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盾构施工常遇到大于80MPa以上硬岩段,当岩层较长时,为保证施工工期,多采用矿山法形成空推通道,并采用盾构法空推过站的方式通过,以确保整体工期受控。本文重点分析了盾构法过空推段后管片上浮原因及创新使用的防上浮措施。  相似文献   

2.
适用于大中型水面船舶助航及水深测量的 CS—1000型,CS—2000型测深仪,先后在上海无线电22厂研制成功。这种利用声波在水下传播的速度、通过电声转换来完成对水的深度测量的回声测深  相似文献   

3.
在使用单波束测深仪进行水深测量时,由于定位系统与测深系统属于两个独立的系统,产生的系统性延时效应,成为水深测量中的一种误差。本文对单波束测深系统性延时进行了分析,利用后处理软件对系统性延时进行延时补偿,以解决单波束测深系统性延时的问题,并在长江太平口水道进行了相关试验,说明本文所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多波束测深系统是一套由多种传感器组成的复杂测量系统。与传统的测深系统相比,其测量过程复杂,因而误差来源广。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使用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实际经验,对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全过程的主要误差来源进行梳理并总结其影响结果,以便在测量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减小这些误差的影响,从而提高多波束测深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吕红涛 《中国水运》2014,(1):316-317
测深仪配合RTK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已经在工程建设领域得到普及应用。油气管道工程穿越大中型河流时需要施测水下地形,通过使用测深仪配合RTK这种先进测量技术,能够完成水下地形测量,其测深误差处于规范允许范围内。测深仪取代了传统测深设备,使得测深数据记录、计算、输出及成图实现数字化、自动化,促进了水下地形测量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水道港口》2016,(3):316-319
回波测深是目前水深测量采用的主要原理,声速是回波测深精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文章分析了声速影响水深测量精度的基本理论,包括声速误差引起的垂直差、声线弯曲引起的测深差、回波位置偏移以及声速时空变化引起的测深差;同时以瓯江口水深测量项目为例进行了详细量化计算,归纳总结了河口区域水深测量期间声速对测深精度的影响,并就减少相应误差给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保证无动力运载器的上浮参数以及出水姿态满足要求,对无动力运载器倾斜爬升式上浮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基于STAR-CCM+的重叠网格技术、动态流体相互作用(DFBI)以及流体体积(VOF)波模型,采用CFD数值计算方法,对无动力运载器上浮过程进行动态仿真,研究无动力运载器自身比重、质心与浮心位置、舵角以及释放初速对其倾斜爬升式上浮参数以及出水姿态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当净浮力为运载器排水重量的0.15倍时,运载器纵倾角稳定在45°附近;当净浮力为运载器排水重量的0.10倍时,运载器在倾斜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回摆过程;并非净浮力越大,运载器上浮的垂直速度就越快,当净浮力为运载器排水重量的0.20倍时,上浮的垂直速度反而最小。[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无动力运载器的总体布局和控制设计以及其他领域应用无动力运载器的可行性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水下构筑物高程测量方法是使用水准仪或GPS配合尺杆将绝对高程传递到水下待测点。当工程距岸较远、水深增大时,测深的误差显著增大、测量的工作时间大大延长、水上测量平台的搭建成本显著增加。为此开发了利用水压传感器测深的新方法,对于所面临的波浪影响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从波浪理论出发,对水下固定点压强波动振幅同表面波高及固定点水深的函数关系进行了推导,得出了利用参考点和被测点压强波动振幅实测值计算被测点水深的方法,可作为实用阶段测量系统研究开发的基础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0引言随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FPSO)也日益增多,它可以把来自油井的油气水等混合液加工处理成合格的原油或天然气,当储存在货油舱的原油达到一定储量时,经过外输系统输送到穿梭油船,即提油作业。提油作业一般要用到2艘三用拖船,大致完成检查油管、拖艉、送缆、送油管、送文件等任务。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下测量设备上浮至水面后回收打捞时,难以准确定位易漂走丢失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二代北斗系统的上浮自动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低功耗的MSP430F149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利用北斗卫星的定位通信功能,将上浮后的测量系统位置信息发送给船载用户终端,是一种可控、低功耗、体积小的装置,可应用于各类需回收的水下测量设备。  相似文献   

