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超  沈旭  姜浩然  章奇 《公路》2023,(3):327-331
根据专利《一种沥青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2018107948408)制备顺酐化再生剂,并通过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黏度和车辙因子试验,测试该再生剂的再生效果。结果表明,顺酐化再生剂技术指标满足RA-5等级,老化后的基质沥青、改性沥青中加入顺酐化再生剂后,其抗低温性能均有明显提高。改性沥青135℃旋转黏度及车辙因子测试结果表明,顺酐化再生剂的加入能增加沥青黏度,但对耐高温性能不利。从微观组成探究再生剂的作用机理,沥青的老化实质上是组分的转移,加入再生剂后,补充老化沥青中的轻质组分,使得沥青中的分散剂及分散相逐渐趋于稳定,进而增加沥青黏度,恢复老化沥青的抗低温性能,但轻质组分的增加对沥青的耐高温性能不利。  相似文献   

2.
DPF再生中断是一种异常现象,不及时处理会对车辆正常行驶造成影响。为了减少DPF再生中断发生,本文通过研究和验证增加保温套、增加再生后喷和再生次后喷喷油量等方法来提高DPF入口温度,减少DPF再生中断发生。同时,增设手动再生开关作为DPF再生中断发生后的备用方法,当DPF发生再生中断且碳载量达到警示阈值后驾驶员可以使用手动再生开关来启动DPF手动再生,恢复DPF初始状态,使车辆发生限速限扭事件、DPF堵塞、出现发动机无法启动等极端情况成为小概率事件,保证DPF再生正常进行,车辆正常行驶。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模拟柴油机颗粒物过滤器(DPF)再生过程的多通道模型并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考察了DPF进口气体不均匀性对热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处气体流速不均匀分布会延长再生时间、推迟和提高温度峰值;进口处气体温度不均匀分布会延长再生时间、推迟并降低温度峰值.因此,在设计DPF时应力求进口处气体的温度和速度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4.
由于再生细骨料在初次筛分后所含杂质较多,而且级配较粗细粉较多,直接应用于试验或是工程不能达到砂浆用砂的要求。所以本文在试验过程中必须首先对再生细骨料的杂质和级配进行处理。通过对再生细骨料和天然细骨料的各项基本性能的测定得出再生细骨料颗粒多棱角、表面粗糙、粒形较差、多裂纹、孔隙率高、吸水率大、堆积密度小,而且还含有大量的硬化水泥浆,再生细骨料的这些特点会造成再生砂浆性能或多或少的提高或降低。本文进行了不同再生细骨料以不同取代率取代天然砂来配制再生砂浆,并研究了再生砂浆的和易性和强度在不同取代率下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细骨料应用于砂浆是可行的,而且试验结果与预期的再生砂浆的结果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5.
沥青热再生中老化沥青的转移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热再生技术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对于热再生过程中旧沥青结合料转移情况的认识还很不够,本研究针对不同的再生条件,即旧料的预热温度、是否掺加再生剂、再生剂的品种和旧料的沥青膜厚,进行初步的旧沥青转移模拟试验研究,以帮助深入理解沥青热再生技术.  相似文献   

6.
对回收沥青混合料与回收沥青进行了试验分析,并且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用油量.大量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再生剂、原材料,旧沥青路面材料可以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7.
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及研究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混凝土是利用废弃混凝土加工成的再生骨料配制成的混凝土,它可以实现废弃混凝土的资源化和减量化的处理原则,能起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作用,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通过研读一定量的国内外文献,对近年来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使用性能、配合比、变形性能、耐久性、早期强度、结构性能等。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能够从技术上根本解决废弃混凝土的出路,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存在的差异需要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再生混凝土技术问题,分析提出再生混凝土进一步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沥青再生技术通过利用废旧沥青混合料中的砂石和沥青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是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介绍厂拌热再生技术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2012年4月18日下午4点35分,水泥稀浆车的调试顺利完成,沥青罐车上的接头也预热完毕,一切准备就绪,在太原市千峰北路的人行道上等待多时的WR4200型冷再生机终于运转起来,刻下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第一刀。约15年没有进行大修的千峰北路上,裂缝、坑槽随处可见,路面结构强度也逐日衰减,已无法满足当前的交通需求。基于对病害状况的调查结果,为了减小施工对交通与环境的影响,太原市市政部门决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废弃物的再生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混凝土废弃物的环境问题,提出将其加工成为填方料、再生骨料或再生混凝土。介绍了再生骨料的特性及其生产工艺,对再生混凝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证实了再生混凝土的工程性能。  相似文献   

