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由于沥青路面较其他路面具有施工维修方便、行车舒适性好、延长轮胎寿命、节省燃油等优势,未来道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将以沥青路面为主。路面平整度直接决定行车舒适性高低,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很多,接缝的处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道路的服务质量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评价海南省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特征,确定当地高温多雨的自然环境与严重超载的交通状况下的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对海南地区公路沥青路面使用现状、自然环境、交通状况等进行了调研。基于沥青路面使用现状调研,分析评价了典型路段的公路技术状况。基于自然环境调研,分析了当地主要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沥青路面病害的影响。基于交通状况调研,计算考虑实际轴载条件的等效轴载换算系数与累计当量轴次,分析实际交通状况对路面病害的影响。最后,从自然环境、交通状况、路面设计、路面施工、材料选择共5个方面总结归纳了海南省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结合广乐高速路面项目情况,详细阐述了沥青路面施工主要设备选配的方法,改变了凭经验估算配置设备的缺点,为科学、合理、经济配置沥青路面施工设备提供了借鉴,为高效施工组织和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离析对沥青路面质量均匀性的影响,确定沥青路面离析的合理表征指标,在室内分别设计无离析、细集料离析、轻度、中度和重度离析5种离析程度的沥青混合料;通过室内模拟,成型不同离析模式组合的马歇尔试件和板式车辙试件,并分别测定与分析马歇尔试件的密度、车辙板试件的密度和构造深度,研究离析对沥青路面的影响,确定质量控制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各离析模式对沥青混合料的密度均有显著影响;密度指标对沥青路面施工变异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建议将其作为路面总体施工质量稳定性的检测指标;集料离析对混合料构造深度的影响呈现出良好的规律性,细集料离析无离析粗集料离析,其中,粗集料离析对路面质量不利影响最大,应予避免,建议通过检测路表构造深度的变异情况来判别沥青路面的集料离析情况,以此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均匀性。  相似文献   

5.
高性能沥青路面是一种新型路面结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路面表面服务性能,在济南西外环高速公路施工中采用高性能沥青混合料,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维模型,对夏日全天温度变化下路面结构层温度场分布及不同降温速率下沥青路面温度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表以下0.4m深度内(即沥青混凝土面层)温度场受到外界温度影响大,其下各结构层温度场变化不明显;对同一结构层,特别是面层,地表温度降幅越大,路面层顶底面的温度变化以及路面层产生的温度应力也越大;初始温度越高,各结构层温度也越高,但各结构层温度差与初始温度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SMA沥青路面具有高温抗车辙、低温抗裂、抗水损害、抗老化和抗滑等特点,目前被广泛使用。通过合肥市长江西路高架桥桥面SMA沥青的施工实践,对改性沥青SMA路面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水损害是主要沥青路面病害之一,造成水损害的外因主要有交通量、交通组成、降雨量以及不尽完善的路面排水系统。沥青路面产生水损害的内因可以归纳为沥青混和料孔隙率过大、路面压实度不足、沥青与集料间的粘附性差以及混合料不均匀。减少沥青路面水损害的措施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路面结构设计、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施工工艺三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土工布在道路路面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工布应用于道路路面结构中 ,铺设于旧沥青路面、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沥青加铺层底部或新建道路沥青面层底部 ,可以减少或延缓旧路面对沥青加铺层的反射裂缝 ,同时还可以减少沥青路面车辙和低温开裂 ,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对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沿线的工程环境进行分析,抓住路面结构设计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路面使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拟定沥青路面试验段的铺筑方案,提出适合于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1.
硅藻精办法土作为一种新型改性沥青路面的改性材料,运用于改善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性能,在我国尚属试验研究阶段。本文通过对室内试验及试验路的前期观测和现场施工工艺总结,介绍了硅藻土改性沥青路面的设计和施工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金桂大道沥青砼路面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与确定、摊铺与压实施工工艺,机械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接缝处理等施工技术,并成功地运用阶梯式摊铺施工和平接缝施工方法,保证了路面施工的平整度,使I标段的路面质量达到了优良等级。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浦南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为例,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等方面,探讨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特别是ATB 25柔性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以保证柔性基层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现代有轨电车与市政道路协调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低碳环保、安全可靠、美观舒适的绿色交通方式,兼有地铁、公交的诸多优点。现代有轨电车一般敷设在市政道路路中或路侧,由此会带来交通组织与信号控制、横断面布设、平面线形协调、纵断面标高协调、路基路面过渡等诸多问题。基于此,以现代有轨电车敷设在沥青路面道路中央为例,对二者交通组织、平纵横协调、路基路面衔接过渡等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协调措施:通过对区域路网、路段及交叉口、沿线单位出入口、行人过街交通组织的优化,确保行车安全;在市政道路靠近有轨电车一侧设置30 cm宽平石,并预留0.5 m路缘带,有轨电车适当预留限界外空间,以确保二者限界不重叠;通过设置立缘石和平石,协调有轨电车专有路权段的超高和工后沉降差异问题;交叉口混行路段,通过轨道左线和右线与剩余部分交叉口分别形成路口进行竖向设计,以实现高程协调;同时设置过渡段,协调有轨电车与市政道路混行段路基的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银百高速公路(G69)甜水堡经庆城至永和段工程项目TYLM5标段为例,针对连续陡坡路段桥面沥青铺装层早期车辙、推移和水损坏严重等问题,采取0.45次幂最大密度曲线及Superpave混合料设计方法、乳化沥青撒布涂刷装置以及水平振荡压实技术,使施工全过程处于安全、稳定、快速、优质的可控状态,并保证桥面铺装层达到预期服役性能;相比原有施工技术成本变化不大,同时渗水系数、抗滑性能、厚度等均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盖挖顺作法在深圳地铁科学馆站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结合深圳地铁一号线科学馆站的设计 ,介绍盖挖顺作法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科学馆位于深圳市中心区深南中路上 ,该区环境优美、交通繁忙、商业发达、居民密集 ,地铁车站的施工对该区的影响极大。本站采用盖挖顺作法施工 ,在保证路面交通、施工安全、车站功能、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工期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 ,并且土建投资得到有效地控制。盖挖顺作法施工时对周边的环境影响小 ,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盖挖路面系应围绕路面车辆通行能力、施工工序以及临时路面结构受力体系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兴安岭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和输油管道工程施工等人为因素影响进行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提出多年冻土区水工构筑物的防冻胀措施以及易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区段和水土流失防治要点,并给出多年冻土区有效的水工保护措施,即边坡防护、管沟防冲刷、冲沟处理、排水导流等措施以及高含冰量多年冻土水工构筑物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8.
2007年以前修建的水泥混凝土道路,经多年运营,其路面质量明显下降,部分已遭到损坏,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的需要,需改造成性能优良的黑色沥青路面。此文在阐述道路"白改黑"工程特点的前提下,论述影响道路"白改黑"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可采取的改造方案进行比较,对有关工程造价及指标进行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9.
深圳地铁华强路站采用盖挖顺做法施工,临时路面系统采用分幅围挡、分段架设军用梁的方法,具有施工简便、投入经济、围挡次数少、占用路幅窄、不中断交通、地面干扰小等特点。结合军用梁在临时路面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了其组成特点、结构布置、安装工序以及交通疏解和围挡方法。实践表明,该系统布设科学合理,结构安全可靠,施工经济易行,交通、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