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行包房为办理行李、包裹提取、托运和保管的场所。合理科学的动照系统设计可以方便旅客在办理行李取存时提升出行舒适度,同时,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为旅客疏散逃生提供有效保障。本文结合当前交通行业动力照明工程建设现状,以太原站还建行包房为例,对行包房照明系统、配电系统设计进行阐述,旨在对行包房及相关项目的设计提供指导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针对城市铁路隧道的特点,进行火灾时的消防及逃生分析,本文主要就单洞双线隧道提出几种防灾疏散逃生方案及主要消防设施的布置原则,供今后城市铁路隧道消防设计参考。研究结论:平行设置专用疏散通道、垂直主隧道设置紧急出口或在隧道中部设置救援站,是常用的几种防灾疏散方案;隧道宜结合竖井设置纵向排烟;隧道内外均应考虑消防给水水源及设备。  相似文献   

3.
苏州太平车辆段上盖开发消防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大大提高土地利用价值,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国内没有该类建筑的现行规范,通过对苏州太平车辆段上盖综合物业开发项目的消防专项研究,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设计和技术措施,满足该项目的消防要求,为类似工程消防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通过对苏州太平车辆段上盖综合物业开发项目的消防专项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苏州轨道交通太平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从总体、车辆段和物业开发三个方面考虑消防设计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满足消防要求;(2)车辆段与物业开发之间防火完全分隔,消防控制系统各自独立,但在消防控制中心信息相通;(3)车辆段中规模大、人员多或危险性高的建筑应设直通室外(或二层平台)的安全出口;(4)满足大型满足大型消防车承重、扑救和转弯要求的二层平台可作为室外安全区;(5)二层平台上的建筑可将二层平台面作为室外地面,按现行消防设计规范设计.  相似文献   

4.
郑州站西出口工程为郑州站改建工程,共有3座地道,其中南、北旅客地道均为既有地道接长,宽均为7.05 m,中央旅客进站地道为新建地道,宽12 m。由于本工程位于既有车站,周边环境复杂,制约因素多,设计、施工复杂。本工程的地道均采用明挖和顶进相结合的施工方法,而且为了适应本项目的特殊情况,南、北旅客地道顶进节的结构形式均采用了双层结构。以南旅客地道为例,主要介绍该地道的一些设计构思以及施工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代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2):167-171,176
结合东钱湖车辆段上盖开发项目设计实例,通过分析车辆基地用地边界条件、上位规划、物业开发需求、消防及结构设计要素,提出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盖板高度、消防设计、结构设计等设计思路.在车辆基地中创新性地应用了装配式检修立柱,介绍了智慧车辆段的创新技术,讨论了针对细节的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陈浩 《都市快轨交通》2023,36(1):106-112
以北京地铁3号线(一期)综合管廊为例,探讨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协同设计的优势与问题。首先按照集约适度的设计理念,通过合理调整舱室布局、优化管线安装检修空间和检修通道的方式进行优化标准断面设计;然后通过对综合管廊通风间距及逃生口的创新设计,减少通风井及地面逃生口数量;最后利用施工竖井整合通风口、吊装口、逃生口、出入口等地面构筑物,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优化舱室布局、管线安装及检修空间,管廊断面面积得到有效缩减;通过对通风间距、逃生口的设计优化以及对地面构筑物的整合,减少了对城市景观的不利影响,为综合管廊与轨道交通协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艳 《科技交流》2000,30(1):77-79
通过对该高层综合建筑给排水、消防、要暖、人防地下室和防排烟设计,提出了采用比例减压阀供水,设置转换层,生活消防水池为合建式及利用既有供热设备等工程措施,既节能,占地面积又少,功能齐全。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深圳地铁3号线主要沿国道205中央分隔带高架敷设,同步建设的2种不同交通方式对两项目提出了一体化勘察设计的要求.本文结合地铁3号线对国道205改建工程的影响,对两项目的一体化勘察设计进行系统方案研究,探讨综合交通一体化勘察设计的新思路.研究结论:以地铁3号线为主要控制因素,以满足和实现国道205深圳段城市主干道交通功能为根本,充分考虑两项目设计原则与设计标准的不同,坚持一体化勘察设计原则,解决两项目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达到"求同存异,协调一致".并对测量、勘察、路线、互通式立体交叉、给排水系统、消防及防灾系统、电力及照明系统、通信系统等进行了研究,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作为一体化勘察设计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以现行消防规范为依据,对消防水池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消防水池设计的思路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铁路40m预应力混凝土鱼腹式槽形断面箱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岛客站改造工程中,地下候车室位于铁路线及站台下,为了降低梁结构高度,减少候车室下挖深度,降低工程造价,方便旅客行车,设计中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鱼腹式槽形断面箱梁。