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黎 《航海》1993,(5):40-40
现在,我们在轮船上工作的人,不论是当船长、轮机长的,还是干水手、机匠、服务员的,社会上或企业里大家都通称他们为海员。是不是一有海上运输业就这样称呼呢?不是的。“海员”这个名称,是有历史渊源的。  相似文献   

2.
现在,我们在轮船上工作的人,不论是当船长、轮机长的,还是干水手、机匠、服务员的,社会上或企业里大家都通称他们为海员。是不是一有海上运输业就这样称呼呢?不是的。“海员”这个名称,是有历史渊源的。十九世纪中叶以前,我国水上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木帆船。据统计,19世纪末20世纪初,仅上海港就有木帆船3600多艘,船工近10万人。当时,在木帆船上工作的人称为“船主”、“船老大”、“撑船人”、  相似文献   

3.
说来你真不信,每个海员都有一张“护身符”。切莫误会海员们都是些疑神疑鬼的人,他们的名字从来和勇敢连在一起。如果你有机会走进海员的房间,你会发现在他们的床上有张巴掌大的纸片,那就是我说的海员们的“护身符”。船所处的环境是极其复杂的。“行船跑马三分险”,喜怒无常的大海,变幻莫测的风云,以及其它形形色色的天灾人祸,都可能威胁到船员生命的安全,然而,人类在征服海洋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船舶应变部署就是这种  相似文献   

4.
<正>有的人说,他们是高薪职业者;有的人说,他们也是弱势群体;还有的人调侃着说,航海苦不苦?船上十年王老五。可见,他们也是饱受争议的。尽管中国是一个航海大国,但近年来有关中国海员素质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另一方面,海员吃住在都海上,非工作时间又该怎么调节枯燥的生活呢?那些恪守岗位的海员在非工作时间该怎么进行休闲和娱乐,再次被抛到台前。有人认为,海员的责任重大,几亿美金财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规定,针对目前在船舶避碰中的存在的问题,结合航海者的习惯做法,并运用大量的事例,对“海员通常做法”、“海员通常做法可能要求的任何戒备”以及“对海员通常做法可能要求的任何戒备的疏忽”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就在船舶避碰中的航海者的“思维科学”与“行为科学”展开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个人的观点与看法。  相似文献   

6.
陈发银 《航海》2014,(5):28-31
一、从捕鱼甲板走上庄严法庭 上海解放前,我的父辈十余人曾在上海海关所属的消防船"港济"轮当船员,我从小在船上玩着长大,喜欢跟船和水打交道。 1954年夏季,我插班考入浦东"上海海员宿舍联合子弟小学"读5年级,年少的我们非常憧憬父辈们的海员生活,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扬帆海上。1958年,我有幸被选中进入上海海运学院中专部海船驾驶专业学习。  相似文献   

7.
《航海》2011,(1):46-49
2010年10月20—23日,由上海海事大学和日本刨价学会波涛会联合主办,以国际海事组织倡导的“航海去(GotoSea)”为主题的“中日海员海上生活摄影展”在海大新校图书馆大厅举办。201O年世界海事日的主题是“海员年(The Year of the Seafarer)”  相似文献   

8.
唐黎标 《航海》2003,(1):29-30
1996年12月10日上午,在大西洋上航行的英国货轮“阿拉卡卡”号正向圭亚那的乔治敦驶去。船上的水手突然发现海面上有一只橡皮筏随波漂荡,货轮向救生筏靠去。筏上只有一个人,他的模样真叫海员们吃了一惊。他是一个满脸胡须的青年,骄傲地挥舞着一面法国国旗。 “需要救助吗?”克里斯·卡特船长用扩音器问。 青年回答说:“不,谢谢。我只想知道确切的  相似文献   

9.
辛一涛  张松 《世界海运》2004,27(5):55-56
1 海上单调的生活是影响海员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海员远航时,由于长期与社会、家庭分离。特别是结婚不久的海员要比其他人忍受更多的分离之苦。远航期间,工作形式固定呆板,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外界信息闭塞,不能见到亲朋好友,不能领略和体验尘世的喧闹,每天的周围环境没有太多的变化,同样的海,同样的住舱、灯光、颜色、气味和噪声等都会影响到海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科技动态     
《航海》1983,(4)
海员和航海者穿的特殊工作服挪威海难救助打捞局研究所,研制了一种专门供海员和航海者穿的特殊工作服。这种工作服是用特别的空心纤维织物制成的。空心纤维中织进了能够净化和过滤海水的高活性化工填料。万一海员和航海者遇难漂泊在海上,又缺乏淡水时可以用这种工作服来过滤和净化海水,以取得淡水供饮用之急需。从海风中取得动力和淡水的装置波兰海军动力研究所的工程师们,研究了一种从海风中取得动力和获取淡水的装置。海风的湿度很大,且含有盐份,对风帆或风动机的叶片腐蚀性很大.为  相似文献   

