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厚度设计验算标准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一个设计示例的验算和分析指出,以小梁试验的抗弯拉强度作为混凝土路面板厚度设计的验算标准是不准确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混凝土双向拉伸强度为设计验算标准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斜交构造异性斜板的弯曲理论为依据,由B样条的性质构造了一组双5次样条基函数,把它作为最小二乘配点法的试函数,分析和计算了斜板的弯曲问题。同时对中支承和集中中荷载进行了处理。本文方法计算简便,边界条件易于处理,计算精度较高。本文适用于计算正交构造和斜交构造异性斜板桥。  相似文献   

3.
赵佳军 《公路》1995,(4):1-3
提出接缝板应力回归公式,建立以面层和基层厚度为变量、路面结构总造价最低为目标函数的具有接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根据优化设计思想及非线性规划方法编制出求解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计算程序,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宁(南京)淮(阴)高速公路老山隧道是双向六车道,单线总长7200m,有“华东第一隧”之称,由两座隧道组成。老山一号隧道总长3580m(左线长1785m,右线长1795m),正洞开挖高8.0m,深度16.0m,采用双向掘进施工。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有较大溶洞、较多的断层和涌水、软岩等,影响了施工进度。经过施工单位中铁一局集团宁淮项目经理部研究,采用小剂量光面爆破,缩短施工循环时间,工期预计为11个月,提前两个月贯通。为了确保洞内不漏水,采用了透水盲管及防窜流复合防水板、S8防水混凝土等新材料,并设立三道防漏水屏障:防水挂板采用无钉铺设新工艺;为防止焊接钢筋时烧伤防水板,采用以耐火实施隔离作业的施工方法,力争做到防水板完好无损,滴水难漏,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质量。由于防止了地下水渗漏,也有效地保护了国家级老山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目前该隧道二次衬砌已完成,全洞即将峻工。  相似文献   

5.
支护桩为双向受力桩,应用于市政下穿道路,设置于下穿道路与市政管道之间,其桩长边两侧设置槽口,以供桩间挡土板安置。该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支护桩的设计和施工应用。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一座下承式钢管混凝土刚架系杆拱桥,介绍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钢-混凝土空心叠合板组合梁。有2个主要特点:采用现代体外预应力技术;采用叠合板组合梁新技术,实现双向组合。这种组合桥面体系在桥梁及建筑结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某款纯电动汽车在城市双向四车道十字路口场景下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目标函数,进行了4种运行轨迹分析,采用NSGA-Ⅱ算法对车速和加速度进行优化求解,提出一种基于NSGA-Ⅱ算法的模糊控制策略,并制定相关的隶属度函数和模糊规则,验证了纯电动汽车双目标优化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目标函数很好地兼顾了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等问题,得到了纯电动汽车在双向四车道十字路口下的最优运行轨迹和最佳道路宽度,提高了纯电动汽车通过城市干道十字路口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以白车身钣金件厚度为设计变量,以白车身质量最小为目标,以白车身扭转刚度不低于原有结构的扭转刚度为约束函数,得到扭转刚度对各板件厚度的灵敏度,通过调整板件厚度,对白车身结构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在扭转刚度性能略有提高的情况下实现了减重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矩形钢筋混凝土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配筋需求,分别基于塑性铰线理论和强度折减法进行计算。在不同长宽比,以及固支边、简支边、自由边等类型的支撑条件下,分别计算得到塑性应变增量分布图,并抽象出相应的破坏形式。针对四周固支矩形钢筋混凝土板,根据其破坏形式,采取塑性铰线理论计算极限弯矩和配筋率。基于莫尔圆和应变协调原理,推导钢筋混凝土的等效抗剪强度、抗拉强度。根据抗剪极限平衡和抗拉极限平衡,采取强度折减法计算满足结构承载能力的配筋率。以江西省昌栗高速公路岩溶路基为计算实例,分别采取塑性铰线理论及强度折减法,计算设置钢筋混凝土板跨越溶洞所需的配筋率,并分析两种计算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方板和矩形板之间的塑性铰线存在明显差异;单向板的塑性铰线较之双向板更为狭长,受力方式更接近于梁;支撑条件对塑性铰线的影响较大,固支边、简支边、自由边的存在均会显著影响塑性铰线的形状;塑性铰线理论和强度折减法计算的配筋率均可表示为以荷载为自变量的线性函数,且使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得到的配筋率略小于使用塑性铰线理论的计算结果;塑性应变增量分布图与塑性铰线假设、典型裂缝分布形式、变形曲线折点较为吻合,可以有效描述塑性铰线的形状。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钢箱梁的声振特性,联合锤击试验和统计能量分析(SEA)方法从统计能量分析参数和声振响应两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以某钢箱梁节段[10.1 m(长)×4.8 m(宽)×3.1 m(高)]为对象,通过锤击激励获得顶板和底板不同位置的加速度频响函数。