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轨道车辆不锈钢车体制造中最常用的3种焊接工艺方法对厚2mm的进口和国产不锈钢板EN1.4318+2B进行了焊接工艺性比对试验,研究了国产不诱钢材料的焊接工艺性.结果表明:国产不锈钢板焊接性良好,与进口不锈钠板一样可获得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2.
就出口哈萨克斯坦机车在-40℃低温服役时的焊接技术难题进行研究,总结了大量的试验数据,最终确定了与哈车要求相适应的低温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参数,为该车最终的焊接选材和焊接工艺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引起变形的因素 焊接是通过在焊接接头处局部加热使材料熔合的.由于受热材料的膨胀和收缩,使工件内部产生不均匀应力.焊接开始时,焊接熔池附近(热影响区)的金属因受热膨胀而使周围未受热部分产生压应力.焊后冷却时,焊缝处金属的收缩受到了未被加热的基体所制约,使工件内产生拉应力.  相似文献   

4.
德国4003不锈钢焊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进口Nirosta 4003铁素体不锈钢进行焊接工艺试验,掌握了该材料的焊接性,并匹配合理的焊接材料,确定了合适的焊接工艺规范参数,成功地应用于铁路货车产品的焊接生产。  相似文献   

5.
由于铝合金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与钢相比要差,疲劳断裂是铝合金焊接结构失效的主要方式之一.文中采用疲劳试验的方式研究铝合金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积累到晶界的位错是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并导致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材料中产生的空穴往往是裂纹萌生的源头;焊接缺陷气孔和未焊透造成试件在几何形状上的不连续和截面面积的减小,会导致应力集中现象产生,降低试件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6.
发明名称异种材料的气压焊接方法。2 专利请求的范围2 .1 当用气体加热由奥氏体钢构成的部件与由铁素体钢构成的部件并压接时 ,以在上述部件的接合端面间插入由二相不锈钢构成间隔材料并加热 ,压接为特征的异种材料的气压焊接方法。2 .2 以二相不锈钢在气体加热、压接温度显示超塑性变形动态为特征的专利请求范围 ,2 .1所记载的异种材料的气压焊接方法。2 .3 以间隔材料的厚度为 0 .5~ 5 .0mm为特征的专利请求范围 2 .1或 2 .2所记载的异种材料的气压焊接方法。3 发明的详细说明3.1 发明的目的3.1.1 产业上利用范畴本发明是关于…  相似文献   

7.
针对SSS400+高速受电弓框架结构采用的Al-Mg-Zn高强铝合金的材料特点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焊接裂纹情况,对高速受电弓焊接裂纹产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通过量焊接验证及检测分析,提出了高速受电弓焊接裂纹的工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焊接残余应力对对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供一种考虑焊接残余应力重分布效应的疲劳裂纹扩展数值模拟方法,并以此研究焊接残余应力对对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法计算焊接残余应力,再基于计算机图形学与等参元逆变换提出应力映射技术,并借助该技术将计算的应力映射到疲劳裂纹扩展分析模型.采用NASGRO方程,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重分布效应,研究焊接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即使是很小的焊接残余拉应力也可能对材料疲劳寿命造成显著的降低.相反,很小的焊接残余压应力也可能显著地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本算例不到10%材料屈服强度的焊接残余拉/压应力,将疲劳寿命降低了/提高了25%/75%以上;2)焊接残余拉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随着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比例随着应力值的增大而显著减小;3)残余压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程度要比同值的拉应力影响大.此外,根据研究结果还给出了一些降低焊接残余应力不利影响及提高材料疲劳性能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母材和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焊接工艺,焊接结构等对形成焊接裂纹的影响,进而制定出合理的焊接、组装工艺,并提出了对焊接材料的要求,较好地预防了X6B侧梁盖板焊接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钢桁架模型试样在焊接过程中,常会产生夹渣、气孔、焊接残余应力等缺陷,这些局部缺陷将会对有限元模型修正及实验研究产生重大影响.为了给相关计算分析提供更切合实际的材料参数以及考虑局部焊接缺陷对结构性能的影响,需要进行本文的实验研究工作.研究结论: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含局部焊接缺陷处的材料性能参数发生了变化,应分别参照母材、焊趾区域和焊材(焊缝熔堆)取值,不能简单取某个值来相互替代,这样利用有限元软件对结构细部进行精细化计算分析的结果才能更加接近实际受力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