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巫山至奉节公路YK17+100~+500段滑坡体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极限平衡理论的传递系数法,对其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性进行了综合研究,判断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发展过程。结合施工及监测反馈信息,分析滑坡目前所处阶段、潜在滑动面位置等,为施工期诱发的边坡失稳处治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丽江市玉龙县海立子村民小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场地南东侧滑坡进行现场勘查、成因分析、稳定性计算,提出了对滑坡采取削方减载+锚索框格梁+护脚挡墙+截排水沟等综合治理措施.治理效果良好,提高了坡体稳定性,已经历了3个雨季,未发生变形滑移迹象.  相似文献   

3.
某公路大型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平  王德富  胡敏 《公路》2012,(5):99-103
以贵州境在建杭瑞高速公路某大型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已有的工程地质勘探资料的基础上,对滑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运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滑坡变形破坏的模式及滑坡稳定性,提出了强支挡、削坡减载+抗滑桩及全削坡减载等3种滑坡治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整治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及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优选削坡减载+抗滑桩方案。实践表明,削坡减载+抗滑桩方案是一种治理滑坡性价比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S316省道K63+280~+540段二次滑坡治理为工程背景,分析了该滑坡成因和类型,提出了采用轻型支挡+预应力锚索+微型桩的联合支护结构,并结合多种疏排水措施综合治理方案;采用深层测斜监测手段验证二次滑坡治理方案的适宜性。治理措施竣工后,位于防撞墙外侧的CX3,CX4,CX5水平位移增量明显减少,验证了治理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邓林  吕燕  邵江 《路基工程》2012,(3):195-198
雅安到泸沽高速公路K198+890~K199+080段在修建过程中,遇大暴雨后出现严重滑移变形,弄清滑坡机理,提出正确的治理措施是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滑坡的变形特征及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得出,滑坡变形机理是河水冲刷掏脚与坡体加载共同作用,产生推移为主加牵引的复合式滑坡,并提出了排水与支挡相结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浸水垭滑坡为浅层小型推移式土质滑坡,威胁坡脚公路和居民的安全。根据滑坡的地貌特征、地层岩性、水文特征和坡体特征、边界、规模等,结合现场勘察资料,在对坡体变形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试验、反算和经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主要滑动面的物理力学参数,并分析滑坡未处理前天然、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根据滑坡稳定评价结果,对#1滑坡体4-4’剖面和6-6’剖面采用悬臂式抗滑桩方案治理,对5-5’剖面采用锚索抗滑桩方案治理,同时结合截排水和护面绿化等措施,滑坡变形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重庆武水高速公路K41滑坡为一大型切层岩石滑坡,自2009年8月以来,坡体下沉、滑移及坡面开裂等现象日趋加大,呈持续性滑动变形。该滑坡的形成、发展与坡体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系:上硬下软的坡体结构是古错落体形成的基础,高边坡开挖产生了较大的临空面,加之连续降雨的影响,使古错落体切断软弱岩层转化为切层岩石滑坡。结合滑坡的变形特征及监测资料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滑坡在不同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并对治理工程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省某顺层岩质滑坡为研究对象,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变形破坏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坡体前缘开挖切脚是导致边坡变形破坏的诱发因素;滑动面特征为坡体后部沿岩层层面、前缘滑面反翘的折线形滑面;基于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变形破坏机制分析,对滑坡治理制定了针对性处治措施,深层位移监测表明滑坡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郭礼波  胡修文  吴银亮  邓劲松 《公路工程》2010,35(3):129-131,148
路堑边坡的开挖往往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变形破坏甚至滑坡。论文以巫奉高速k54+100滑坡为例,对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出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导因素为值,应用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对路堑滑坡滑带参数进行反算,并对滑坡稳定性作出评价、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现场调查、专项勘察资料及变形监测数据,详细查明了江罗高速公路南盛连接线K2+350~+525滑坡病害范围及滑面深度;通过对该滑坡的成因分析,并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对该滑坡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总体上,该滑坡治理后,险情得到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高边坡常因施工改变了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导致开挖边坡滑坡现象。文中以厦蓉高速公路某标段为工程背景,从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变形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该滑坡的形成是由于坡体前部施工开挖,牵引后部坡体产生了变形,在降雨作用下,变形逐渐加剧,发展成为工程滑坡。通过分析与计算,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对浙江省某一高速公路由于原设计右线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中便道开挖引起的滑坡进行地质勘察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红岩滑坡的地质环境及其变形特征,认为该滑坡系坡脚开挖致使坡体失衡,并形成开挖临空面,在降雨及地下水等的作用下,导致坡体沿软弱结构面产生滑移破坏。运用Plaxis强度折减有限单元法对红岩滑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使用滑坡监测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滑坡是由于坡脚开挖和强降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坡体开挖卸载及坡脚抗滑桩、坡面锚杆等支护措施设置后,边坡的安全系数达到1.256,满足工程安全的需要;滑坡治理中除施加必要的支护外,还应重视排水工程,以便有效控制坡体地下水位的抬升。  相似文献   