然后,建立SEA模型预测钢箱梁的振动声辐射,考察了各板件在100~5 000 Hz频段的模态数,并将加速度频响函数的仿真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探讨了结构设计参数(加劲肋和横隔板)对统计能量分析参数和钢箱梁声振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频带外,顶板和底板不同测点位置的加速度频响函数没有显著差异;SEA方法可较精确地预测钢箱梁的高频振动噪声,且相比有限元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设置加劲肋后,板件的模态密度和输入功率均下降,子系统间的耦合程度降低,但板件的辐射效率增大;设置加劲肋后,顶板和底板的振动速度级在每个频带平均下降8.2 dB和6.7 dB,钢箱梁声功率级在每个频带平均减小3.1 dB(A);相比加劲肋厚度而言,加劲肋间距对钢箱梁声振响应的影响更大,应优先作为声学优化的主要参数;横隔板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板件的振动响应,取消横隔板将导致钢箱梁声功率级在每个频带平均增大1.3 dB(A)。  相似文献   

11.
段志勇  马菁 《汽车工程》2023,(11):2047-2057
为满足锂电池成包后的温度一致性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热管与液冷板的复合冷却结构。利用数值模拟对液冷板内两种不同流道(流道Ⅰ和流道Ⅱ)的冷却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流道Ⅱ的冷却性能更优;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4个对流道Ⅱ冷却性能影响较大的结构因素作为设计变量,以电池组温差和冷却液压降为目标函数,建立设计变量与目标函数之间的Kriging代理模型并采用NSGA-Ⅱ遗传算法进行寻优。与初始结构相比,优化后的流道II对应的电池组温差和冷却液压降分别降低了10.52%和50.14%,而电池组最高温度仅升高了0.68%。本文的方法和结论可为热管式锂电池冷却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钢板局部失稳是典型的钢桥墩地震破坏形式之一,因此在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时需要考虑钢板局部变形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为了研究钢桥墩结构的地震损伤特征并为建立合理的杆系-板壳混合单元模型提供依据,以矩形截面钢桥墩为对象,采用板壳有限元模型和修正双曲面滞回本构模型分析了结构在水平双向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讨论了加载路径对桥墩承载力、延性以及极限状态下局部变形特性的影响;通过结构参数分析拟合了钢桥墩地震损伤区域长度预测公式;通过全板壳单元模型和杆系-板壳混合单元模型的桥墩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损伤区域长度预测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钢桥墩在单方向上的承载能力和延性特性与荷载作用路径有关,沿正方形加载时结构的延性最小,沿斜方向加载时结构的承载力最小;荷载作用路径对钢桥墩极限状态下的损伤区域长度影响不明显;矩形截面钢桥墩地震损伤区域长度主要与截面宽度及横隔板间距有关,根据这2个参数建立的钢桥墩地震损伤域区域长度预测公式能够正确反映结构在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发生局部失稳的范围。该公式可为钢桥墩地震损伤范围预测以及合理混合单元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但预测结果偏于保守,精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林金木 《汽车工程》1996,18(5):301-308
本文应用余能原理和δ函数推导出两片阶梯形轮廓渐变刚度钢板弹簧的一组计算公式,为完善多片渐变刚度板弹簧的设计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单向交通条件下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单向交通可大量减少交叉口冲突点、改善交通条件。基于HCM分析方法,对双向双车道十字交叉口实施单向交通前后的通行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双向通行,一路双向、一路单向和两路单向3种交通条件下的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公式。以Corsim仿真模型为平台,以交叉口车辆平均信控延误为评价指标,对交叉口通行能力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单向交通可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周履 《世界桥梁》2003,(3):28-33
分析了带悬臂翼缘板的薄壁箱梁在约束扭转时的内力状态。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考虑悬臂板影响的约束扭转微分方程,以及翘曲函数(β)和扭率(θ)的关系方程,并讨论了悬臂板对截面翘曲扭矩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梁板式高桩码头靠船梁的优化设计方法,该法以靠船梁单位长度的造价为目标函数;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单向受弯和双向受弯梁的正、斜截面强度、构造要求,变形及裂缝宽度为约束条件;以梁截面尺寸,主筋直径、根数、箍筋直径、间距为设计变量。  相似文献   

17.
