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超空泡技术将改变海战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世人最早知道超空泡武器是在2000年8月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于巴伦支海之后,据称致该潜艇沉没的爆炸与一种采用超空泡技术的高超声速鱼雷的试验有关。由此,人们知道了采用超空泡技术的鱼雷航速竟可以超乎想象地达到100节以上。但谈到什么是超空泡技术、其军事价值和意义又如何,人们可能就知之不多了。  相似文献   

2.
航速、航程是鱼雷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在分析鱼雷航速与航程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攻击态势下航程的精确计算模型,并给出了鱼雷采用不同航速攻击时对应航程的仿真算例,建立的模型为鱼雷航速、航程指标的分析论证及鱼雷携带燃料量的确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文会 《航海》2002,(5):23-24
一、葬身大西洋 “天蝎”号核动力攻击潜艇于1959年加入美国海军现役。这艘“鲣鱼”级核潜艇是当年潜艇中的霸王:艇长约77米,宽约9.5米,排水量3500吨,水面航速20节,水下航速35节,配备有23枚“马克”型鱼雷。鱼雷射程可达8千米。火力强大的攻击潜艇的任务是进行反潜作战,目标针对前苏联海军舰队中的核潜艇。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天蝎”号搭载有数位精通俄语的监听专家。  相似文献   

4.
《游艇业》2010,(1):31-31
英国XSMG船舶制造制造出一艘名为XSR48游艇,其最高航速85节,巡航速度50节,续行能力300海里,速度可与鱼雷导弹相媲美。它的船身全采用碳纤维制造,配置一台高达1730匹马力的不锈钢发动机。全球限量100艘,售价估计120万英镑左右。  相似文献   

5.
水面螺旋桨和喷水推进器是两种不同发展途径下的产物,现代水面螺旋桨的发展起源于对赛艇的严格要求-普遍要达到100英里/小时或更高的速度。近年来,推进器技术的发展已应用于航速高达40节的游艇,商船和军用快艇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四日,正在航行中的美国“依阿华”号战列舰上的观察哨突然发现一枚鱼雷朝该舰直冲而来。他们立刻大声发出警报:“右舷后方发现鱼雷!这不是演习!右舷后方发现鱼雷!”听到警报后,“依阿华”立刻把航速从二十五节增加到三十一节,迅速进行闪避。这时美国海军一级侍卫官阿瑟·普雷蒂曼飞快地把坐在轮椅中的一位大人物推到右舷靠近观看。鱼雷掠过“依阿华”的舰尾,在海中爆炸,“依阿华”安然无恙。如果这枚鱼雷当时击中了“依阿华”的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可能就得重写。因为,那天坐在轮椅中观看事态发展全过程的大人物恰恰是美国总统富兰  相似文献   

7.
《舰船科学技术》2015,(10):151-154
准确识别来袭鱼雷制导方式是水面舰艇在鱼雷防御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对抗措施的前提。本文分析直航鱼雷、声自导鱼雷、尾流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在潜艇攻击征兆、鱼雷齐射数量、航速变化次数和累积方位变化量上的差异,选取这4个变量作为特征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来袭鱼雷制导方式识别模型。计算实例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为水面舰艇的鱼雷防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军最早装备的鱼雷是鱼-1型热动力直航鱼雷。这种鱼雷是非制导的舰潜通用鱼雷,50年代与P-6鱼雷艇和潜艇等作战舰艇一同引进,原型为苏制53型瓦斯热动力鱼雷。这种鱼雷航程较短,航速与氧气鱼雷相同,但使用简便安全得多。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只有样品鱼雷而无完整蓝图。因再无引进蓝图的可能,于是通过拆解手头鱼雷进行逆向设计。  相似文献   

9.
舰用卡米瓦喷水推进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水推进在大功率舰艇和航速大于20节的小船上已经证明可与螺旋桨推进相匹敌。其突出的优点是:改善了机动性,在整个航速范围内都能充分吸收功率,降低了内部噪声、振动和水动力噪声,节省燃料,吃水浅,喷水装置受到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海水磁流体推进的水下运载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洛伦兹力作用于周围海水的水下运载器推进器具有四种不同的方案:交流和直流,外部磁场力方式和内部槽道型方式。鉴于空间限制和速度和速度方面的考虑,目前的分析集中在内部推进器方案上。讨论了磁流全泵喷推进器的理论。介绍了基于“双重控制容积”分析的磁流体推进器,以及潜器航速,效率和推力的计算。讨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水下运载器,包括鱼雷,遥控潜器,水下自主潜器及潜艇。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推进器的速度性能与海水导电率和磁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增长;同时表明带有较长磁流体槽道的较大系统的运载器能量效率更高。目前,应用螺旋浆推进器系统的潜艇已经获得20-42kn的航速。基于解析的参数研究,利用稍作修改的压水堆作为动力源的磁流体推进器,可在此范围内获得运载器的速度。如果同时采用液态金融增殖反应器,可达到更大的水下航速。磁流体推进器还能减少水动力阻力,减少维护量降低可检测性。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受控主动摆翼驱动装置复杂、机械效率较低的问题,研究依靠升沉运动产生的力矩来驱动俯仰运动的被动摆翼装置,并将其应用于波浪动力艇.在波浪作用下,将被动摆翼安装于艇体底部的一定位置处,产生的推力即可推艇前进.在模型试验中,通过改变波浪周期、波高和控制机构的设置,比较试验艇的自由航行速度.结果表明,试验艇的航速与波高呈正相关关系,且当波长与船长之比约为1.8时推进效果最佳.通过数值仿真,显示两种控制机构配置时的水翼工作过程,并估算在一定波浪参数下波浪动力艇可达到的航速,所估算的航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新技术     
《中国船检》2004,(10):46
西班牙研制成功太阳能客船 西班牙工程师约兰科巴拉格尔和阿尔瓦罗戈麦斯最近研制成功世界第一艘由太阳能驱动的客船,其航速可达6节。这种船的最大特点是不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新研制出的这艘双体帆船被命名为“日海”号,船长10米:型宽3.5米。该船上装备了新一代太阳能电池  相似文献   