11.
多波束测深技术已经成为水下地形测量工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水深测量方法。由于多波束测深系统是一套多传感器的综合性测量系统,与单波束测深设备相比,其测深误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在多波束测量过程中,自然因素、仪器设备因素、人为操作因素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测量精度。为获取高精度的多波束测量成果,必须对整个多波束测量过程进行严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不同冷却方式对大尺寸钢板感应加热成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有效解决船用中厚钢板复杂曲面加工问题,本文探究了空气冷却、正面水冷和反面水冷方式对大尺寸钢板弯曲成型的影响因素。首先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平台模拟了电磁感应加热和冷却变形多物理场同步耦合过程,然后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大尺寸钢板弯曲成型影响,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并对感应加热弯曲成型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水冷,空冷对钢板Y向位移改变效果显著。(2)相对于空冷,水冷对钢板角位移的改变影响明显。(3)当频率为50kHz时,电流频率对表面温度和角位移影响显著。(4)当钢板长宽比≥1:2时,Y向位移的增加比较显著;当长宽比≈1:1时,角位移的改变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王文静  董慧 《航海》2020,(1):22-24
磁力仪能准确探测铁磁物质所引起的磁异常,且不受空气、水、泥沙等介质的影响,但由于其采用拖曳式测量,灵敏度高但定位精度较差。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过程中形成多个波束,可同时获得上百个水深点,实现水下地形的全覆盖测量,定位精度高但分辨率一般。结合磁力仪和多波束测深系统的特点,综合应用于海底金属障碍物的精确定位。应用结果表明,两者结合使用,大大提高了海底金属障碍物的判读和定位的准确性,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潜艇水下发生舱室破损事故后,操纵潜艇使其在某一较浅深度定深航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动力抗沉手段,对保持潜艇的水下隐蔽性意义重大。基于潜艇垂直面运动非线性方程,对潜艇首、中、尾部舱室分别发生破损时的定深操纵运动进行仿真,分析潜艇在上浮及保持深度过程中的运动特性,并提出相应的高压气应急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航海史上,水深测量对于保证航行安全和促进航海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航海测深技术从点测深向线和而状测深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当前旁测声纳和激光在海洋测深方面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文中认为,在浅水航道中,由于海底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沉积物与海水之间的过渡地带,所以迄今通用的“海底”这个术语的定义已不够明确,有必要提出和讨论航道水深测量中的下部基准问题。分析表明,密度≥1.2克/厘米~3的海底界面似可被定为航海测深的下部基准面,这对于公海和大洋的水深标注修正不大,但对于浅水航道却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指出,对沉积物声学物理性质的研究,已成为航海测深学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并有可能使适航深度的测量再次重演点—线—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长江航道测量与航标维护船舶有时在工作中需要借助于测深杆对浅水区域进行水深测量。本文结合长江航道作业船舶在浅水区域的水深测量现状,分析现有测深杆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之处,成功研制出了一种带有触底提示功能的荧光测深杆。经过测量船长时间的实践应用,证明所研制的测深杆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船艇》1998,(4)
油船油舱卸油扫舱时,要经常进行检测残油深度。在操作时,为了防止静电放电引起爆炸火灾事故发生,要求测深杆及其系绳既有阻燃性,同时还必须具有抗静电防爆性能。为此,我们采用特种材料和工艺,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阻燃、抗静电和防爆的测深杆及其系绳。  相似文献   

18.
《水道港口》2013,(5):441-447
由声速误差所引起的测深误差是多波束测深误差的主要因素之一,声速剖面的不稳定会引起多波束测深条带发生畸变的现象,导致多波束测深数据精度差甚至无法使用。通过对QINSy软件中声速剖面改正模型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多波束测量声速几何修正模型和方法,从几何意义上着手,分析了表层声速及声速剖面误差对测深条带的影响,总结了多波束测深条带随着声速剖面变化而发生对称弯曲的情况。通过模型建立,给出了表层声速及分层声速误差对波束测深值影响的量化值,从而在多波束数据后处理过程中可更好的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轮船的安全航行和靠泊码头,掌握港口涨落潮和水深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当你乘船到上海时,一进吴淞口就可看到矗立在右岸的一座圆形“大钟”。其实它不是用来计时的,而是表示潮水水位高度的指示器。该指示器简单地说是根据“水涨浮筒高”的道理制成的(见图)。当吴凇口水位升高时,浮简则上浮,驱动  相似文献   

20.
1.前言当潜艇万一不能从海底上浮时,深海救生艇用以营救艇内人员,它与潜艇的舱口对接,使艇员转移并返回海面.深海救生艇与一般调查用潜艇比较,它以救生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多功能,故要求其性能更好、可靠性更高和重量更轻。深海救生艇从1982年开始建造,1986年交给防卫厅使用。下面叙述深海救生艇用电气设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