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前CDMA/TDD系统所有小区都采用同样的时隙分配方案。但是,小区之间上下行数据要求往往存在差异。当这种差异较大且小区处于满负荷状态时,若整个系统采用相同时隙分配会明显造成系统容量的损失,并随对称性差异的增加而增加。为了有效利用频谱资源提高容量,提出采用智能天线辅助的交叉时隙算法提高容量。从两小区系统模型的分析和仿真结果显示,如果相邻小区上下行不对称性的差异较大且处于满负荷状态时,采用交叉时隙分配方案可较大提高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2.
当今巨大的能源消耗成为高速铁路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节能优化显得格外重要。从列车优化操纵与区间运行时分分配两方面出发,在总运行时分约束下,探讨全程最节能的运行时分分配方案及所对应的列车操纵策略。在列车运动方程基础上,引入经停站约束,建立列车运行能耗和区间运行时分分配同步优化的非线性连续节能优化模型。通过离散化与线性变换,将节能优化模型重构为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利用Cplex求解。以高速铁路线路为背景设计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证明在列车优化操纵策略的基础上,优化区间运行时分分配方案可以进一步降低列车总运行能耗。在不改变总运行时间的情况下,运行总能耗可降低1.03%。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铁路通信系统中常见的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的应用和机理;对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在单节点失效的情况下,造成的时隙错连进行探讨;针对铁路常见的几个时隙错连现象导致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由此归纳出时隙错连产生的原因,为后期业务应用提出相应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传输SDH网络中两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MSP)对于业务的开通要求,通过对现网错连问题进行分析,对比多个环网保护之间的优劣形式,明确后期传输通道开通对于时隙的要求,以及对于既有网络传输通道时隙如何进行整改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峰期地铁换乘站站台容易发生拥挤问题,在分析乘客进站及换乘走行过程的基础上,构建了站外限流与列车时刻表协同优化模型。该模型可在满足站台安全容量约束下尽可能降低站外限流率,实现站外站内乘客加权人均等待时间最小。采用混沌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并以惠新西街南口站为例,对本文模型、优化前方案和既有只限流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优化前方案相比,模型所得方案可满足站台安全容量约束,加权人均等待时分减少了21.2%;与只限流方法相比,模型可使站外平均限流率从36%下降到7.3%,加权人均等待时分减少了43.8%,且模型方案的各项指标在乘客走行时分发生波动的情形下表现更稳定。  相似文献   

6.
借助于遗传算法的求解功能和特点,将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问题描述为对列车运行网络客流分配的寻优。最优的列车开行方案对应于最优的客流分配方案。首先,针对任意的列车开行方案,构建费用—容量运行网络,并通过该网络的最小费用流描述最优客流分配方案,用运行网络中客流分配的最小费用作为个体适应值函数;而后,考虑到网络中列车保本定员限制所产生大量不可行个体的优良遗传信息,设计出求解直线型客运专线单方向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问题的协同对称群体交叉遗传算法,并进一步将其推广到网状客运专线上。研究发现:可以将开行方案编码的个体描述为含有阶跃容量限制的费用—容量网络,个体的适应值对应于该网络的最小费用流;在非能力过剩网络中,不会出现违反阶跃容量限制的可行流,并且可以通过控制网络容量,避免产生固定费用和负费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西安铁路枢纽通信网络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确立采用OTN技术搭建枢纽骨干传输网。通过分析枢纽内的传输系统容量,确定了骨干网的系统规模。结合枢纽现状确定骨干节点设置,根据传输业务内容确定保护方式、波道分配。调查既有光缆资源,明确统光纤运用,构建起西安枢纽的骨干传输网,改善了枢纽内的传输条件,提高了通信网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能够具有较高的资源共享率以及较强的协调运营能力,首先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中心各业务系统的通信需求进行分析,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获取各业务系统传输信息业务的种类以及业务容量的大小;然后,对综合通信网的组成与功能定位进行描述;最后,根据信息传输种类以及业务容量大小等因素确定综合通信网上层系统和控制中心业务系统等接入综合信息网的接口类型与相关通信协议。  相似文献   

9.
UTRA TDD模式与时间切换波束形成相结合的WCDMA系统容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扬  鲁凌云 《铁道学报》2003,25(3):59-64
主要证明将UTRATDD(通用陆基无线时分双工)模式与时间切换阵列天线技术相结合,可进一步增大WCDMA系统容量。WCDMA系统进行空间编码将会引起频繁的空间切换问题。本文所提技术可避免这一问题。对阵列模式进行分析,证明分扇区UTRATDD模式的WCDMA系统能有效抑制多址干扰。同时提出系统容量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当系统信道被大量用户占用时,分扇区WCDMA系统仍能够获得较好的信干比(SINR)和误比特率(BER)。  相似文献   

