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资料,从耙吸挖泥船疏浚机理出发,通过对泥舱系统动态建模,预估了泥舱溢流量与溢流密度,对溢流损失做出了定量分析,并利用实船实测数据进行验证,效果良好。溢流损失大小的确定对于挖泥船决策支持和自动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也为开发有效的辅助疏浚决策软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型耙吸船疏浚施工过程中普遍采用装舱溢流工艺,因为多数采用耙吸船施工的区域都是远离抛泥区,溢流法的目的在于最大可能的利用大型耙吸船舱容,增加单船土方量,提高挖泥效率,其缺点在于溢流施工对于槽底扰动大,施工过程中大量沉积物随着溢流进入水体,对水体污染严重。如今随着各地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对于溢流的限制不断收紧,在我公司承建的巴西巴拉那瓜港疏浚工程中,对于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的溢流时间限制,2019年施工区域禁止溢流。通过对耙吸船施工工艺的优化研究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单船土方量,达到欧洲公司同类船舶先进水平,按期完成施工,并节省大量成本。  相似文献   

3.
耙吸式挖泥船的施工效率与溢流损失强度密切相关,减少溢流损失是提高施工效率的重要措施。为了确定减小溢流损失对装舱效率的影响,分析溢流损失的影响因素,并重点研究泥浆流速的影响,得出泥浆流速与溢流损失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大型耙吸式挖泥船新海虎8轮的设备性能和实际施工经验,对常见的装舱系统消能方式进行分析,提出采用泥舱格栅的消能方式。通过理论分析,确定泥舱格栅设计与溢流损失之间的关系,采用此方式能有效减少溢流损失,提高装舱效率。为大型耙吸挖泥船泥舱装载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耙吸船疏浚施工引起的悬浮物扩散问题,建立了三维水沙数值模型,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耙吸船疏浚施工导致表、底层水体含沙量骤增,其中耙头扰动引起的再悬浮泥沙不易扩散至水体中层,其影响主要集中在海域底层水体,而装舱溢流产生的悬沙羽主要集中在表层,不易扩散至中下层;耙吸船施工引起的悬浮物扩散影响范围在施工后前3个小时不断增大,之后不断减小,至第6个小时影响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5.
京唐港区砂源为粉细砂,颗粒较细且不易沉淀,采用传统的吸砂船进行水下取砂溢流量极大、效率极低且装舱量少,无法提供可靠的砂源且取砂造价过高。通过增加主管分流装置对平板驳进行改造,结合同期航道疏浚的耙吸船连接管道进行吹砂,通过溢流沉淀,将耙吸船泥舱中的海砂吹至砂船船舱内,再用于防波堤筑堤冲砂。试验表明,耙吸船联合改造平板驳装舱砂船每日可提供砂源约0.93万方。将航道疏浚与防波堤冲砂施工有机结合,同时节约了吹填区围埝建设和取砂船单独水下取砂的费用。  相似文献   

6.
张亚楠  刘昊  文栋 《水运工程》2014,(7):154-158
通过对耙吸船施工周期的研究以及施工参数的分析,确定最佳装舱时间,从而提高耙吸船生产率,降低施工成本。耙吸船最佳装舱时间的确定,使黄骅港综合港区20万吨级航道耙吸船施工生产率进一步提高,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7.
刘昊  张亚楠  秦亮 《水运工程》2014,(6):154-157
为提高耙吸船施工生产率、降低施工成本,分析耙吸船施工数据,机具性能,进行土质采样试验,深入研究并优化耙吸船施工工艺。新的施工工艺实施后,天津港30万吨级航道耙吸船施工生产率提高了37%,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8.
阐明耙吸船施工工艺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先进的耙吸船施工工艺是充分发挥船舶能力、提高疏浚效率、节约资源的重要手段。分析国内外耙吸船施工工艺研究的特点和现状,探讨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6个重点研究方向,突破研究后,可以拓宽耙吸船工程应用领域,提升我国疏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厦门机场二期工程大型耙吸挖泥船外海取砂工效提升的目标,通过分析不同采砂区装舱溢流土质特性和现有取砂工艺问题,总结导致不同采砂区取砂装舱施工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提出针对不同土质特性的外海取砂装舱施工优化工艺,并经实船测试和应用。结果表明,不同土质的取砂装舱工艺存在差异,对于易沉积、溢流损失小的土质条件,提升舱内平整度能够有效增加装舱土方量;对于难沉积、溢流损失大的土质条件,提升挖泥能力是提高取砂装舱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刘厚恕  郭德威 《船舶》2011,22(4):6-9
正在建造中的34 000 m3耙吸挖泥船是迄今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耙吸挖泥船,简要介绍了该船的主要技术特征,并就国际上巨型耙吸船的最新技术成就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我国巨型耙吸挖泥船的自主研制能有些许启迪。  相似文献   

