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引言 当今汽车工业面对着能源和环境两方面的挑战。就能源来说,节约燃料、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开发替代能源是汽车能源战略中三个极为重要的领域。同时,通过多种途径降低燃料消耗、发展清洁能源、提高燃烧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经之路。综合能源和环境两个方面的考虑,汽车燃油系统的未来发展必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器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居民电器的逐渐增多,我国的电气能源提供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电气能源供给不足,老化的电气设备还在继续使用,已经限制了我国能源的有效发展。节能设计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加强节能设计技术的应用,提高电气自动化工程的节能效率。  相似文献   

3.
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上化石能源的储量是有限的,而人类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是无限的。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法和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是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能源和环境两个根本问题的主要途径。由于黑色沥青路面具有很强的吸收太阳能的能力,利用沥青路面吸收太阳能成为了一项新型的能源利用技术。基于我国在能源需求和沥青路面的养护技术等方面的现状,归纳了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从理论和试验两个方面总结了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规律。指出了今后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数值及试验研究太阳能的转换、沥青路面集热器的优化和能量的跨季节存储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化汽车工业发展进程中,能源发展形势及发展战略已成为现代化汽车生产模式及社会大众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研发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缓解能源短缺的重要举措.详细介绍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效能指标体系内容,总结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效能指标体系现状,提出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效能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和优化策略,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正逐渐步入汽车社会,由此带来的能源、环境、交通等问题也日趋严重。针对日益紧迫的汽车产业竞争形势和国内能源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油耗法规体系与阶段标准。这些政策的提出有力推进了车企节能技术产品的研发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车用能源环境,然后介绍了乘用车节能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对各项节能技术进行了总结与重点介绍。针对不同企业在节能技术的应用基础和偏好,总结了行业在节能技术选择方面的共同特点,并对动力总成节能技术应用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6.
基于蓄能的道路热融雪化冰技术及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青  于鸣  刘小兵 《公路》2007,(5):170-175
道路蓄能融雪化冰是未来能源交通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迫于化学融雪剂的巨大危害,国际上许多国家开展新型道路热融雪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热融雪技术主要包括导电混凝土/沥青、加热电缆和循环热流体等三种方式。其中,循环热流体融雪化冰技术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蓄能技术,达到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效能,被国际公认为最具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技术。本文着重论述国内外热融雪化冰技术的发展状况,阐述存在的基本问题,推动我国融雪化冰技术的迅速崛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侍霞  薛志根 《中国电动车》2007,(11):132-133
本文对生物制氢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能源需要求急剧增加。生物能源作为一种最古老又能在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地球上为人类同时解决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危机的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各种生物质能源中,生物制氢技术倍受注目,有着高效清洁环保乖很多突出的优点,在新源开发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左右摩托车动力系统发展方向的主要有能源、环保、使用成本、技术等因素。能源问题是工业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近期油气田探明量有所增加,但总体趋势是石油资源用一点少一点。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车辆保有  相似文献   

9.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但也引发了~系列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源与环境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车用能源发展现状,对车用能源面临的问题及未来趋势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对中国车用能源发展保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双碳”目标背景下商用车能源与动力系统技术进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行业调研,系统梳理商用车能源与动力系统技术研究现状,详细总结传统商用车、纯电动商用车、混合动力商用车、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能源与动力系统技术的发展进程,归纳分析能源与动力系统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商用车行业短期发展趋势。从用车能效、能源互动及全生命周期减碳的视角,为“双碳”目标背景下的商用车能源与动力系统技术发展路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国内外能源状况以及天然气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了国内外车用天然气发动机的技术应用及面临的问题,提出我国车用天然气发动机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林亮亮 《时代汽车》2023,(8):168-170
新能源汽车因其主要耗能在可生燃料,其所生成的代谢素又不具有高污染性,所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实际运行流程中,清洁能源汽车的动能源是动能燃料电池,可以有效增加能量利用率。不过因为清洁能源汽车发展时期较短,因此其采用的动能技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在运行流程中容易发生故障,影响清洁能源汽车行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环保问题的日趋严重和能源问题的日趋紧张,电动汽车正成为各国政府和各大汽车公司关注的热点。电池技术是发展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镍金属电池,锂离子电池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技术和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一、能源问题对内燃机发展的影响能源是发展经济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世界各国都把能源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为了解决能源问题,目前世界各国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寻求新的石油资源、节约使用能源、研究和开发新能源及研究和使用代用燃料等。从能源的发展规律来看,能源科学的发展必将伴随着用能设备的进步。可以预料,在相  相似文献   

15.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其有效地提升我国能源运用的效率,同时新能源汽车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全面发展得益于各方的支持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原因以及重点需要突破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晓娟 《时代汽车》2022,(4):107-108
随着全球能源和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解决中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键措施,那么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也就会越来越广泛。对于不同技术的前景,产业界和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本文首先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讲述了我国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了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机遇,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最后,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安全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汽车动力的混合化发展趋势与构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归纳总结了内燃机混合化、动力传动系统混合化、燃料电池系统混合化的特点和概念.针对其中的共性问题能量混合构型进行了特点综述、自由度分析和实例介绍,并为实现汽车能源技术的多能源一体化发展,提出了功能模块化和多能源平台化的混合动力技术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18.
采用清洁能源是港口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对于港区可用的清洁能源形式以及相关自然资源禀赋缺乏统筹规划和合理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港口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中国港口实现“双碳”目标,解决港口能耗大、碳排放量高的用能结构性问题,对国内外港口与清洁能源融合的发展现状与不足进行了梳理,总结提出目前中国港口与清洁能源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清洁能源应用模式单一、清洁能源渗透率低、多能源并网技术存在瓶颈、绿氢制储注供一体化应用欠缺等关键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港口自然资源禀赋,分析港口用能形态和用能模式特征,提出在“源-网-荷”这3个方面形成多能源融合局面的港口综合能源系统发展模式,形成碳减排的港口能源融合体系,增强了港口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和自洽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发电与耗能制氢相结合的港口与清洁能源融合场景,明确了以发电/储能系统-电网-港口装备/在港船舶用能为主体的港口综合能源系统拓扑结构,提出了包括政策扶持、技术创新、示范试点在内的多项发展路径。以宁波舟山港为对象,规划建设了以能源层、控制层、电网层和负荷层为核心的水运港-船多能源融合集成应用系统架构。依托于港区的自然禀...  相似文献   

19.
环保客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朱向雷 《客车技术》2006,(2):12-13,23
着重分析了目前汽车排放污染的严重性,并从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两大意义上阐述了发展环保型客车的必要性。目前的形势给环保型客车的发展带来很好的机遇,同时,由于我国环保客车技术尚未成熟,很多技术上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经济发展和化石能源消耗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一是转变生产和消耗方式,节约能源;二是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等低碳可再生能源,树立以低碳技术、低碳经济为核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