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提升传统汽油机的节油性能,汽车制造商开发了各种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如可变气门、稀薄燃烧、汽油缸内直喷、可变压缩比等技术,其中一些技术已得到了广泛运用。对于汽油机,通过缩小排量转移发动机部分负荷时工况点可以实现巨大节能效果。然而,缩小排量也意味着降低了发动机的动力,为提升缩小排量后的发动机动力性往往采  相似文献   

2.
对装有缸内直喷(GDI)汽油机的瑞麒G5轿车分别进行了道路试验和代表极限使用工况的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对缸内直喷汽油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气温度较高的缸内直喷汽油机使用含MMT汽油时,三效预催化器容易堵塞,堵塞物中约50%为锰.除预催化器外,燃烧室、气门和氧传感器等均覆盖有锰沉积物.模拟极限使用工况140km/h车速下运行250h后,催化器约40%表面被堵塞,排气背压增加40%.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拟计算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关于气缸内气体流动的详细信息,为进一步分析气道内流场及各种参数提供参考,降低新产品开发和试验周期。文章利用Fluent软件对二气门汽油机进气道的气流运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发动机缸内的滚流很弱,在进气门下方形成一个"混合死角",不利于油气的混合,流量系数的模拟值与试验结果较接近。指出CFD技术在发动机气道气体流动的模拟中具有较高精度,可为分析气道内流场的分布及气道的改进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一台四缸进气道多点顺序喷射式汽油机为原型,开发了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并进行了不同燃烧室设计方案的仿真对比、电控系统和燃料供给系统的设计开发.对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原汽油机和天然气进气道喷射发动机进行了台架试验对比.结果表明,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在中低转速时与原汽油机动力性相同,总功率和最大扭矩仅分别下降了 3.8...  相似文献   

5.
开发了液化天然气(LNG)缸内直喷多缸发动机,通过对不同的燃烧室设计和喷嘴布置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开发了新的燃烧系统,设计了电控系统软硬件和满足天然气缸内直喷的LNG燃料供给系统.对LNG缸内直喷发动机、原汽油机和天然气进气道喷射发动机进行了台架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直喷机中低转速时动力性与原汽油机相同,总功率和最大扭...  相似文献   

6.
以某款四缸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对停缸技术的节能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停止工作气缸气门的不同关闭时刻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气门关闭时刻过早或过迟时,发动机的传热损失、泵气损失和摩擦损失均有所增加,压缩上止点前30°CA气门关闭时刻可使发动机获得较佳的燃油经济性改善效果,从而有效降低汽油机燃油消耗量;传热损失、泵气损失的降低分别是停缸技术节能的主、次要原因,但其会增加发动机摩擦损失和排气损失。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可变进气系统流动特性模拟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1.25L单缸4气门发动机进行可变进气的改进设计,以便优化发动机的中小负荷性能.以初步设计的进气道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评价进气道稳流特性的计算模型,对不同进气模式在不同的气门升程下的进气道和缸内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了进气道内的气流分布、流量系数、涡流比和滚流比等参数,并与气道稳流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杜传进 《车用发动机》1997,(4):21-25,43
介绍一种汽油机产品缸内过程性能分析方法,通过试验测定实际产品的相关要素对缸内过程的情况进行分析,借助于缸内过程性能分析模型判断各种因素对性能的影响,从而指出性能改进的方向及潜力。文中结合492QA汽油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表明了该性能分析方法适合于当前国内汽油机产品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未来汽油机,特别是减小排量的小型化汽油机,将应用增压度更高的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全可变气门机构和缸内均质直接喷射技术。德国Kaiserslautern理工大学和Karlsruher技术研究所合作研究了这些技术组合中的每项措施对发动机目标参数的影响,介绍了这些试验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VVT-i汽油机形式多样,共同特点是尺寸小,缸内直喷、增压,分层稀薄燃烧、变压缩比、变气门升程。这种发动机燃烧效率高,排放可达欧Ⅳ和欧Ⅴ标准。据张兴业介绍.目前,丰田生产的汽油机已经全部采用VVT-i技术,并开发出双VVT-i汽油机;本田的产品也已普遍采用VVT-i技术,第8代思城的1.8L汽油机已经是第3阶段的变气门相位和变气门升程的  相似文献   

