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针对高速铁路(简称:高铁)车站最高聚集人数计算列车开行方案和乘车人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文章设计并实现了新建高铁车站最高聚集人数计算软件。该软件以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匹配相似车站及列车开行方案、列车乘车人数、旅客到达规律、最高聚集人数等,计算新建高铁车站的最高聚集人数,并以4个新建高铁车站作为对比,进行软件准确度分析。结果表明,该软件计算的新建高铁车站最高聚集人数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批复核准的最高聚集人数接近,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铁路车站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是设计铁路客运站站房规模的主要依据之一。文章以成都东站为例,通过提取售/取票设备数据,统计旅客提前到站时间,采用对数正态、复合负指数、威布尔3种分布形式对旅客到站规律进行拟合分析,构建铁路车站最高聚集人数检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对数正态分布对铁路旅客提前到站规律拟合效果优于其他2种分布,基于最优拟合分布的计算结果更为精确,有利于精准掌握车站最高聚集人数。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名制验证和检票环节对旅客进站时间和车次以及检票通道服务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高铁车站旅客集散规律;对同一车站不同类别、各出发方向列车的旅客数量进行分析,认为经停同一车站的列车因出发方向的不同,其上车人数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构建适用于高铁车站的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模型,并以长沙南站为算例进行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铁路客运站旅客聚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铁路客运站修建之前须对最高聚集人数进行计算,影响该指标的直接因素是旅客在车站的聚集规律.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对北京西站、郑州站、石家庄站的调查结果,分析旅客在候车室的到达规律、出发规律、聚集规律;前者进行对数正态分布拟合,给出参数取值;中者对检票速度进行利于理论计算且符合实际情况的处理,并对始发列车和过路列车的相关参数取值提出建议;而后得到聚集规律表达式.根据给出的客运站旅客聚集规律表达式形成最高聚集人数计算式,最后通过算例对算式的使用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可靠性对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道路交通可靠性是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定量衡量城市交通可靠性对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的影响,在已有的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城市道路交通可靠性对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影响的计算方法:利用计算机工具,用旅客实际的候车时间减去旅客由于道路交通状态的不确定性需要额外准备的时间(即缓冲时间),重新得到旅客的候车时间分布,根据重新得到的候车时间分布,确定城市交通不稳定情况下的旅客最高聚集人数,并通过算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可以为铁路规划和设计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定义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高聚集人数是铁路客运站设计的重要指标,是研究铁路客运站站舍能力与规模要求的核心。现行《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中对于最高聚集人数的定义存在着不符合最高聚集人数产生的背景、对应的计算方法有歧义、数据不易统计以及计算结果不适用等不足。在对现行定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相对于计算公式更为合理的定义,以此避免计算方法的歧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Anylogic仿真软件,从流畅性、时效性及舒适性3个方面,对地铁车站进行客流优化研究,以地铁车站乘客平均排队人数、平均逗留时间及区域密度3项指标分析和评价客流组织方案。具体以兰州地铁西站什字站为例,建立乘客进出站流线及列车进出站的人?车混合仿真模型,对兰州地铁西站什字站站厅和站台的客流进行研究,分析站内客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瓶颈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从设备配置和管理措施2个方面进行客流优化。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应对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初期可能出现的客流拥挤等问题,运用行人仿真方法进行客流组织方案的动态检验和调整。以深圳会展中心站为例,选取适当的仿真参数和评价指标,对车站客流组织进行防真,分析客流拥堵原因,提出客流组织调整方案,并对调整方案进行仿真及评阶。总结了车站行人仿真在指导车站客流组织方面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手机信令数据为铁路车站客流特征提取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支撑.首先,对移动通信系统构成与网络空间覆盖特征、手机信令数据对车站客流特征提取支撑进行分析;然后,对手机信令数据进行采集,简化、除燥、扩样及构建基站数据库,在识别旅客出行轨迹的基础上,设计车站旅客发送量、客流流向及占比、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及高峰小时系数、车站最高聚集人...  相似文献   

10.
