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青连铁路四电工程为试点,对铁路四电BIM技术进行应用。开展基于达索平台的铁路四电过程BIM技术的应用研究,通过青连铁路四电工程BIM技术的应用与实施,具体分析BIM技术在铁路建设协同设计、施工过程以及项目管理中的方法与应用。探索出一种适用于铁路四电工程BIM应用的技术路线,从协同设计到施工管理,基于BIM模型完成铁路四电工程拓展应用,提供了系统的BIM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铁路全生命周期建设过程中涉及参与方多、专业跨度大、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要求高等问题,文章设计BIM+铁路精细化管控平台,将三维模型与施工信息关联,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存储等技术,从施工组织优化、进度跟踪、综合展示分析等多方面把控工程质量,实现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的全方位、多角度管理。该平台已应用于雄安特大桥的项目建设,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可辅助施工建设并提高施工效率,助力铁路建设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铁路客运服务系统是铁路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客运服务系统已实现互联网售票、电子支付等对外服务,铁路客运服务系统安全保障平台已成为保障客服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应用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和数据安全4个方面对铁路客运服务系统安全保障平台开展测试,研究其在铁路客运服务系统联调联试中的应用,提出了一套针对现有安全保障平台的信息安全测评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4.
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技术,整合铁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空间数据和动态施工数据,根据施工图、设备标准、设计标准和动态施工数据,研究构建铁路建设工程三维模型的方法,给出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划分为建设指挥部层、标段层、单位工程层等3个层次的应用结构,围绕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和投资控制4个方面对每层的功能进行设置;并在Web网上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三维虚拟现实和形象进度等手段形象直观地实现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此系统于2006年4月在精伊霍铁路建设中正式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系统的回顾了铁路工程地质专业的成长过程.从建国初期到现在,铁路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技术水平、技术装备和在铁路建设中作用与地位,发生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巨大变化,并从工程勘察设计拓展到铁路施工阶段和各个行业,逐渐成为铁路建设中的不可缺少的专业之一.  相似文献   

6.
研究铁路施工管理平台,实现提升铁路施工过程中管理效率、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的目的.通过BIM的技术手段,总结以往的铁路工程建设经验,采用基于.net框架的结构形式,Microsoft.net运行库,3D虚拟现实引擎Unity3D 5.5.0f3进行开发,完成铁路施工管理平台的搭建.实现对铁路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信息化管控,...  相似文献   

7.
铁路办公系统的建设,是促进铁路信息化建设.实现铁路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全国铁路工会办公系统为例,阐述Lotus Domino/Notes平台在系统中的应用,并介绍如何使用其特有的功能来满足各级工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智能建造技术在铁路建造领域广泛应用。为实现铁路建设过程中智能化、信息化管理,需要构建覆盖建设管理、施工、设计、咨询、监理等全域高速可达的铁路建造期通信网络。通过对铁路建造期通信需求进行分析,分两部分开展研究:因地制宜地选择通信承载网络方案;基于需求建设通信应用业务系统。同时为避免大量临时通信设备对维护管理带来挑战,研究通过云技术对应用业务系统进行融合,建设融合的通信应用云平台。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铁路后TMIS时代基础数据平台的建设目标和方案,提出了建立基于基础数据平台的全局现在车系统的建设思路,介绍了系统在沈阳铁路局运输组织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针对铁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分散建设,基础核心数据不统一、系统间无法互联互通的问题,建设了铁路主数据管理平台。对平台建设过程中的主数据规范建立、主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综合分析以及对铁路主数据的质量管理等关键技术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对于铁路主数据平台建设的逐步完善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智能制造"的国家战略号召下,铁路行业正经历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浪潮,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高速铁路建造技术的融合,将全面提升铁路建设的效率与管理水平,促进铁路建设向"智能建造"转变。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铁路路基工程信息化技术成果,详细阐述了铁路路基施工过程、质量检测的信息化系统功能、技术方案及其在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情况。铁路路基信息化建设将有助于全面提升铁路路基工程建造技术水平,为高速铁路"智能建造"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铁路建设工程检验批数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铁路建设工程检验批数据的特征,研究了构建一个检验批基础数据平台的过程,以及在数据平台的基础上把检验批数据应用到施工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投资管理以及物资设备管理中,供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铁路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业务流程出发,针对传统施工组织进度管理中人工手段分析结果不准确、效率低等缺点,提出了建设铁路工程施工组织形象进度系统,通过形象进度信息化解决现阶段存在的缺点。文章对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应用功能进行详细设计,逐级分解整个工程项目的任务结构,建立了各专业图标图例,通过采用SVG技术及进度推演计算方法实现施工组织形象进度管理,并对系统中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论述。系统在多个在建铁路项目中试点应用,实现了施工组织信息化和形象可视化管理,满足工程建设施工组织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4.
