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杨亮 《运输车辆》2008,(2):36-37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亚星并不算一家中小型企业,这家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客车生产企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拥有太多值得肯定的回忆。亚星,曾经一度是中国客车行业的标杆,经历过中国客车史上第1辆客车专用底盘和第1辆卧铺客车诞生的荣耀,“中华之最”,这一国务院1995年颁发的奖项,维系了数代亚星人的骄傲,也见证了亚星曾有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路智军  刘勇 《驾驶园》2009,(9):10-15
1993年在原郑州客车厂基础上.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当时年产只有700台客车的小厂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年销25522台、销售额突破125亿元的客车行业龙头。16年,一个婴儿从呀呀学语到长大成人;16年一个企业从濒临倒闭巨变成为大型集团。16年很漫长,漫长到足以承载一个企业发展之路上的所有沧桑;16年很短暂,短暂到弹指一挥间,这只是漫漫征程的一个开始…  相似文献   

3.
路智军 《驾驶园》2009,(8):8-13
自1998年成立以来,苏州金龙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企业迅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客车生产企业之一,从年产1546台到16000台.从年销售额2.4亿元到突破50亿元,仅仅经过710个年头。她以年均51%的增长率创造了中国客车行业发展的奇迹。  相似文献   

4.
路智军 《驾驶园》2009,(12):22-25
中通客车公司是拥有50年历史的老企业,在推陈出新的改革30年里,中通客车依托老工业企业的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大量引进先进造车技术和人才,层层推进,步步为营,逐渐确立我国客车企业前三甲的位置,谱写出我国老工业企业不断创新,勇立潮头的辉煌篇章。为更加深入地了解中通客车发展的历程,本刊记者奔赴山东聊城中通客车本部,专访了中通客车总经理时洪功。  相似文献   

5.
庄文静 《时代汽车》2012,(10):74-75
走出去,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必然选择和出路。闰际的广阔市场是企业发展的肥沃土壤和广阔天地。随着国内市场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和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规模,走出去,是企业必然的选择和出路。近日,在字通客车国际营销媒体座谈会上披露,出口委内瑞拉的14.9亿中国客车出口订单,钱款到位,完美收官。这一堪称客车出口最牛的订单,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宇通的国际营销思路,也为业界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6.
“农村客车”是近几年新提出的概念,按照2004年交通部颁布的《乡村公路营运客车结构和性能通用要求》解释,农村客车是“在乡村公路上运送旅客及其随行物品的营运客车”,车身长度在4.8~7.5m之间。将农村客车从传统的轻型客车范畴中独立出来,给客车企业特别是传统的轻型客车生产企业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是否农村客车市场真的会从此大红大紫呢?从目前现状来看,理想与现实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别是新的消费税政策实施之后,农村客车的发展将会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7.
一、柴油机企业加大客车行业竞争力度的原因分析 自2006年以来,我国柴油机生产企业明显加大了在客车市场上的竞争力度,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客车市场的发展很快,利润较高的大型客车自2001年起,其增速一直很高,2006年,柴油大型客车产量同比累计增长9.68%,柴油大客底盘增长57.92%;中型客车产量累计增长22.04%;轻型客车增速虽为9.26%,但轻客的柴油化在2006年度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达到41%以上,而且柴油轻客的增速为20.37%,大大高于汽油轻客(2.6%)的增速,使得轻客中柴油机的市场需求量相对增大。  相似文献   

8.
刘勇 《驾驶园》2013,(12):22-23
2014年,恒通客车将迎来75岁生日,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区域性客车制造企业,发展成为业界公认的“公交运输方案解决专家”和“燃气客车第一品牌”,从年销售额几千万元到现在的十几亿元,再到中国西部客车产销量第一、中国天然气客车销量第一、中国城市客车产销量第二的大型专业公交客车制造企业,恒通客车正以锐不可当的发展态势逐渐壮大,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商业时代,企业如何开展产品营销活动,获得盈利,做大做强,这是每一个企业掌门人共同思考的问题。被誉为现代营销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教授在他的《营销革命3.0:从成品到顾客,再到人文精神》一书中告诉了我们一条行动方针,这就是从现在到未来,企业营销重点要做的是,建立并传播企业品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凭借人文精神打动消费者。  相似文献   