11.
2021年对于国际海事组织(IMO)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冠疫情这一巨大挑战,IMO迎难而上,在保障海员权益、应对换班危机、维护航运安全、保护海上环境、便利海上运输、开展技术合作、推进全球性活动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本文对2021年IMO的各项工作成果简要回顾如下:一、维护海员权益,应对换班危机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海员换班危机日益突显,许多海员仍滞留海上,无法获得遣返,而海员又是促进海上航运贸易的主要力量,因此亟需采取举措以应对换班危机,维护海员福祉及权益。对此,IMO采取一系列行动,以化解危机,为维护海员权益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海员是航运业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高素质的、数量充足的海员队伍是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海员队伍,尤其是高级海员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对职业满意度低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海员队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员海上幸福生活”(海员HOLAS-Happiness of Life at Sea)的概念和实现海员HOLAS的具体措施,壮大海员队伍,提高海员素质,促进航运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爱海员     
正我们需要海员,更要关爱海员。海员是海洋运输的最终实现者和最终保障者,全球国际贸易总运量的70%是通过海运实现的,"没有海员的贡献,世界上一半的人会受冻,另一半人会挨饿。"作为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国际海事组织设立"世界海员日",正是为了肯定全球150多万海员对人类生存生活和社会文明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唤起全世界对从事这一伟大而又艰辛职业的海员们的关注。当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时,不应忘记海员在这背后付出的辛勤  相似文献   

14.
《世界海运》2009,32(11):80-80
《中国海员》杂志面向海内外发行,为双月刊,刊号为ISSN1005—9067/CN31—1034/C,其读者主要是水运系统的150万职工和水运企事业单位。杂志内容反映水运系统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以及水运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包括远洋海员、国内船员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海内外见闻、海上航运安全、水运企事业经济发展等,主要栏目有“港口阳光”“海内外”“交通人征文”“生活潮”“国际航运专递”“当家人论坛”等等。  相似文献   

15.
海上避碰行为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上避碰行为的统计研究是改善和提高广大海员的避碰技术和探求修改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通过向广大海员散发“海上避碰实况调查表”取得了202次避碰实况数据。我们采用:①采取避碰行动时两船距离(D);②采取避碰行动时目标船会遇最近距(CPA);③转向避碰行动的幅度(△C);和④两船实际通过距离(d)这四个表征量对各避碰行动作了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与学者推荐的数据作了比较和分析。互见中让路船采取行动的上述四个表征量的均值,分别为D=3.5海里,CPA=0.53海里,△C=18°,d=124海里;而能见度不良时D=3.8海里,CPA=0.47海里,△C=29°,d=1.32海里。从统计分布看,多数海员采用的四个表征量的数值比学者建议的数值小,互见中夜间的CPA均值只有白天的一半,大洋中CPA比沿海的小得多,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少数海员的避碰行动,没有遵循避碰规则关于避碰行动应“早”、“大”、“宽”的规定,甚至在对遇情况下采取左转避让,这存在潜在的碰撞危险,值得警惕和改善。这一统计研究工作将继续进行,以便在有更多更充分的数据基础上,弄清和掌握海员避碰行为的规律性,为避碰数学模型提供人的行为方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海员素质,保证船舶海上运输安全,上海市航海学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专业训练发证办法和专业训练纲要的要求,于1984年4月23日开始创办“四证”专业培训班。“四证”,即指在船舶消防、海上急救,海上求生和救生艇筏业务方面培训学员掌握  相似文献   

17.
航海院校对海员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员职业具有动荡性、风险性、艰苦性、独立性和变化性的特点。以及海员在海上工作生活的环境条件,提出航海院校在航海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海员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并提出几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张松  戚应冲 《世界海运》2005,28(6):52-53
由于海员常年居住在船上,而船大多数时间在海上航行,其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船上的空间比较狭小,所能装载的新鲜蔬菜和食品有限,因此海员的饮食与营养与陆地有较大的差别.海员们还时常受到船舶噪声、振动、摇荡及晕船的影响,饮食规律也有所变化,所以海员发生胃病的比例比较大.据调查统计:在我国从事航海工作5~20年的海员中,患多发性胃病占调查对象的65.4%.由此可见海员受胃病折磨的人数要远远高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19.
南极对话     
编者按: 在海上生活过的人,也许都拥有一份自豪而欣喜的情感,因为航海是一种独特的、既浪漫而又艰苦卓绝的人生旅途。《南极对话》是一位海员在南极探险中写下的一则航海日记,虽然仅捕捉了生活的一瞬间,却令人读来倍感亲切、真挚,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心情也随之起伏波动。以后我刊将陆续发表一些内容丰富、短小精炼的航海日记,同时欢迎广大海员及各界朋友都来畅叙自己哪怕是很短促的海上生活中最具精采、最深感触、最能回味的人生经验。  相似文献   

20.
管理动态     
《中国海事》2010,(4):76-78
交通运输部进一步规范部属单位基本建设管理,“2010中日联合海上搜救通信演习”在南京举行,今年航海日主题突出“海洋、海员、海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