11.
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主要介绍了再生混凝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并根据大量的文献,综述了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包括配合比设计、力学性能、耐久性等.  相似文献   

12.
沥青热再生技术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对于热再生过程中旧沥青结合料转移情况的认识还很不够,本研究针对不同的再生条件,即旧料的预热温度、是否掺加再生剂、再生剂的品种和旧料的沥青膜厚,进行初步的旧沥青转移模拟试验研究,以帮助深入理解沥青热再生技术.  相似文献   

13.
观祖保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12):149-151,161
该文通过对沥青的再生分析和对废旧沥青混合料的评价,分析研究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随再生剂掺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以及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再生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低温试验,其结果满足热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介绍了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对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上面层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总结了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工艺的施工要点;提出了在中国推广使用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对再生混凝土应用状况、基本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对比分析,包括再生混凝土的物理性能、质量指标、配合比以及基本力学性能等。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取决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水灰比、表观密度等,其抗拉强度较普通混凝土低,但峰值拉应变比普通混凝土略高;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下降;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较差。对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和施工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周栋梁  周伟玲  林玮 《中外公路》2011,31(1):188-190
重点研究了再生混凝土抗碳化、抗氯离子渗透、抗冻融等性能及其微观结构组成.试验结果表明:天然骨料混凝土的抗碳化、抗冻与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均优于再生骨料混凝土;其中,再生混凝土的28 d氯离子渗透系数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相差不大,但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其抗氯离子扩散性能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依托湖北某就地热再生工程,对旧沥青路面抽提的沥青研究其再生的相关理论和设计方法。检测现场抽提旧沥青的相关指标,评价其老化程度。在阐述沥青再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就地热再生中旧沥青再生目标标号的确定方法。建议由调和公式预估再生剂的掺加比例,随后的试验证明此预估值约有15%的误差。通过试配法进行旧沥青的再生试验,经综合考虑初定 A型和 B 型再生剂的适宜掺量为8.7%和7.2%。检测适宜掺量下再生沥青的抗老化性能,结果表明 A型和 B型再生剂下的再生沥青耐老化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王蓓  高及阳 《中南公路工程》2012,(3):217-220,228
针对海南某高速公路实体热再生工程,现场抽提旧改性沥青,综合运用各种试验手段检测其老化程度,研究其老化机理。根据旧改性沥青的老化程度、所缺失的组分及粘度低的特点,综合经济方面的因素考虑,选择掺配新沥青和不同再生剂对旧改性沥青及混合料进行再生试验。通过对大量室内外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再生工程实际情况的研究,在对旧路路况调查评价、对旧沥青材料试验评价的基础上,确定适合的再生方式及新沥青和再生剂的种类和掺配比例。  相似文献   

19.
李秋实 《公路工程》2015,(3):116-120
将RA25、RA75及RA250共3种再生剂添加于黏度42800poises回收沥青(RAB),进行黏度试验,其中,RA添加量的比例为10%、20%、30%及40%。通过该试验结果,找到一个老化沥青再生模式以预测RA添加于RAB后黏度的变化,结果显示该模式预估值与实验室试验资料十分符合,能提供初步预估添加到老化沥青中RA的用量。研究尝试利用Arrhenius(1887)、Grunberg and Nissan(1949)及Epps等人(1980)提出的关系式进行黏度值预估,并与试验结果及笔者提出的模式的预估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RA添加量40%以下情况,笔者提出的模式与Arrhenius(1887)、Grunberg和Nissan(1949)及Epps等人(1980)建议的关系式预估值相比较更接近试验值。  相似文献   

20.
结合常州公路实例,从旧路面材料的状况调查、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路面再生性能的检验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几个方面,简述了小型沥青再生设各在路面养护方面的优势,并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