京沪线铁路客流规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甄静 《中国铁道科学》2002,23(2):122-126
通过对京沪铁路沿线的客流进行抽样调查和搜集的车站客流数据,从客流出行时间(车间及OD间的小时客流量变化),客流结构(旅游职业,旅行目的,旅客年龄,旅费来源,旅客月收入等),旅客出行频率,高速铁路对客流的吸引程度(高速铁路与飞机,夕发朝至提速列车,高速公路大巴车在不同距离范围内的旅行时间,票价及其他的综合对比),旅客对各种交通工具的评(安全,正点,快捷,经济,方便)等方面对京沪线铁路客流规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以期为未来京沪高速铁路的客流组织和客车方案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设计期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是研究铁路客运站站房能力与规模的核心。本文在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设计期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的预测进行研究。认为将列车密集发车时段同一时刻到达车站候车人数与检票上车人数之差最大值的平均值视为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比较适宜。建立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预测模型,对模型中参数的取值进行讨论,通过算例说明本文模型的应用,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客运专线相关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通过分析铁路客运专线的相关收益及费用,从铁路运输企业和旅客两方面的利益出发建立了客运专线相关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了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求解方法。所提出的换乘多种类别列车的疲劳恢复时间计算公式、不同消费层次选择不同类别列车的思想、列车开行数量的计算式、列车的吸流原则、确定列车类别的动态规划方法等都贴切反映了铁路客运组织和客运市场的相关规律。该方法在客运专线预可行性研究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求解路网规模为60个车站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仅需100s左右时间,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问题,以天津地铁营口道站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实际运营经验,对大客流组织原则、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进行较全面的探讨。首先,结合营口道站实际运营情况和一线工作经验,总结地铁车站的大客流组织原则;其次,从乘客乘坐地铁的流程入手,详细分析影响车站大客流组织的主要影响因素,定量化计算AFC系统服务能力、出入口及通道的通过能力、楼扶梯的通过能力、站台乘候车秩序?、列车运能和客流疏导能力等;最后,遵循大客流组织原则,针对影响大客流组织的主要因素,从客流预测、客流组织、行车调度和票务组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大客流组织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客流在特定时空区间的强聚集效应导致车站内部设施的服务能力与客流量不匹配,极易造成乘客拥堵、滞留等问题。通过对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流线大范围调研,确定服务设施实际通行能力,识别车站瓶颈区域。进而利用多点联动的瓶颈控制方法,构建网络瓶颈客流疏导模型,协调流线网络结构中设施通行能力的匹配度,计算瓶颈点上下游客流调节量。以北京东单地铁换乘站为例进行流线瓶颈优化,制定不同客流强度下瓶颈优化方案,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模型可协助车站管理人员明确瓶颈控制区域的范围,并制定详细的限流泄流乘客量分配,为高密度客流组织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因有限运能,不足以满足乘客出行需求而引发的安全问题,需要采取客流 控制策略来调节进入车站的客流量,以缓解车站拥挤。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深度 Q 网络的多站协同控制模 型,用来优化每个车站在一定时间内的进站量,以最小化地铁车站乘客的站台超限量、平均等待时间,提高 客流控制强度的综合效益。以北京地铁八通线为例进行仿真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 提出的模型可以在客流控制强度较低的条件下有效地降低乘客等待时间,提高乘客出行效率,有助于缓解车 站的乘客拥堵。  相似文献   

16.
分析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过程中的客流变化特征,重点针对深圳地铁三期工程7、9、11号线开通后运营实际,从"网、线、点"3个层面综合分析轨道交通客流发展规律和时空分布特性,尤其是新建线路对原有网络的影响。网络层面重点分析网络客流规模、强度与地铁建设的关系;线路层面着重研究不同性质线路高峰断面、客运量增长特征的差异性;车站层面分析进出站客流、换乘客流、接驳客流的特征。通过对客流特征的分析,进一步针对未来深圳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及运营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预测方法因未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乘客的随机性,致使乘降量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统计特征的客流量预测方法。依据日期、时段、天气、突发事件等因素将历史数据进行分类。建立基于乘降量统计特征的分布模型,根据其预测客流的统计特征,结合随机数产生算法,产生的随机数即为客流乘降量预测值,最后结合算例予以说明,证明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在归纳旅客列车始发时间范围影响因素和介绍客车车底需要组数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旅客列车始发时间域与车底需要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建立车底需要数最少的旅客列车始发时间域优化模型,并提出传统方法与启发式方法相结合的求解算法,为确定车底需要数最少的客车开行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论:(1)客车车底需要数是衡量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劣的重要指标,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铁路客运的运营成本和运营效益,而旅客列车始发时间域则是决定车底需要数的重要因素;(2)以车底在配属站和折返站停留总时间最少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可得到车底需要数最少的旅客列车始发时间范围,对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存在客流结构复杂、客流增长迅速、车站容纳能力有限、客流路径存在瓶颈等特征。针对换乘站客流组织难度大、风险高的问题,提出换乘站客流控制组团概念,根据流量平衡原理及运能匹配计算方法,采用换乘站换乘客流量化控制方法,即从换乘客流来源考虑,通过线网客流压力共担,实现换乘客流在站点及时间上的精准控制,保证换乘站客流控制的精准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换乘站的运输服务质量,降低车站运营风险。在换乘站可预见性大客流的案例中,详细说明客流量化控制策略和计算过程,制定有效的预案和风险评估机制,确保换乘站大客流安全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