11.
TJ376Q二气门汽油机准均质稀混合气燃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夏利TJ376Q汽油机进气系统进行了改造,大大提高了涡流和滚流比,强化空气运动的结果有利于组织燃料在缸内的浓度分布,从而为在二气门汽油机上实现稀燃烧打下基础;原发动机油器式供油系统被改为电控气道内燃油喷射系统。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两次燃油喷射技术。通过对这两次喷油时刻、喷油量的分别调节,在缸内形成精细分层的混合气即所谓准均质混合气,从而优化了油耗和排放指标,成功地在产品二气门汽油机上实现了稀薄燃烧。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对某商用车发动机进气系统进行流场分析与优化改进。在发动机进气系统设计中,以其进气道几何模型为基础,借鉴相关机型的气道稳流试验数据,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CFD)和有关数值计算方法,对4种不同气门升程下的进气道缸内流场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建立了评价进气道稳流特性的有关计算模型,给出了其进气流量、进气道内气流分布、不同气门升程下缸内流场特性、流量系数和涡流比等参数,为进气道性能优化、评价和再设计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并对进气系统模型进行优化,再次进行流场分析后进气系统流量系数得到提高,大幅提高了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进气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一台可变排气正时的汽油机进行试验,研究了不同排气门关闭正时对汽油机冷起动及其排放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提前排气门关闭时刻,改变气门重叠角,适当增大缸内残余废气量,可以显著改善汽油机冷起动燃烧性能,缩短起动时间.适当提前排气关闭时刻,也有利于降低冷起动过程的HC和CO排放.  相似文献   

14.
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作为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先进发动机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详细介绍了汽油机缸内直喷的混合气形成模式、燃烧模式和该技术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并对采用缸内直喷技术对发动机其他部件的要求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5.
VVT—i汽油机形式多样.共同特点是尺寸小.缸内直喷、增压。分层稀薄燃烧、变压缩比、变气门升程。这种发动机燃烧效率高。排放可达欧Ⅳ和欧Ⅴ标准。据张兴业介绍。目前。丰田生产的汽油机已经全部采用VVT—i技术.并开发出双VVT—i汽油机:本田的产品也已普遍采用VVT—i技术.第8代思城的1.8L汽油机已经是第3阶段的变气门相位和变气门升程的i-VTEC发动机;  相似文献   

16.
长安475Q混合动力发动机的仿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长安475Q混合动力发动机开发要求,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汽油机工作过程的仿真模型,通过外特性数据的对比,用试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然后基于Atkinson循环的原理,利用该模型优化了压缩比和配气相位.据此,对原汽油机进行改进,并进行了台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发动机能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对发动机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将某4气门车用4缸汽油机改装成缸内直喷LNG发动机,分析了燃料的喷射正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转速范围内,气轨压力较高,喷射持续时间短;在低、高转速范围内,气轨压力较低,喷射持续时间长;在相同转速条件下,随着负荷的增加,气轨压力减小,喷射持续时间延长;在中等负荷范围内.发动机经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气门座圈和气门对内燃机的性能、排放和可靠性起着重要作用。这些零件失效会导致内燃机性能恶化。由于压缩天然气(CNG)发动机的燃烧环境干燥,工作温度较高,会对气门座圈和气门的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Greaves cotton公司开发了1台由柴油机改制的单缸水冷气道喷射CNG发动机。开发中遇到的主要挑战是气门座圈和气门的磨损。为了避免故障,在座圈材料适应性、座面锥角、座面宽度、气门头部刚度、座圈与气门的同轴度和气门落座速度几方面进行了设计改进。通过修改设计成功地解决了气门和气门座圈的磨损问题,并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和车辆试验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油耗,满足动力性和排放法规要求,上汽开发了新一代进气道燃油喷射(PFI)自然吸气汽油机,应用稳态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分析方法和气道稳流试验方法开发了遮挡式进气道,利用缸内瞬态CFD方法优化开发了燃烧系统,提高了燃烧热效率。采用阿特金森循环并提高压缩比技术,降低了部分负荷油耗。通过1D整机性能分析优化了气体交换,提升了扭矩和功率。通过优化水套,缩短了暖机时间,改善了发动机热管理。新一代发动机采用了大量的降摩擦损失的措施,进一步降低了燃油耗。通过优化正时链和机油泵传动设计,改善了振动噪声。试验结果表明,新一代发动机在原机的基础上降低了5%的新欧洲行驶工况(NEDC)油耗,动力性能提升5%左右,排放满足欧6c法规。新一代汽油机的综合性能在同类机型中处于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0.
Audi公司已成功将EA888型4缸汽油机系列的第3代机型,即1.8 L增压燃油分层喷射汽油机投放市场。鉴于日趋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值和未来的欧6排放标准,对该机型进行了全面改进,应用了众多的创新技术(例如,集成在气缸盖中的整体式废气冷却),使用了缸内直接喷射和进气道喷射的双重喷油系统,以及采用双凸轮轴相位调节器的可变气门机构(Audi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同时,运用新颖的全电动冷却液调节,使实施创新的热管理成为可能。介绍了这种新一代汽油机的基础发动机及其热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