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配气机构凸轮—挺柱接触应力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常规理论解法和有限元方法求解凸轮—挺柱之间接触应力简化过多的问题,并考虑凸轮动力学设计要求,应用TYCON软件对某型号发动机建立配气机构多质量动力学模型,对凸轮—挺柱接触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接触应力最大值分布情况以及各因素对其影响,其结果可为凸轮挺柱机构的动力学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配气机构对发动机动力、经济等性能有重量影响。配气机构运动学分析是配气机构设计及优化的基础。本文对论高速发动机顶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的运动学问题。在精确求解气门与凸轮从动件升程关系方法的基础上,对凸轮加工检验等方面急需解决的升程转换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采EXCITE_TD软件,对某款摩托车四冲程汽油机配气机构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对配气机构的性能及可提升余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针对可提升的余量进行优化,以得到较满意的设计方案.优化后的配气机构进排气门升程丰满,系数有所提高,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凸轮与摇臂间接触应力和气门落座力有所减小,无反跳、飞脱现象,整...  相似文献   

4.
凸轮轴是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中的重要零部件,工作过程中承受较为恒定的弯曲和扭曲载荷,气门凸轮与挺柱之间和主轴颈与气缸盖轴承之间是滑动摩擦,且后者为润滑油强制润滑。凸轮轴材料为QT450,凸轮和主轴颈表面感应淬火。气缸盖及凸轮轴瓦盖为铝合金材料。各相关零件除了要求有较高的加工精度以外,对各系统的清洁度也有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凸轮、挺杆是发动机配气机构的重要摩擦副之一。随着发动机转速与功率的增高,配气机构弹簧的力、凸轮与挺杆摩擦面间相对滑动的速度上升。凸轮、挺杆的工作条件更加苛刻,因而导致了凸轮、挺杆摩擦失效的加剧。  相似文献   

6.
顶置凸轮配气机构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浦耿强  张云清 《汽车科技》2001,1(1):8-10,18
运用多体力学的方法对配气机构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采用数字多体程序的方法,建立了配气系统的理论模型,进行配气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除了得到气门的升程、速度、加速度外,还考虑了摇壁与气门之间的碰撞,以及摇臂支座的柔性。因此得到气门与摇臂之间的碰撞力,摇壁支座的柔性衬套的受力,气门弹簧力,凸轮轴支座反力,气门座反力及凸轮与摇臂之间的压力角等。为凸轮型线、摇壁形状和整个配气机的设计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维实体模型,运用刚柔耦合理论,把摇臂视为柔性体,采用动态子结构法,建立了某顶置气门发动机配气机构凸轮轴-摇臂-气门系统三维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得出气门的动力学响应、摇臂动态应力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发动机配气机构气门升程曲线连续光滑,凸轮与摇臂工作接触过程中无脱离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8.
根据配气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试制了优化凸轮实物,采用优化凸轮进行了发动机对比性能试验和耐久性试验.试验表明,优化凸轮能满足发动机性能要求,发动机耐久试验后,优化凸轮没有出现异常磨损现象,和模拟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应用AVL-tycon软件对某柴油机配气机构建立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模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以便对配气凸轮型线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气门丰满系数、凸轮与挺柱的接触应力和润滑效果、气门落座时是否出现反跳、气门弹簧是否出现并圈来评价凸轮型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郭兰 《天津汽车》2009,(10):31-34
在进行一款轿车发动机性能升级中,需要对配气机构进行全新优化设计,以提高发动机最大功率和中低速扭矩。文章利用AVL公司的EXCITE Timing Drive软件建立了配气机构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计算,完成了进排气凸轮型线的优化设计,以及配气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和校核。校核结果表明,配气机构组成各零部件完全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性能预测和发动机试验证明,该款发动机的性能指标达到了开发目标值的预期。  相似文献   

11.
CAA6110AK与AC6110BK是在CA6110-B柴油机的基础上进行强化的2种新机构,其标定功率由原来117kW分别增加到125kW和132.5kW,但易产生节气门断裂故障。介绍了气门断裂原因分析与改进,配气机构可靠性和动力性能分析,凸轮性线改进。安装新凸轮、新弹簧及新气门的2台发动机200H可靠性实验后,配气机构无任何异常。  相似文献   

12.
CA6110AK与CA6110BK是在CA6110—1B柴油机的基础上进行强化的2种新机型,其标定功率由原117kW分别增加到125kW和132.5kW,但易产生气门断裂故障。介绍了气门断裂原因分析与改进,配气机构可靠性和动力学性能分析,凸轮型线改进。安装新凸轮、新弹簧及新气门的2台发动机200h可靠性试验后,配气机构无任何异常。  相似文献   

13.
分析顶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的凸轮与摇臂之间相地运动状态,计算了接触表面的相对滑移 油膜卷入速度,计算了凸轮与摇臂之间的稳态和非稳态的润滑油膜厚度,给出不同转速时油膜厚度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4.
廖科浩  瘳琴 《摩托车》2009,(4):92-93
采用顶置气门下置凸轮配气方式的发动机简称OHC发动机,目前国内的摩托车普遍采用的是与本田CG125相同的发动机,俗称“CG125”或者“顶杆机”。这种发动机从理论上来说,由于配气机构复杂,有往复动作,所以很容易产生配气噪声,但这只是相对于采用链条配气的发动机来说的,实际上控制好生产工艺和材料,其噪声还是属于良性的。  相似文献   

15.
设计摩托车发动机顶置配气凸轮时,应先根据发动机配气机构的要求确定气门理论运动规律,然后再根据气门和凸轮的几何传动关系将确定的气门理论升程函数转化为对应的凸轮升程数据.设计计算表明,凸轮挺柱运动规律比气门理论运动规律前移或推迟了一定角度△ k值;试验表明,这种设计方法是可行的,新设计的配气凸轮改善了摩托车发动机的进气性能.  相似文献   

16.
内燃机配气机构工作平稳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凸轮型线与配气机构的动态参数要匹配。本文详细地研究了凸轮型线与机构自振频率及转速的匹配关系,用解析法和数值法对匹配参数K值进行了计算,并对X3105型柴油机的配气机构进行了动态测量,证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配气机构有限元动力模型对顶置气阀下置凸轮轴配气机构进行了动力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相符,并用此模型对6102Q柴油机配气机构在各种转速工况下进行了动力分析,求出了该机构运动规律,接触应力,振型,自振频率及气阀弹簧各圈的运动和振动。  相似文献   

18.
顶置凸轮配气机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小型高速发动机顶置凸轮配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模型,给出求解模型数学方程的条件,结合具全配气机构进行实际计算,取得较理想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下置式摩托车发动机配气机构示意图,进行了运动学和配气定时分析,并编制了相应的分析软件。以高次5项式非对称凸轮型线CG150摩托车发动机配气机构为例,进行软件设计分析,不仅输出功率提高了约1 kW左右,而且减小了气门的冲击,降低了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20.
张力  吴俊刚  徐中明  苏伟  黄琪 《汽车工程》2006,28(3):308-310,315
在摩托车发动机单顶置凸轮轴配气正时机构的结构形式基础上,研制一种可切换凸轮型线的VVT机构,具有2套可切换的进气配气正时参数。对VVT机构调整摩托车发动机热力循环过程和运行参数进行分析。结合JH125摩托车发动机所进行的研究表明:该机构结构简单、对原机结构改动小、成本低,能够实现配气相位的可变控制,有效改善发动机性能,可广泛应用于中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