介绍该梁的设计与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在地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是地铁工程常用的消防设施之一.分析了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结合规范和地铁工程实例,阐述了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在地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对主要设计过程进行了扼要的梳理,对如何深入理解规范条文以及如何解决一些常见设计难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并对如何使设计做到经济合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客运专线铁路对景观影响的特点,结合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工程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对沿线景观可能产生的不利和潜在的影响进行分析,分别从设计和施工角度提出相应的景观恢复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地处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采用一种介于地铁和客运专线之间的新型交通运输方式。针对其中桥梁工程的设计,结合在建的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从设计标准、设计理念等方面分别阐述了珠三角城际不同于地铁或客专项目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4.
根据铁路客运工作目前的特点,设计研发了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综合评价系统.介绍软件的设计思路,并从研发背景、系统功能和数据库设计等方面对软件的研发过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武汉、新广州、南京南等铁路大型站房设计实践,从负荷分析、电源选择、变配电系统3个方面,重点对大型铁路客站供配电系统设计中的负荷等级划分、电源多电压等级比选、备用电源方案及容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以武汉站为例阐述了大型客站供配电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客货共线铁路简支T梁圆端形空心墩参考图的设计,对设计空心墩的总体性要素、构造尺寸的确定进行详细分析,总结空心墩设计时需计算的项目及计算的原则。采用合理设计方案和结构尺寸,可以获得桥墩合适的刚度,节省墩身和基础材料,简化施工,提高模板的利用率,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杨文武 《铁道学报》2007,29(3):132-136
台湾高速铁路连接台北和高雄,总长345km,设计列车运行速度为300km/h,设计日载客量30万人次,工程总预算造价达160亿美元。台湾高速铁路线路沿台湾岛西部走廊走行,大部分建在高架桥上。台湾高速铁路项目采用与国际高速铁路一致的设计规范,同时考虑台湾为地震活跃地区,其抗震设计要求更为严格。台湾高速铁路的高架桥设计有3项基本要求:在正常工况下严格的列车运行性能;在严重地震状态下列车仍能以设计速度安全运行或制动;在极度严重地震后可以修复。本文介绍台湾高速铁路项目12个设计施工总承包土建合同之一的C270标段高架桥设计和项目管理,讨论满足设计要求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提出“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综合的自然灾害监控、预警系统,是确保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列车高速、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是该系统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设计、应用实例,亟需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研究方法:结合相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工程情况,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详细分析并研究确定了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构成、监测功能及系统设置等问题。 研究结论: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为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兰州客车车辆段工艺设计优化及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既有兰州客车段修工艺落后严重,无法适应客车检修量日益增长需求,针对目前其存在的问题,从满足铁路客运安全、快捷及现代化检修工艺的需求方面出发,指出兰州车辆段迁建工程的必要性。在分析兰州局管内客车检修任务量、设计规模的基础上,对车辆段总平面布置、既有房屋利用、组合车库布置形式进行优化设计,创新采用跨涵组合厂房设计、组合车库检修工艺设计,结合段址特点确定车辆段迁建工程的最终方案,为后续同类项目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胶济客运专线分区所改造为例,介绍既有柱上开关式分区所改造为箱式分区所的设计,分析既有牵引供电设备情况,结合既有柱上开关式分区所设备分析研究,提出胶济客运专线箱式分区所布置、远动系统接入、供电线设计方案,提高了供电设备的可靠性和方便维护管理,为类似电气化铁路分区所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