10.
一、空想雄风度十年 中国高档客车的发展让很多专家大跌眼镜,在中国客车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高档客车在2000台/年的线上缓步爬行;从2004年开始,100万元以上的客车市场更是出现了下滑的态势。2005年包括金华尼奥普兰、西沃、安凯、五十铃、大宇、宇通在内的六家最主要的高档客车生产企业100万元以上公路客运客车的总销售量下滑到了2002年的水平。十年,能让中国客车产业从稚嫩走向成熟,但是高档客车这个已经被多少专家和专业人士看好的细分市场却没能如期实现辉煌。  相似文献   

11.
杨亮 《运输车辆》2011,(11):78-79
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玉柴是难能可贵的低调。这可能和玉柴人素有的品质有关,“宁做过头事,不说过头话”;所以,虽然这家企业在客车发动机市场拥有着绝对优势,但除了之前玉柴惯有的客户互动活动外,玉柴极少大张旗鼓地对外发布太多声音。这一印象在2011年5月忽然有了转折。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客车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无锡安源客车悄然成为中国客车海外营销中的一支新锐。经过2年多的发展,无锡安源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变身成为一个走在中国高端客车出口前列的客车企业,被业内誉为是中国客车的“黑马”。为中国客车走向世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文风  候翔 《城市车辆》2008,(4):30-33
1966年城市客车企业已发展到10余家,其中除属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外,又出现了直属于中央部委或地方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出现和发展,为以后10年中的城市客车工业注入了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客车已经成为世界客车生产大国,下一步的目标是走向世界客车强国。如何才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客车整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及客车迷们都在积极献言、献策。可以这样说,中国要实现客车强国的设想,要做、能做的事情很多,不是个别人、个别部门说得清楚的。笔者认为,要实现客车强国的梦想主要集中在以下2点。  相似文献   

15.
里面的企业想出去,外面的资本想进来。客车行业被公认是门坎较低的行业,但进入容易,要做好却很难,这与客车行业的一些基本特点有关:一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组织生产和产品开发十分复杂,这种复杂程度,行业外面的人很难看得清、看得透。二是微利特点。投入不小,产出不多,而且进入客车行业至少需要3年的熟悉期(亏损3年),大资本很难耐得住寂寞。三是以直销为主的特点。客车销售以关系营销为基础,因此,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拥有维持企业发展的用户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一、综述 2007年国家通过对国道丰干线的不断完善,拉动了旅游客车的稳步发展,使得公路、旅游客车市场成为市场强有力的支撑点;客车企业针对细分市场推出新产品使得客车产品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出口市场的小断扩张主要表现在国内客车产能扩张速度大于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各大客车企业纷纷发力海外市场,力图将海外市场培育成新的增长点;客车企业已经从盲目掠夺客户向有针对性地培育客户方向发展,这些因素拉动了中国客车市场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苏文 《商用汽车》2014,(3):60-61
正海格,就是这样一家时刻用效率让"我们的距离不再遥远的企业"。如果说效率改变了中国,那么,效率也改变了海格,改变了中国客车。这是将海格发展轨迹解码之后,所得出的结论。2013年是海格客车建厂15周年,这家从昔日租赁旧厂、员工仅40余人起家的客车企业,如今不仅销售额超过90亿元,客车累计产量突破20万辆,更成为我国客车业发展的一面旗帜。15年间,海格凭着对客车市场的理解和实践,不断引领着业界的发展。2000  相似文献   

18.
引言2001年,我国绝大多数客车生产企业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发展战略,大家都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中享受着机会。此后10年客车产业链中的所有参与者发生较大了变化,成功者、出局者、前进者、后退者比比皆是。笔者把这其中的各种经验教训整  相似文献   

19.
中大汽车集团组建于1994年,是一家集汽车制造、汽车设备制造、钢结构工程、工业涂装设备于一体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中大汽车集团作为最早规模的商用车制造商之一,拥有最先进的商用车整车制造设备并于近几年先后控股重组了盐城中威客车、上海光辉客车,北京燕京客车和南京金陵多层客车和四川峨嵋客车等汽车制造企业,为中大汽车集团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客车行业的竞争轨迹来看,貌似经历了一个“轮回”。在此之前,一款好的产品就完全有可能改变一家客车企业的命运,像厦门金龙早期的旅游客车、宇通的卧铺客运客车、苏州金龙的“满天星”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助力了自身企业的成功;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国内客车行业相互之间的研究逐渐加深,服务竞争、渠道竞争、价格竞争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