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响度为度量的车内噪声有源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听觉的主观性,提出一种基于响度控制的车内噪声有源控制系统.通过在传统有源噪声控制系统中加入若干响度滤波器,适当放大人耳敏感频率成分,衰减不敏感成分,使控制目标由声压转变为响度.相应导出Loudness-LMS算法,设计了响度滤波器.对车内噪声进行响度和声压控制的仿真结果表明:响度控制的声压减小量少于声压控制,但响度衰减得更多,具有更好的主观听觉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等效电—声类比的方法,建立了与单室扩张式消声器相结合的发动机排气有源消声器的阻抗控制理论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实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有源消声器的消声效果取决于次级扬声器位置的等效声阻抗以及无源式消声管道本身的阻抗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3.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自适应噪声主动控制理论建立自适应有源消声控制系统,提出车内噪声信号识别和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并用自适应有源消声系统对车内低频噪声进行主动降噪,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被试面包车在稳态工况下的试验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能有效降低车内低频噪声,为进一步在汽车上实现车内噪声主动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1前言对汽车来说,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燃料燃烧后的排放物所引起的污染,这方面我国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予以减小或防止;另一方面是排气噪声造成的声污染,这一问题在发达国家早已引起江葛,但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声污染问题将会很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对于噪声的控制,可以采用有源消声或无源消声方法。所谓有源消声,就是人为地产生一系列与噪声声波幅度相等但相位相反的声波与其相互抵消,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对于一般的管道,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发动机排气管…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排气有源消声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简要介绍了发动机排气噪声的特点及其有源消声治理方法;就发动机排气有源消声技术的关键环节及其最新研究情况作了详尽的归纳和总结。评述了目前研究中尚存的问题与不足,并预测了其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赵治国  余卓平  孙泽昌 《汽车工程》2005,27(4):442-446,451
建立了车辆横向动力学非线性模型,考虑前后轮转弯刚度、路面附着系数、车速等参数不确定性及侧向风干扰作用,基于线性分式变换和环路互质分解技术,分别设计了主动前轮转向控制器H∞反馈和前馈控制部分并进行综合。大侧向风干扰和双移线操纵工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控制器改善了车辆操纵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7.
公路隧道纵向式通风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和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公路隧道通风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输入量在原有反馈信号-污染物浓度基础上,加入了车流量前馈信号,由前馈和反馈信号共同合理地完成对通风的控制。通过与传统的分级式反馈控制系统对比,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明显优于传统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智能车辆的半主动悬架综合控制性能,提出一种基于状态反馈和预瞄前馈的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首先,以8轮车为研究对象建立11自由度半主动悬架模型,设计LQR状态反馈控制器。然后,为解决状态反馈控制抗路面干扰能力弱和基于固定时序延迟的预瞄反馈控制适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状态反馈和预瞄前馈的控制器:建立车轮运动规划模型和路面预瞄模型,计算出悬架控制系统所需的车轮规划轨迹点序号和控制延迟响应时间;以路面激励和垂向加速度为输入、以前馈阻尼力为输出,设计基于类模糊的预瞄前馈控制器,并与LQR反馈控制器一并构成所提控制器。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和Trucksim联合仿真平台,进行匀速转向工况、变速直线工况、变速转向工况和匀速直线工况下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垂向加速度、俯仰角加速度、侧倾角加速度均方根值方面,与被动悬架相比,所提控制方法在4种工况下至少降低了23.52%、13.59%、19.35%;与基于固定时序延迟的预瞄反馈控制相比,所提控制方法在前3种工况下至少降低了14.04%、8.09%、13.79%;与基于状态反馈的控制方法相比,所提控制方法在第4种工况下降低了13...  相似文献   

9.
汽车车内噪声对驾驶员和乘员的舒适性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基于人耳的汽车制动工况下车内时变噪声响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对Moore时变响度模型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在Matlab中建立其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建立了汽车制动工况下车内噪声测试系统,获得了某款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制动工况下乘员耳旁降噪前、后的噪声,并以此噪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传统时频方法、Zwicker和Moore特征响度分析方法的异同点。结果表明,特征响度比时频分析方法更能准确反映影响人响度感受的车内噪声来源;短期响度能够反映人的响度感觉,但最大值并不能全面反映汽车车内噪声的响度特征;Moore响度模型比Zwicker响度模型频率分辨率更高且能量分布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回路成形和μ综合的后轮主动转向鲁棒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铂  陈善华 《汽车工程》2006,28(4):370-375
提出一种后轮主动转向鲁棒控制的两阶段综合方法。首先通过基于H∞控制的回路成形的反馈控制器设计,在保证鲁棒稳定性的前提下,使车辆系统在操纵稳定性的主要关注频带(0~1Hz)具有较大的横摆角速度反馈增益,从而实现了对中、高车速下的横摆角速度响应特性的整定。然后再对包含反馈控制器的闭环系统,应用μ综合进行增益与车速成反比的前馈控制器设计,通过使车辆系统在大、小侧向加速度工况和中、高车速下均具有较小的质心侧偏角增益,间接实现对侧向加速度响应特性的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