10.
3GPP LTE协议的设计初衷是为普通商业和消费型通信服务提供高移动性及高带宽的数据业务,当前并未提供完备的集群解决方案。TD-LTE(时分-长期演进)技术用于承载地铁多媒体集群业务的应用前景,已得到了轨道交通建设各方的高度关注。通过结合成熟集群通信的业务特征,分析TD-LTE技术自身的技术特点,归纳出TD-LTE承载地铁集群通信业务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为其承载关键型集群通信业务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力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力配置计划,应在深入分析网络中各线客流的随机变化规律、各线运力之间的关联性、乘客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运输设备能力的利用率、运力配置计划的鲁棒性以及运力计划编制过程的高效性。结合以上问题,分析列车运行模式、客流分布特点、乘客服务水平、企业运营成本、列车定员和线路通过能力等制约轨道交通运力优化配置的影响因素,研究网络运力配置优化的方法。在计划优化过程中,同时考虑运营企业的列车运行成本、乘客换乘等待时间费用等具体需求,结合客流变化的不确定性,建立运力配置优化机会约束模型。本文最后以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及其客流为背景,利用模型计算得出基于"独立运行"、"同网同间隔"和"周期化运行"等3种运营模式下的网络工作日运力优化配置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运算效率高,能反映实际情况,可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员提供实用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2.
铁路原有的运输生产力布局不适应内涵挖潜、提高运力资源使用效率的要求,不适应建设现代化检修基地、提高设备质量的要求,不适应运输企业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不适应建设发达铁路网、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铁路生产力水平发展较快,为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创造了更加成熟的条件。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分为规划方案与全面推进、优化完善与深化微调两阶段向前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正在进一步优化新增资源的生产力布局,做好既有运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站段、车间的制度管理,整合生产作业流程,不断提高站段和车间的管理创新能力。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解决了运输生产站段规模小、数量多和主要干线分割严重,作业区段短的问题,为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和实施内涵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鉴于高速铁路(HSRs)通信业务的多样性,侧重于单一类型业务的传输优化方案,已无法满足用户业务服务质量(QoS)差异性显著提升的需求。针对HSRs通信环境,将用户业务分为时延敏感业务和时延非敏感业务,以满足用户QoS需求且同时兼顾占用无线信道的公平性为优化目标,研究了基站(eNB)平均发射功率约束条件下的功率分配问题。根据eNB能否预先获知用户的期望速率,分别采用了基于用户期望和基于预分配的功率分配策略。仿真结果表明,ε-Optimal比例公平算法的eNB发射功率较高且用户满意度较低;信道反演算法只针对时延敏感用户能较好地满足其QoS(最大耐受时延映射的期望速率),并且固定功率分配算法仅能够满足时延非敏感用户的QoS,两种算法均无法保证用户间的公平性;所提算法既具有较高的用户满足度,又较好地保证了用户间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4.
宁高城际禄高段为南京地铁首条采用LTE系统实现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线路,也是全国首条在120 km/h高速下采用该技术综合承载信号CBTC、PIS、车载CCTV、车辆状态信息等业务的线路。分析宁高城际禄高段LTE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综合业务承载技术方案,对LTE综合承载业务、无线资源配置情况及宁高线LTE系统网络架构进行论述;并从系统网络优化、区段运行、干扰风险、网络单点可靠性及综合承载网络性能5个方面对应用方案进行测试,有效验证LTE综合业务承载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宁高城际禄高段所积累的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云平台应用架构、提供业务种类、承载业务划分,对轨道交通云平台建设方案给出可行的建设思路。结合线网控制中心云建设,提出业务需立足于网络层面,对各线路与各专业系统及各个建设与资源运作项目的管理业务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协调,把各业务统一到网络层面上进行分析应用,替代传统上各系统间的接口关系,更好的为网络化建设提供支撑;同时,结合云平台的应用,对线网行车控制系统方案进行云架构分析,提出利用虚拟化平台构建承载的业务系统,应用服务器、历史服务器均采用云平台布署,调度工作站采用云桌面的方案架构,为线网级业务应用提供很好的借签。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乘坐京张高铁赴张家口赛区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当他走进京张高铁太子城站运动员服务大厅时,一边听取介绍一边仔细察看京津冀地区铁路网图、京张高铁和赛区位置示意图以及沙盘等展示,并就高铁发展作了重要指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要总结经验,继续努力,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有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数字孪生技术是实现铁路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有效手段。针对环形铁道(简称:环铁)试验基地各个试验任务相对独立、缺乏统一监测和管控等问题,研究开发了环铁一体化协同试验平台,实现环铁实验基地全域数据资产管理,基于环铁试验基地数字孪生模型,提供实验管理、资产管理、调度管理等应用功能,可对试验计划、试验流程、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进行有效管理,有助于优化环铁试验资源配置和试验流程再造,进一步提高了环铁试验基地的试验服务能力,为环铁试验基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以客户按旬提报的运输需求数据为基础,将客户类型、重点物资、装车站能力等设置为约束条件,搭建客户需求受理和铁路运力集中配置平台,实现计算机自动配置铁路运力,形成旬日历装车方案。  相似文献   

19.
信号联锁改造工程开通施工对运输影响大,尤其在繁忙干线就更难。如何减少施工对运输的影响,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针对京广线"天窗"方案,结合信号改造的具体工程量,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提前复联过渡,利用若干个"天窗"点对轨道、道岔、部分信号机设备在新、旧分线柜间敷设电缆,从而达到改造设备提前使用,减少开通施工工作量,压缩施工时间,从而达到减少对运输组织的影响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20.
相比较其他PON技术,EPON在技术成熟度和设备价格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国内运营商已经开始进行EPON的试商用。EPON技术与传统接入技术相比具有节省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宽/窄带统一接入、接入方式灵活、高速带宽且分配灵活等优点。对宽带专线业务来讲,能减少业务侧数据设备的投资,实现全业务接入的同时,能够实现带宽的灵活调整,可以同时开展带宽共享及独享业务,实现专线业务的灵活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