13.
依托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重庆至遵义段扩容工程YK71+590~+710右侧上硬下软反倾结构边坡工程,采用工程地质分析方法对边坡变形破坏机理进行分析,预测评价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坡体开挖和坡脚软弱地层遇水软化是发生变形破坏的主要控制因素;在现状条件下及开挖完成后,边坡稳定性均不能满足安全要求,必须进行治理,且应考虑边坡开挖完成后可能发生深层滑动。  相似文献   

14.
根据贵州省都匀至新寨公路改扩建工程第一合同段YK147+340~YK147+620段滑坡的形成条件及形成机制,在取得地勘资料及试验参数的情况下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并计算其剩余下滑力,提出实行动态设计、动态施工及采用框架锚索、抗滑桩、钢管桩等综合治理方案。实施通车后取得了良好的处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永宁高速公路A13标K106+270~+570右侧滑坡进行深部位移的监测,迅速查明滑坡的滑面深度及滑坡规模,验证了地质勘查查明的滑坡体滑面的深度,为该滑坡治理提供设计依据,同时通过对滑坡变形的监测,为施工的安全起到预警作用,确保治理工程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6.
骡坪隧道洞口山体边坡因暴雨影响出现裂缝,沿隧道顶上方横向贯通发生滑坡,通过地质勘探研究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滑坡变形特征及变形原因,使用勘查数据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并确定了治理措施。结果表明:斜坡治理前,天然工况和降雨工况下滑坡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167,1.025;采用削坡、坡体注浆、锚索框架等治理措施后,山体滑坡在天然工况和降雨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360,1.210,降低了边坡地下水位,减小了渗水压力,改善了边坡稳定条件,提高了边坡稳定性,达到设计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7.
单超  黄强盛 《路基工程》2017,(1):194-198
李家湾滑坡是一个多层多级超大型滑坡,该滑坡已严重威胁到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和收费站人身及财产安全。通过深入研究,剖析了这一复杂滑坡的坡体结构和变形机理,并通过治理设计提出有针对性的综合措施,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8.
以高速公路建设中出现的大型古滑坡变形为案例,阐述了对大型多层滑动面的古滑坡稳定性量化计算和分析方法,并根据分析结果开展工程治理方案的讨论。古滑坡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对古滑坡工程地质要素分析,再辅以深孔位移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判断,是对大型古滑坡滑动分区、分层分析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为详细了解坡体的内部变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利用坡体变形发展情况,结合稳定性评估,采用反分析的量化计算方法,可有效地对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和加固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9.
以某高速公路堆积层深切路堑滑坡为例,在工程地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滑坡的发生机理与治理对策。滑坡的病害机理表现为堆积层沿着顺倾向的堆积体-基岩交界面产生的牵引式、中层、中型滑坡,降雨和不合理开挖是导致滑坡失稳的主要因素。采用了以微型桩+锚索与地梁+锚索的锚固工程为主,辅以刷坡减载和截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工程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福建三明市箭丰尾山滑坡工程采用削坡卸栽+隧道排水+抗滑桩+钢架桩+部分锚索框架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对施工措施的影响分析,合理确定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保证工程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为滑坡有效治理措施和施工工艺的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