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轴类件磁痕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对磁粉探伤报废的各型材质轴类件磁痕的分析,发现大部分磁痕都是由于夹杂物的存在导致磁粉聚集,部分磁痕是由于锻造裂纹引起.在保证工件尺寸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打磨或其他加工方式消除表面磁痕,但是不能避免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磨削或拉伤裂纹形成新的磁痕.  相似文献   

2.
球墨铸铁件疑似裂纹磁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球墨铸铁地铁齿轮箱体磁粉检测过程中,对一种疑似裂纹的磁痕显示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渗透检验和金相检验验证其结果,认为该磁痕显示是气隔缺陷所引起,不是裂纹磁痕显示。  相似文献   

3.
对SS4G机车车轴磁粉探伤中出现的磁痕成因进行了试验,证实了加工硬化可以在轴颈及抱轴颈等部位形成非相关磁痕,并通过现场实践,改变滚压工艺方法来避免此类非相关磁痕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采用磁粉探伤和渗透检验对制动盘进行探伤检验,分析磁痕显示,对盘体不同部位进行金相分析和对比;分析磁痕成因,蠕化率不均、蠕化剂颗粒大小选择不当和碳当量设计不合理引起盘面组织不均匀,两侧磁导率差异较大,形成异常磁痕。异常磁痕现象属组织不均匀,但盘体近表面球状石墨集聚在一起,数量增多势必降低盘体的热传导性,必须改进和优化工艺,以控制球状石墨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机车用E级钢铸件表面裂纹问题,以电机吊杆为例分析裂纹产生的原因,阐述了焊接工艺对消除裂纹的作用,并对机车检修中出现的线性磁痕显示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可通过渗透探伤法甄别。  相似文献   

6.
磁粉探伤试片的局限性与磁化规范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殿国 《铁道技术监督》2010,38(7):13-14,51
简要讨论磁粉探伤试片的作用,分析一般操作中试片人工缺陷磁痕显示清晰时易出现的问题,探讨磁化规范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内燃机车辅助传动部件裂损的原因和磁痕的特点,对磁粉探伤中存在漏检问题进行了质量分析,提出了正确地选择磁化规范、合理地确定磁化电流、改进磁化方法和磁场方向及选择干法探伤的方法,从而提高裂纹的有效检出能力,确保探伤质量。  相似文献   

8.
增强检测能力 服务于安全运输西安计量管理所史战斗在国内外机械制造、应用领域和交通部门,广泛采用磁粉探伤法检测机械零部件表面、近表面伤损缺陷,有效地保证了机械设备和机车车辆运行安全。而用来显示缺陷磁痕的“磁粉”质量优劣则直接关系到磁粉探伤的准确性,因此...  相似文献   

9.
针对16MnDR结构钢在实际生产中的弊端,开发了16MnDR锻造圆钢,不仅填补了我国无16MnDR圆钢材料的空白,而且通过增加锻造比、控制偏析和非金属夹杂物以及采用超声波探伤检测内部缺陷等方式,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内部质量,综合性能也有显著的改善。同时,通过研究,既解决了材料利用率低、下料成本高、不利于锻造成型的问题,还解决了材料偏析、锻件加工后表面有磁痕等问题,降低了制造成本,确保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定子磁场定向控制理论,提出一种基于d轴电流直接求解的磁链、转速、转矩闭环定子磁场定向控制系统。定子磁链观测器采用电压、电流混合模型,从原理上分析了模型切换点选取方法。通过Maf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系统在动态响应过程中,定子磁链的稳定性好、转矩响应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磁轨制动及其作用原理,分析了磁轨制动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指出我国高速列车采用磁轨制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磁流变耦合轮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述了磁变流耦合轮对的设计方案。建立了磁变流耦合轮对转向架车辆的动力学计算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通过对传统固定轮对转向架、独立车轮转向架、磁变流耦合轮对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的分析比较,认为合理选取转向架前后轮对的耦合度可以有效提高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常导吸引式低速磁悬浮车辆动态曲线通过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磁悬浮车辆基本结构的分析,建立了低速常导磁吸式(EMS)磁悬浮车辆动态通过曲线的动力学模型,编制了磁悬浮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程序,并对青城山磁悬浮试验车辆的动态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系统仿真。  相似文献   

14.
对磁链的准确估计在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参数不确定电机模型.利用Lyapunov函数方法,给出了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具有鲁棒性的磁链观测器设计方法.得到了磁链观测器辨识的收敛性条件:相对于基于参数辩识磁链估计方法,其计算量很小.容易满足实时性控制的要求、仿真结果表明.磁链受定转子电月且不确定性变化影响较小.具有较强的鲁捧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异步电机的T形等效电路,分析计算了变频调速感应电机在恒磁通过起动时电机的起动转矩,起动电压及起动电流随着起动频率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6.
磁平衡式霍尔电传感器是采用霍尔器件并引进瑞士LEM公司的技术-磁平衡原理制成的电传感器,该文介绍磁平衡式霍尔电传感器的特点,并对其重点技术参数进行剖析,阐明国产化LEM传感器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7.
相比其他悬浮模式,混合悬浮具有节能环保、快速高效等优势,是未来悬浮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文中提出一种优化的混合悬浮电磁铁结构,利用等效磁路法对电—磁关系进行推导,通过ANSYS仿真分析不同钢板尺寸下的电磁场变化,综合理论和仿真结果,对钢板结构提出改进方案,并通过仿真对结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根据某型磁浮列车的悬浮力要求,通过三维仿真对永磁体厚度等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利用试验台进行悬浮力试验,对比仿真和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电磁铁能减小漏磁,与传统结构相比悬浮力增大约15%;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接近且根据实例设计的电磁铁能满足各工况悬浮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元函数插值的算法,把磁场数值计算和交流磁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组联系起来,不仅充分考虑了磁系统的非线性,并且在一次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ψ(x,i)和f(x,i)数据网格后,就可计算出磁系统的动态特性。文章还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控制分裂式变压器输出绕组间磁耦合程度,从分裂式变压器输出绕组间的耦合系数定义和测量方法出发,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输出绕组对称分布结构的分裂式变压器短路阻抗与耦合系数的关系,从而找到了一种通过控制短路阻抗来控制耦合系数的方法,并通过样机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电气化铁路机车和动车组25 kV电压互感器过热烧损情况,设计了可对25 kV电压互感器进行直流偏磁性能试验的方法。通过对国产和进口型号25 kV电压互感器直流偏磁性能试验,获得了它们的抗直流偏磁性能数据。理论分析和现场测量表明,接触网最高可能发生4 kV直流偏磁电压,按统计学计算,产品的抗直流偏磁水平应达到2.5 kV,而目前多数产品的抗直流偏磁水平一般只能达到1.5 kV,这是造成25 kV电压互感器运行中过热烧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产品的标准化设计中应重点考虑抗直流偏磁的参数大小。通过试验对比可知,采用部分磁路气隙设计的产品比采用降低额定工作磁密设计的产品有更好的抗直流偏磁性能,可以满足抗直流偏磁水平2.5 kV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