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铁路发展日新月异,不仅体现在速度的提高,环保绿色、精细管理的理念也渗透入发展的方方面面。本文以介绍北京铁路局动车组洗车库从无到有,并不断优化的的历程,体现出这一理念在北京铁路局动车组洗车作业中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动车段、动车运用所与相邻车站间的动车走行作业宜采用列车作业方式,也可采用调车作业方式。以兰州西动车运用所为例,比较列车、调车作业方式的优缺点,分析研究其对运输能力的适应性,并对调车作业方式改为列车作业方式后,从分析走行线坡道对相邻车站设置延续进路、信号机构选择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适应于兰州西动车运用所的信号系统改造方案,并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动车所是动车组检修保养基地,动车所内各作业工种协调统一是动车组正点出库的保证。以南翔动车所为例,对动车所内调度指挥体系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建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动车基地调度集中系统动车组位置实时追踪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动车基地调度集中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动车组位置实时追踪技术实现动车组在动车基地内的全过程实时自动追踪,取代既有作业人员手工填写占线板作业,有效地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结合已经投入运行的动车基地调度集中系统,介绍动车组实时追踪的原理及实现方法,并分析现场应用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5.
对高速铁路动车存车场的设置情况进行分析,选取距离车站较近的动车存车场,提出采用列车作业方式和调车作业方式的信号设计方案。通过比较列车运行方式和信号显示方式,详细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可以为此类动车存车场的信号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动车运用所股道布局和检修资源已定的前提下,合理编制动车组调车作业计划对于提高动车运用所的检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动车运用所的股道连通关系、时空占用相容性、动车组运用计划和检修计划为约束条件,以减少动车运用所关键检修线区无效占用时间和减少调车路径费用为目标,建立动车运用所调车作业计划编制优化模型。将原问题转化为具有附加时空约束的车间调度问题,构造调车任务拓扑图,采用改进的最大最小蚁群系统求解。以某动车运用所的实际调车作业为算例,结果证实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西宁站至动车所的动车走行线较短且面向动车所为超过6‰的下坡道,结合动车所布置形式及作业特点,对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第二级(CTCS-2)行车模式与调车模式在能力适应性、安全性和作业方式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采用CTCS-2级调车模式的研究结论:(1)无论采用列车运行控制办理还是调车办理均能满足能力要求;(2)CTCS-2列控等级的列车方式和增加调车应答器防护功能的CTCS-2列控等级调车方式均能满足安全防护要求;(3)采用CTCS-2级调车模式作业动车所控制自主性强、作业灵活、效率高。  相似文献   

8.
郑州东动车所承担着日常动车车底检修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车底存放、向车站正点输送车底的任务。因每日存放车底数量多、股道数量有限、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业务量不均衡等因素,导致郑州东动车所股道能力运用紧张。因此,全面分析郑州东动车所站场结构,合理利用站场设备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减少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干扰,提高郑州东动车所股道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乌鲁木齐动车运用所的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以动车所集中控制系统为技术支撑,实现动车所车务、车辆、机务、客运等各专业一体化调度方案,打破以往各专业分散值守的局面,减少沟通成本、强化安全基础、提高作业效率,以期为动车运用所日常安全管理、行车组织,检修作业的自动化、现代化、智能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动车重要配件全过程可追溯管理的含义及必要性,针对动车配件建立其质量信息跟踪、反馈及溯源机制等作业流程、作业规模,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自动运行系统自动洗车功能的实现,依托于信号系统与洗车机之间的接口配合。在全面分析洗车机类型的基础上,针对移动式洗车方式进行详细接口设计与分析,描述自动端洗和自动非端洗模式下的清洗场景,同时考虑手动洗车模式和降级洗车模式,从而提出一套完整可行的接口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TO,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中的列车自动运行速度曲线的优化问题.根据ATO控制指标的要求,建立了包含速度防护、舒适度、节能、精确停车等多个目标的列车运行控制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列车自动运行控制策略进行优化,验证和仿真了优化后的速度曲线,直观反映了列车自动运行的安全性,舒适性,高效性和停车精度等性能提高情况.  相似文献   

13.
论地铁车辆段洗车线布置型式及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地铁车辆段是地铁列车的停车、保养、维护及检修基地,列车清洗是地铁车辆段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目前地铁车辆段普遍采用了自动化机械洗车机以提高洗车效率和清洗质量,设置有独立的洗车线。洗车线不同的布置型式对洗车能力和效率影响很大,因此在车辆段设计中如何分析洗车能力、优化洗车线布置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研究方法:通过对广州地铁及上海地铁车辆段几种典型的洗车线布置型式进行洗车工艺比较和洗车能力分析,研究各方案的适用性及相应能力。 研究结论:不同的洗车线布置型式对洗车能力和效率影响很大,选择顺序建议为:咽喉区通过式布置型式、运用库并列通过式布置型式、咽喉区八字线通过式布置型式、尽头线往复式布置型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乘务巡检作业管理需求和现场调研分析,利用NFC近场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通过采集安装在客车车厢内的电子标签信息,实时发送至地面监控主机,分析软件可将接受到的数据与旅客列车乘务员标准作业图表进行自动的比对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客车乘务作业的过程盯控,督促车辆乘务员作业标准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地铁行车组织中的调度调整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地铁运营的特点及调度调整的作用.结合南京地铁1号线的实例,分析了各种行车调度调整方式.提出在遭遇突发事件或设备故障时,行车调度调整必须遵守"安全、快速、全面、服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铁燕房线车辆段实现列车全自动出入段、洗车,通过车辆段控制中心(DCC)调度员上传列车派班计划,列车按照时刻表自动触发进路、自动运行。停车列检库增设地下通道,实现对进入全自动运行区域作业人员的防护。信号系统设置行车综合自动化系统(TIAS),车辆配备休眠唤醒模块和辅助驾驶设备(AOM)达到远程控制目的。全自动运行减少了人工排列进路,不需人工整备列车,车辆段行车指挥人员减少8人,值守司机作业时间减少1 h。后续全自动运行车辆段建议在停车列检库A端与B端间平交道下建设地下通道,减少库内人员穿行对行车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从技术角度论述SEI列控联锁一体化设备的构成 ,设备安装注意事项及其测试内容等。  相似文献   

18.
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基础数据中,信号机公里标与信号机间距离是控制列车安全运行的基础,当提报的LKJ基础数据中信号机公里标与距离不一致时,会出现LKJ临时限速控制异常的情况。本文针对此类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全自动无人驾驶场景,提出远程唤醒、远程限制驾驶模式、自动洗车、蠕动模式、车门/站台门对位隔离以及计轴故障复位确认等新功能需求,可为后续线路的建设、信号系统设计以及运营指导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地铁工程的特点,结合多年的设计及运营经验,针对地铁车站冲厕用水和冷却水补水以及车辆段冲车用水占绝大部分用水量的用水条件和特点进行系统分析,重点讨论地铁综合节水技术和措施的关键点,指出离子交换法、膜法、E-PACK等综合节水措施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