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抗蛇行减振器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讨论了抗蛇行减振器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分析了抗蛇行减振器的特性,给出了减振器阻尼系数和卸荷的范围,特别提到了减振器的串联刚度问题。对抗蛇行减振器的安装位置也提出了建议,并阐述了抗蛇行减振器的安高度对车体结构弯曲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方面对抗蛇行减振器的不同安装长度、新出厂的抗蛇行减振器及服役120万km的旧减振器对抗蛇行减振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研究了抗蛇行减振器低温持续运动对抗蛇行动态特性的变化并与常温下持续动作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于该类型抗蛇行减振器,其不同的安装长度动态特性随着活塞运动速度的变化比较大,其静态特性的变化不是很明显;服役120万km的抗蛇行减振器其动态特性随活塞运动速度的变化较大,静态特性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在-50℃低温持续动作,其动态特性有较大变化,而在常温下持续动作对减振器的特性变化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3.
基于减振器简化等效模型分析了某动车组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随抗蛇行减振器安装刚度不同的变化情况,并且比较了考虑构架结构弹性振动对这种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蛇行减振器安装刚度对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具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当车辆运行速度达到250 km/h时影响较大;此外,构架的弹性振动也影响着抗蛇行减振器安装刚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减振器安装刚度对径向转向架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通过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了一种2C0径向转向架机车模型,在该模型中,分别考虑了一系抗摇头减振器、二系横向减振器和二系抗蛇行减振器的端部安装刚度对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其中主要分析了上述3种减振器的端部安装刚度对机车横向平稳性、抗蛇行运动稳定性和机车的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直线运行时出现的晃车问题开展试验研究和仿真分析。首先通过线路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了仅调整轴箱拉杆关节刚度和抗蛇行减振器关节刚度的效果,研究了晃车问题与轮轨等效锥度、抗蛇行减振器安装角度的关联性。然后借助于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了动力学仿真模型,成功复现了该车在历次实车试验期间曾出现的各种晃车现象,从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动力车模态分析研究了晃车现象的机理。结果表明:动力车直线运行晃车现象是由于在小的轮轨等效锥度和大的抗蛇行减振器安装角度条件下,动力车车体存在阻尼比很小的二阶蛇行模态,也即由于抗蛇行减振器安装角度不当而引起的低等效锥度下的车体蛇行失稳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机车车辆动力学理论,运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以机车车辆动力学指标为依据,系统分析了抗蛇行减振器的横向安装位置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增大抗蛇行减振器的横向安装跨距,可以显著提高机车的蛇行临界速度,不会对机车运行于曲线上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3项指标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机车车体抗蛇行减振器座结构模块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机车车体抗蛇行减振器安装座是一重要的疲劳受力部件,文章针对该部件在以往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总结不同的结构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和设计比较,并通过对较优方案的重新设计,达到该部件的模块化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抗蛇行油压减振器检修数据统计,在车辆运用到90万km时,抗蛇行油压减振器活塞杆约有20%在焊缝处出现裂纹.北京动车客车段组织对损坏的抗蛇行油压减振器进行了拆检,发现故障主要是活塞杆焊接处裂纹导致了断裂.拆检发现的主要问题汇总于图1,抗蛇行油压减振器新品结构见图2.  相似文献   

9.
以CRH3型动车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抗蛇行减振器对动车组一次蛇行和二次蛇行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T60抗蛇行减振器可以有效抑制车体的一次蛇行运动,但是对转向架的二次蛇行运动抑制能力不足;相反T70抗蛇行减振器可以大大提高转向架的二次蛇行运动稳定性,而对车体的一次蛇行失稳抑制能力不足。研究结果表明,理想的抗蛇行减振器应具备低频下体现小刚度和小阻尼特性,而高频下体现大刚度和大阻尼特性,从而保证CRH3型动车组可以适应不同线路条件、不同磨耗踏面的轮轨匹配要求,避免转向架失稳报警和晃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高速动力车转向架油减振器的主要技术参数,作用原理和结构特点,并提出了油压减振器新的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为今后用国产抗蛇行减振器代替进口的抗蛇行减振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SS9改型机车抗蛇行减振器座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SS9改型机车抗蛇行减振器座的动应力测试和疲劳寿命分析结果,对其进行强度计算,提出了改进结构,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了较好的抗蛇行减振器座结构。  相似文献   

