后,综合作战能力就要比二战中拥有大口径舰炮和厚重装甲、排水量达数万吨的战列舰高出数倍,即使一些只有几千吨的护卫舰也具备了挑战大型舰艇的能力。同时,由于具备了多用途性,一艘驱逐舰或护卫舰可以同时担负多种不同的作战任务,不仅减少了舰队对各型不同功能舰只的保有量,提高海上编队的作战灵活性和机动性,还大幅减少了装备使用、维护的费用。由于驱护舰有良好的性价比,因此战后不仅中、小国家将发展多用途驱护舰作为首选,就是像美、苏那样的海军超强也同样发展了众多驱护舰作为大型舰艇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凌翔 《航海》1993,(5):10-11
1974年1月17日至20日,我海军舰艇与异国海军舰艇间的首次海上交锋在我西抄永乐群岛海面打响了,在这次战斗中,中国海军共有271、274、281、282四艘猎潜艇和396、389两艘扫雷舰参战,交战的对手是作战能力较强的某国海军的3艘驱逐舰和一艘护卫舰。  相似文献   

11.
与大型驱逐舰、护卫舰以及潜艇的快速发展相比,中国海军在现代两栖舰艇的研制及海上投送力量方面的发展并不十分引人注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海军装备的各型一线主战装备都是按照近海防御的作战思想研制的,中、远作战能力极为有限,尤其是现代两栖作战和海上兵力投送能力仍然依靠着数量众多但吨位较小、航行性及适航性差、功能单一、装载能力有限、自身防御能力和续航力也非常有限的中小型登陆舰,所采用的作战方式也是传统的平面登陆。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加快,一批批性能先进的新型舰艇陆续装备部队,引起了世人和军事专家的极大关注。前不久,中国海军最新型护卫舰开始海试,更引得各方瞩目。据报道,新型护卫舰是在“江凯“级基础上进行重大改进发展而来的,称为“江凯“改型。该型护卫舰的建成不但标志着中国海军护卫舰的技战术水平已经与世界同步,而且还标志着中国海军的防空能力将有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13.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海军已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海上作战力量。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一批新型水面舰艇的陆续下水服役,中国海军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加快了向远洋迈进的步伐。从总体上看,建设一支强大的、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海军无疑是我们的最终目标。目前,中国海军大吨位水面舰艇的数量较少,而且从各方面情况看,今后大吨位水面舰艇的建造数量仍然有限,至少在近期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在此情况下,为保证海军整体作战能力,建造吨位小、作战能力稍弱、建造费用较低的护卫舰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我国设计建造导弹护卫舰至今,已建成40多艘各型护卫舰,占海军水面舰艇主力的60%以上。其中数量最多、性能最先进的就是在90年代初期建造服役的江卫级护卫舰,它代表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导弹护卫舰设计建造能力的最高水平,对我国未来新型护卫舰的发展也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建设中国海军的整体实力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海军的发展战略受到当时多种因素的影响,防空,反潜能力相对于反舰作战一直显得滞后.相应的作战能力也十分有限。这对当时以奉行近军防御作战为主的中国海军而言并不是特别大的弱点.但随着周边安全形势及国际形势的变化,进入90年代后中国海军战略已由原来的近岸防御向近海防御转变.海军的作战范围显著扩大,如此一来,防空和反潜作战的重要性就日益凸现。 针对所存在的不足、中国海军在90年代后着重加强了反潜和防空能力建设,装备了具有较强反潜、防空能力的导弹驱逐舰.护卫舰.反潜直升机等,但就反潜能力来说,由于“欠帐”太多,因此除潜艇力量具有一定规模外,重要的航空反潜力量仍很薄弱,这无疑严重影响到中国海军反潜作战的整体实力.难以适应未来高强度反潜作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被北约称为"江湖"级的国产护卫舰是中国自主设计生产的第一代导弹护卫舰,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建造数量最多的护卫舰型号。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首艘建成服役到90年代最后一批交付中国海军,"江湖"级生产数量多达30多艘,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与"旅大"级驱逐舰一起担负中国海军水面舰队的重要支柱。不过,"江湖"级护卫舰的历史贡献还不仅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海军水面舰队的生力军,而且还有多艘先后落户国外,一度成为中国舰船行业大排水量舰艇出口的标志性产品。从80年代中期首批"江湖"Ⅰ改进型交付埃及海军,到几年后具有国际同类产品水准的"江湖"Ⅲ入役泰国海军,中国在国际军用舰船市场上用较短时间就基本走出了所谓廉价、低档阶段,拥有了与该行业传统发达国家展开竞争的能力。"江湖"级的出口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舰船业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陈安刚 《航海》2004,(1):32-34
2003年11月14日,由导弹驱逐舰“兰吉特号”、轻型护卫舰“库利什号”和综合补给舰“乔蒂号”组成的印度海军舰艇编队,在印度东部舰队司令班索尔中将的率领下,同中国海军在中国东海海域举行了代号为“海豚0311”的海上搜救联合演习。这是中印两国海军的首次海上联演,也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第一种水面舰艇,051型驱逐舰对于中国海军的发展及作战能力的提升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海军走向现代化、走向远洋的开始。虽然在3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新一代大中型驱护舰的陆续服役,昔日作为中国海军水面舰艇中坚力量的051型驱逐舰所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但是051型驱逐舰却并没有因此被淘汰,在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并经过现代化武器升级后仍有较多数量的051型继续驰骋在中国的万里海疆。而当051型驱逐舰未来在中国海军装备序列完全消失时,则预示着中国海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海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区域控制、威慑能力也将会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一方面加快了国内新型舰艇的建造速度,并通过加装新型电子.武器系统,改进一批老旧舰艇,提高其现代海上作战的能力:另一方面抓住有利时机,从俄罗斯引进了一批国内急需或仍属空白的武器装备,以加快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在当时引进的众多武器装备中.现代级导弹驱逐舰的费用最高,影响力最大,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被看成是中国海军真正走向远洋的开始,对中国海军未来水面舰艇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据日本防卫省网站4月13日报道,日本防卫相北泽在当日上午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本月10日在冲绳本岛与宫古岛之间的公海上发现了正在南下的中国舰队(包括2艘"基洛"级潜艇、2艘"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和3艘护卫舰等10艘舰艇);日本防卫省在7日到9日观测到中国军队在东海中部海域进行了舰载直升机的飞行训练;同时,中国海军舰艇在穿过冲绳岛和宫古岛之间的公海以后,11日夜在冲绳岛南部水域进行了海上补给。另据统幕监部的资料,这次中国舰队出现的海域,上月18日也发现了包含导弹驱逐舰在内的6艘舰艇,显示中国海军的远洋活动正在逐渐活跃。恰巧,中国军方《解放军报》也在13日以《北海舰队近期远航训练航经西沙南沙抵临马六甲》为题,报道了我北海舰队过宫古海峡、穿巴士海峡、抵临马六甲海峡以东海域进行训练的报道。这一系列有关中国海军远洋训练的报道,再加上前年以来热炒的中国海军前往索马里海域的护航行动,使得人们对中国海军近期的远洋训练活动不由关注起来。  相似文献   

20.
"猎豹"级护卫舰是越南海军水面舰艇重要作战力量。论文阐述了"猎豹"级护卫舰在俄罗斯的发展建设情况及五种型号的装备配置,详细分析了越南引进的"猎豹"3.9级护卫舰武器装备性能和特点,并结合越南海军水面舰艇作战使用指导思想,研究了"猎豹"级护卫舰对海、对潜和防空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