对柔性加劲板的合理布置进行分析.将能量方法与一阶分析的优化方法相结合,建立柔性加劲板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其中以加劲肋的用钢量为目标函数,以加劲肋的根数及尺寸为设计变量,建立满足加劲肋刚度比及加劲板稳定性要求的状态变量之间的约束关系,用以确定柔性加劲板的优化设计.在计算中,列出了优化模型的具体表达式及优化过程中的关键求解策略.应用该法对某加劲板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将能量法与一阶分析法引入柔性加劲板的优化设计是可行的,结果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陈震 《路基工程》2007,(2):14-16
为预测高速铁路路基在列车荷栽下的变形,以用虚功原理建立的路基体系运动方程为理论基础,采用粘弹性人工边界,土体本构采用Drucker—Prager模型,用ANSYS建立一双线路基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的函数加载器导入列车荷载,计算出列车以时速200km单向行驶和双向行驶两种工况时弹性、塑性状态下路基土内的变形和应力情况,并得到其时程分析结果。弹性状态下的计算结果和实测值相比吻合较好,但塑性状态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比尚有差距。所建模型及分析结果可为高速铁路路基设计及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泊松效应对组合梁斜拉桥混凝土板内力的影响,探究混凝土板纵向开裂的原因,以国内某主跨480m的组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法分别建立全桥空间网格模型(未考虑泊松效应)和板壳单元模型(考虑泊松效应),从弹性理论的角度探索了组合梁混凝土板的泊松效应,计算辅助墩墩顶5个节段和主跨四分点5个节段混凝土顶板的横向应力和横向应变。计算结果表明:在辅助墩墩顶及主跨四分点处混凝土板的纵向压应力较大,2种模型的混凝土板横向应力也基本处于压应力状态;按照空间网格模型计算得到混凝土板的横向应变基本为压应变,而按板壳单元模型计算得到的混凝土板的横向多处于拉应变状态,接近于混凝土双向受力状态下的极限拉应变;该组合梁混凝土顶板的泊松效应明显,其产生的横向应变是混凝土板纵向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评估钢桥结构的疲劳损伤状态和剩余疲劳寿命,以江阴长江大桥为背景,对该桥钢箱梁疲劳裂纹产生位置进行连续疲劳应变监测,获取应变时程数据,结合雨流计数法技术建立日疲劳应力谱;分析应力幅~循环次数分布规律;研究累积损伤度分布特征,建立损伤度分布模型,计算不同车道构造细节疲劳损伤度和剩余寿命。研究结果表明:钢箱梁顶板测点、U肋与横隔板焊接末端处、弧形缺口有效截面最小处均以压应力为主,U肋以拉应力为主;应力幅累积循环次数分布服从Weibull函数分布;疲劳累积损伤度分布服从Boltzman函数分布,顶板与U肋连接处U肋腹板沿横桥向慢车道疲劳损伤较快车道损伤大,下游车道较上游车道损伤大,其中下游慢车道U肋腹板细节疲劳损伤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