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嘉闵高架路(北翟路~G2公路)高架道路南起北翟路,北至曹安公路。长约4.67km;地面道路南起北翟路,北至曹安公路,长约5.13km。高架道路采用整幅式小箱梁的结构型式,设立G2公路互通立交,以及北翟路北侧、金沙江路南侧各设置一对平行匝道。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高架道路系统车流运行的特征,建立了高架道路上匝道连区车流运行的排队系统模型,提出了其状态参数求解的GPSS仿真分析方法,用于高架道路匝道定位设计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城市高架道路匝道与平面交叉品衔接空间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架道路上、下匝道设置合理与否往往关系到交叉口乃至高架道路自身的运行,以常见的平等式匝道设置为对象,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5种匝道优化设计方法,为城市高架道路匝道布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为何要建高架道路自从1987年广州市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城市高架道路以来,上海、沈阳、乌鲁木齐、南京等地也相继建起了高架道路,还有一些城市则正在规划和筹建之中。高架道路为何会一下发展起来,这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道路交通现状及城市基础建设投资大小有关。我国的大城市大多形成在解放前,原有城市布局不合理,道路偏狭,人均道路面积小,以之应付近年飞速发展的交通,显然难以胜任,必须寻找出路。但过去几十年道路建设欠帐太多,虽几经挖潜改造和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但在硬件上不作大手术,作用仍然不大。以上海市为…  相似文献   

5.
叙述上海市高架道路系统的规划过程及规模;介绍上海市高架道路的建设情况和工程规模;评述高架道路系统发挥的疏解、分流与集散的巨大功能;提出高架道路产生拥堵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营运效益的对策设想;简述高架道路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上海市内环线高架道路坡道投入运行后,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今后高架道路坡道的设置位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上海公路》2012,(1):I0004-I0004
嘉闵高架路(莘松路~联明路)高架道路南起莘松路,北至联明路,长约5.48km。地面道路包括莘松路匝道连接道、莘北路~疏影路地面道路、顾戴路匝道连接道路、漕宝路~联名路段匝道连接道路等四段工程,长约4.4km。高架道路采用小箱梁的结构型式。设计与G60公路全互通立交,莘松路北侧、顾戴路南侧、顾戴路北侧、联明路南侧各设置一对平行匝道,同步实施漕宝路立交东南向一对匝道接地段工程。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高架道路系统车流运行的特征,建立了高架道路上匝道连接区车流运行的排队系统模型,提出了其状态参数求解的GPSS仿真分析方法,用于高架道路匝道定位设计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城市建设高架道路的过程中,由于进出口匝道布设于近交叉口范围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基于时间和空间的避免交叉口范围内交通流交织与冲突的对策,提出高架匝道的合理设置方法。对已建高架道路交通系统与地面道路交通系统衔接问题的改善及城市交通系统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城市高架道路匝道与平面交叉口衔接空间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架道路上、下匝道设置合理与否往往关系到交叉口乃至高架道路自身的运行。以常见的平行式匝道设置为对象,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5种匝道优化设计方法,为城市高架道路匝道布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上海已建高架道路的工程规模;高架道路在城市快速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架道路结构设计概况和工程特点;在建中的中环线城市快速路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城市高架道路交通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服务水平和服务特征(服务车次、服务车公里、服务车均公里、车公里利用率)。研究发现,城市高架道路交通量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早晚高峰特征,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同时,在城市高架道路建成初期,具有非常好的服务水平和较低的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3.
北方地区高架道路路面、桥梁缝隙、排水系统等处冬季会出现结冰,影响车辆行驶,造成排水不畅、管道损坏,轻则损坏车辆,重则危及生命安全。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的高架道路结冰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国内外资料及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高架道路结冰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坡道的位置和朝向设置恰当与否,不仅对地面道路的畅通有很大影响,而且对高架道路上的通行也有影响。如果设置在平交路口附近并背向交叉路口,而且运用无左转变运行方式进行管理,则可望取消该平交路口的红绿灯,使通过能力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城市高架道路下匝道地面交织区通行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匝道接地点前方交织区是影响城市高架道路下匝道通行效率的关键,其通行能力决定着整条匝道的通行能力。在调查的基础上,论文概括了高架道路下匝道地面交织区内交通流的运行特征。基于交通工程学和移动车队理论对该交织区通行能力的计算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影响交织区通行能力的因素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工程概况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工程为连接上海市内环线的第一条南北向穿越市中心区的快速干道,南起中山南路鲁班路,北至中山北路共和新路,全长约7公里。高架道路主线为六车道,标准段桥宽25.5米。沿线共设7对平行式匝道与地面道路相接,标准段匝道宽8.5米。上部结构除跨  相似文献   

17.
<正>十年高架道路规划20世纪80代初,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矛盾之一,并引起了各级领导高度关注。根据原上海市常务副市长阮崇武在80年代提出了关于中山环路建造高架道路的指示精神,市规划局作了专题研究和规划,1988年初,又对中山北路段作了预可研究。1990年的12月,上海市建委原则批准了内环线高架道路规划方案。在研究、规划、调整过程中,南北高架和延安路高架建设规划也先  相似文献   

18.
智能交通在上海城市快速路网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上海城市快速道路交通管理的需求入手,对系统功能、总体结构和核心交通流算法模型进行了介绍。这些理论、方法指导规划了上海高架道路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实施方案,并集成于延安高架道路上完成了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示范工程,显示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高架道路排水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和排放路面雨雪水。虽然排水设计有规范可遵循,但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特征下应有的区别,规范中没有详细的条文说明。乌鲁木齐市近年来完成了外环路、南湖东西路、克拉玛依路等高架道路建设项目,采用了不同的雨水收集和排水方式。现以乌鲁木齐市高架道路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收集了一些工程实例,分析了雨水收集和排水的多种方式,通过对比上海市的雨水量计算结果,结合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提出适合乌鲁木齐地区的高架道路雨水收集口型式、间距及排水方式。  相似文献   

20.
城市高架道路的运行效率受出入口匝道制约明显,研究其通行能力对城市交通有重要意义。文中采用回归分析、多元γ分布及可接受间隙理论,综合考虑车辆驶入匝道进入高架道路及驶离匝道后汇入地面道路的运行过程,对高架道路出入口匝道的通行能力进行了改进计算。文中提出的方法只需要较少的交通流参数,即可得到对应状态下的出入口匝道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