12.
结合各型电力机车横向、垂向减振器座的结构特征,对其中几种典型结构进行了结构分析、强度计算和分析对比,进行了部分改进设计,最后提出了电力机车横向、垂向减振器座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机械阻尼实现的种类及在接触网系统中的应用.由于承力索在承力索座内呈刚性连接,在机车高速运行时受电弓对接触网的冲击通过吊弦传递到承力索座处,尤其机车列数较为频繁时,一方面加速了承力索悬挂点处的累计疲劳,另一方面不利于接触网的弹性,削弱了接触网系统的寿命.应用阻尼耗能原理的阻尼器可有效地缓解对承力索定位点的冲击,并能提高接触网的弹性均匀度及机车受流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14.
铁道车辆关键部件的疲劳寿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某出口动车转向架构架垂向减振器座静强度对比分析结果,利用有限元应力应变方法、材料的S-N曲线和动力学模拟得到的载荷时间历程,对垂向减振器座疲劳寿命进行仿真对比分析,进一步对该减振器座作了结构改进。静强度分析和疲劳预测都证明结构改进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车辆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两种不同轴箱布置方式的地铁车辆动力学模型,在实际线路条件下,分析对比了轴箱内置与外置两种转向架,因为簧下质量以及悬挂系统横向跨距变化而造成轮轨接触以及车辆平稳性改变。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轴箱布置方式对车体平稳性影响较小;但轴箱内置车辆为达到理想的稳定性,需要加大一系径向刚度并加装抗蛇行减振器;轴箱内置能够降低轮对摇头角刚度,提高车辆适应线路扭曲不平顺的能力,同时降低轮对踏面磨耗功率,改善小半径曲线上轮轨磨耗。  相似文献   

16.
分析6K型电力机车牵引拉杆座裂纹产生的原因,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6K型电力机车牵引拉杆座进行有限元分析,评估疲劳强度,并进行了实际动应力测试,结合牵引拉杆座的不同受力和结构特点分别优化出相应的延寿方案,确保6K型电力机车再延长寿命10年.  相似文献   

17.
机车侧梁牵引座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SS系列电力机车车体侧梁牵引座进行了比较及强度计算,分析了侧梁牵引座的结构特性,提出了不同的优化结构方案;分析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并根据其载荷特性进行疲劳强度评价,从设计上保证侧梁牵引座结构的免维护性,从而达到侧梁牵引座结构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运用SIMPACK软件建立CRH3型高速动车组模型,结合试验获得服役120万km转臂节点刚度变化范围,在考虑2种抗蛇行减振器、3种磨耗踏面与3种钢轨廓形匹配的实际运营工况下,仿真分析服役转臂节点刚度变化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0万km服役转臂节点纵向刚度分布范围为90~150 MN/m,主要变化率在-10%~0%之间。在服役转臂节点刚度变化范围内,增大转臂节点纵向刚度可以降低车辆非线性临界速度及运行平稳性,并增大轮轨磨耗,其影响程度与轮轨匹配关系以及抗蛇行减振器种类关系紧密。为保证车辆运行稳定性及平稳性,建议避免使用60N(min-wear)钢轨,适当减小转臂节点刚度以及使用T60抗蛇行减振器。  相似文献   

19.
商跃进  王红 《铁道学报》2006,28(6):51-54
根据变刚度弹簧减振装置的运用特点,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变刚度弹簧组的性能参数及其与弹簧组中各弹簧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将变刚度弹簧组中的各弹簧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以变刚度弹簧组中各弹簧的簧丝直径、弹簧中径及有效圈数为设计变量,以弹簧总质量最轻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满足静强度条件、疲劳强度条件、稳定性条件和安装条件,并能反映变刚度弹簧减振装置参数的变刚度弹簧组优化设计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自带的优化设计模块中的一阶优化方法编制了APDL语言优化设计程序。以某铁路货车车辆变刚度弹簧组为例,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方法比传统设计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弹性架悬"机车的半车简化模型和整车模型,分析电机驱动装置悬挂摆杆长度和电机驱动装置横向减振器阻尼对机车蛇行运动临界速度和机车主要横向动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得出电机驱动装置悬挂摆杆长度和电机驱动装置横向减振器阻尼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