11.
虚拟样机技术在气垫船推进系统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气垫船的结构特点,传统的研究方法不适于气垫船推进系统特性研究.本文将现代虚拟样机技术引入气垫船推进系统特性研究中,对气垫船船体和轴系建模及船体-推进系统的耦合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应用本文提出研究方法,对某型气垫船推进轴系进行了动态支承力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天津港南疆焦炭码头卸车坑地下连续墙的结构特点、施工过程、修补措施及当地的特殊的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分析,综合考虑了各因素对地下连续墙的影响,从而客观地评价了地下连续墙渗漏水的成因,为选择适当的防渗漏材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得到不确定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固结度,通过工程实例,采用反分析法对不确定动荷载作用后地基的固结度进行了估算,并进行了现场验证。结果表明估算结果是可靠的,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4.
编队作战需求下舰船修理周期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涛  朱晓军  彭飞 《中国修船》2011,241(4):51-55
舰船全寿命期内的部署和修理活动需要在其修理周期结构的指导下进行,而编队的使用则需要编队内各舰艇的修理周期结构的相互配合,从而使编队拥有更高的部署能力。文章建立了编队修理周期结构的优化模型,考虑了同一舰级下舰艇相互代替使用的情况,更能真实反映编队的部署和修理情况,采用遗传算法对编队的部署能力进行优化分析,实例证明优化后可以显著提高编队的部署能力,为进一步研究编队的部署维修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单舰的修理周期结构上加上了编队使用需求这一约束条件,拓展了研究舰船修理周期结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换填法垫层厚度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换填法地基处理设计关键是确定垫层的厚度。鉴于传统的设计方法存在不足,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方法,经算例验证该法能更好地确定最佳垫层厚度,同时能适应不同的安全要求,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中压电力系统在舰船上的应用给舰船人员的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在建立人体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两种不同接地方式人体触电的危害,并给出了相应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7.
某斗轮取料机的行走系统由2台Schneider ATV71系列变频器驱动28台SEW变频电机.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电位计掉电和中点漂移后,变频器会收到错误的控制指令,导致取料机误动作,可能致使取料机大臂或斗轮撞击料堆.在PLC里增加对电位计的保护程序,在电位计出现掉电或者中点漂移时,PLC能迅速检测出电位计故障,限制...  相似文献   

18.
关于曲线光顺性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数学放样和光顺自动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一个经典的光顺定义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改进的定义,同时应用改进的定义导出了船舶线型自动光顺时应遵循的光顺准则。  相似文献   

19.
苏伟  王平义  喻涛  门永强 《水运工程》2012,(11):118-123
通过水槽概化模型试验对不同坝型、坝长和挑角丁坝的水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冲刷坑深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观测到不同结构形式丁坝对河床冲刷地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的坝型的试验数据,提出具有较好稳定性的新型坝身横断面结构形式,并且深入研究丁坝不同坝长、挑角下河床冲刷及丁坝水毁机理.  相似文献   

20.
油轮艏部结构碰撞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船舶碰撞中,船艏是主要作用方.船艏结构的碰撞特性是影响船-船碰撞过程中被撞船舷侧结构损伤程度的决定因素.为减少碰撞事故损失,应从碰撞的观点对船艏结构的特性进行研究,提出一种研究船艏的碰撞特性的方法及表征船艏碰撞特性的特征量,据以改进船艏设计.根据船艏结构本身的碰撞破损过程,对船艏结构碰撞力与破损深度的关系、艏部构件在碰撞过程中的损伤形态和能量耗散进行了研究,指出碰撞力曲线是船艏结构的一种固有特性.提出了碰撞力面积密度曲线的概念,它可以用于定量表达船艏结构对其它结构的破坏能力.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一艘4万吨船艏的碰撞损坏实例,显示了上述碰撞特征并讨论了提高碰撞数值模拟计算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