紧邻既有线新建铁路施工组织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十一五"新建铁路路网规划的建设要求,一些铁路新线建设项目将不可避免紧邻既有运营线开展施工.在建设过程中,除了架梁等关键控制工程,要抓好路基等重点控制工程的施工,新线施工紧邻既有线,要突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控制,施工与运输相互影响和制约,增加了工程施工组织和管理的难度.本文从这几个方面探讨了紧邻既有线新建铁路施工组织相关问题,以确保施工项目的工期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铁路地理信息系统(RGIS)框架体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阐述全国铁路地理信息系统(RGIS)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研究RGIS系统在铁路信息化中的定位,认为铁路信息化是一个分层次的模型,RGIS系统是所有信息应用子系统的基础设施和共享平台,是铁路信息化其他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对RGIS系统的框架体系进行研究与设计,提出了一个分层次、多要素综合的网络信息系统架构,并根据铁路行业信息与应用的异域、异构、分布等特性,分别从数据库、共享平台、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管理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用于指导整个RGIS建设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铁路货运站不断向铁路物流中心转型,铁路货运业务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目前当务之急是开发与建设适应铁路运输现代化与市场需求的物流综合管理系统。从铁路物流体系特征分析、总体思路、关键技术等方面研发铁路物流综合管理系统,梳理优化业务流程;运用BPM工作流引擎和开发平台及应用集成平台(AIP),开发建设铁路物流综合管理系统,并阐述该系统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铁路电网施工供/用电过程中存在的电量统计不及时、电费核算工作量大、供/用电线路及设备无法实时监控等问题,研发铁路施工电力智能管理系统。从供/用电监测、用电量智能分析与生产评估、用电安全保障3个方面研究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电量电费自动统计分析及供/用电情况可视化展示等功能。该系统的建设及应用提升了铁路施工供/用电的稳定性和效率,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施工用电管理决策提供了辅助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大规模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武广铁路客运专线的应用实例,研究了板式道岔工艺特点.实践证明,板式道岔作为先进的整体道床施工技术在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铁路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基于"应用分区、网络分层、安全分级"的思想,实现铁路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边界和局域网环境的安全保障.介绍构成铁路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平台的铁路行业数字证书认证、统一用户管理和资源管理、访问控制、病毒防护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服务5个子系统及其应用,并结合铁路信息化发展提出进一步建设铁路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由于铁路建设施工过程复杂且管理难度大,为提升企业对铁路工程项目的管控能力和项目施工过程的信息化水平,依托京雄城际铁路JXSG-7标段雄安站特大桥工程项目,基于BIM技术对企业级铁路施工管理平台进行研究。以雄安站特大桥BIM模型和倾斜摄影模型为基础,基于信息化集成管理理念,采用私有云+公用端模式的多层架构体系(MVC技术架构)、BIM模型轻量化、分布式存储等技术以及安全传输协议,构建施工管理平台,并介绍平台的项目管理、综合驾驶舱、项目施工管理功能模块(电子沙盘、进度管理、质安管理、费用管理、过程资料管理)等内容。该平台在施工过程中成功示范应用,将雄安站特大桥的施工进度加快了10%,降低了安全风险20%。同时,平台满足了企业对项目高度集中信息可视化管理和日常管理机制,实现了企业到项目一体化闭环管理,推动铁路工程施工智慧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