13.
由直升机、反潜火箭、海上巡逻机发射的轻型鱼雷以及有线制导的重型鱼雷对潜艇造成了一系列威胁。越来越多的鱼雷正采用高尖端的反对抗措施,以提高其推进系统,使航速能达到60kn。同时。为增加续航力而提高能量储备。采们这些措施是为了使鱼雷能对抗软杀伤拦截武器,同时使其对指定的目标保持攻击力。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鱼雷正变得越来越安静,这就使对其探测变得更加困难,从而缩短了被攻击方的探测范围和反应时间。近程空投的轻型鱼雷也大大减少了潜艇可利用的反应时间。所以,对潜艇来说,必须有一种行之有效的鱼雷防御系统来解决探测的局限性和近程武器防御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24日,山东怡纳福船艇制造有限公司组织"飞鹰一号"快艇的试航,航速达到38节(超过设计航速37节)。该艇采用的是我国自行研发的首型SD-HGD-PB266型混流式喷水推进器。该喷水推进器由海军工程大学舰船新型推进技术研究室设计、广东顺达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制造。继"飞鹰一号"之后,海军工程大学和顺达公司继续合作,联合开发了第二型混流式喷水推进器(SD-HGD-PB255)。今年3月,由常州玻璃钢船厂制造的某军用高速巡逻艇安装了该型喷水推进器;在  相似文献   

15.
航线设计 1.黑潮的影响 自东海至吕宋岛沿海,常年受黑潮影响,洋流在1.5~2节,在台湾东部最大,6~8月最甚达到3节。北上返航国内港口当然是增加了航速,受益匪浅,而南下航行却又受其影响造成航速的大幅度下降,增加了航时。  相似文献   

16.
高速水翼船     
李有观 《航海》2009,(1):18-18
日本一家公司建造了一艘采用高速柴油机驱动的水翼船。该船最大航速为40节,船总长32米,宽11米,重约350吨,船体采用铝合金制造。船上装有4台2850马力的高速柴油机,采用喷水推进式驱动船航行。  相似文献   

17.
研究水面舰艇有效机动规避声自导鱼雷的问题,以提高舰艇对抗来袭鱼雷的作战效率.针对以往舰艇规避鱼雷二维对抗态势模型的不足,建立了三维空间下的鱼雷弹道模型、自导检测模型、舰艇规避模型以及鱼雷对抗误差模型,运用Matlab工具,对舰艇机动规避鱼雷的对抗过程进行了推演,并采用蒙特卡洛法定量分析了影响舰艇规避鱼雷生存概率的主要因素.推演结果表明,规避航向和航速对舰艇生存概率有较大影响,根据鱼雷报警距离和报警舷角选择合适的规避航向/航速、提高对来袭鱼雷的报警距离和定位精度以及减少系统反应时间,可以有效提高舰艇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鱼雷工程设计实际需要出发,建立了推进性能各要素的计算公式,提出鱼雷推进性能预报的经验公式法。从一些计算情况表明,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广州黄浦船厂研制出中国首艘不晕船——“新世纪一号”。据介绍,该船总长39.78米,宽15米,排水量439.64吨,航速大于18节,可乘员98人。据船厂总建造师罗汉清透露,该船之所以乘坐不晕,秘密在于船的水下部分与普通船只完全不同,是由两个类似鱼雷的潜体构成,犹如两艘潜艇,不仅可以保持船体平稳,而且可以提高船速。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60年代,横穿太平洋、大西洋的第一代集装箱船出世,但只有17000-20000总吨,可装载700-1000TEU。进入70年代,40000-50000总吨集装箱船的集装箱装载数增加到1800-2000TEU,航速从第一代的23节提高到26—27节,这个时期的集装箱船被称为第二代。1973年石油危机过后,第二代集装箱船被视为不经济船型的代表,故而被第三代集装箱船取代,这代船的航速降低至20—22节,但船体尺寸增大,集装箱的装载数达到了3000TEU,提高了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