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随着人们对汽车驾驶和乘坐舒适性要求的提高,汽车厂家在车辆的舒适便利方面引入了更多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大众车系就专门设置有舒适便利系统控制单元J393来统一协调、控制诸如车门、行李箱、中控门锁、防盗等相关舒适便利系统。当然,在提高驾驶与乘坐舒适性的同时,也使得相关机构的控制机理变得相对复杂,这也对我们维修人员提出  相似文献   

2.
各品牌之间都在对消费者打运动牌,也难怪,谁叫这年头运动的就是时尚呢?但是显然光有运动是不够的,质量、价格、品位、乘坐舒适性俱佳才能让消费者买帐[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市场不断成熟,顾客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直接影响顾客的驾乘体验,乘坐舒适性不良是整车主观感受差的直观表现。文章对主机厂整车乘坐舒适性评价模式进行分析和完善,建立贴近顾客的乘坐舒适性评价观点和完善评价方法,并在某车型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产品的要求也不只是代步工具那么简单,对于整车的乘坐舒适性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车内噪声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指标。其中,排气噪声的优化对改善整车车内噪声品质,提高乘坐舒适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1 奥迪(AUDI)A8轿车空气悬架特殊维修模式设定方法 在利用千斤顶对装备了自适应空气悬架的奥迪A8轿车进行维修作业的过程中,如果不熟悉该系统的工作特点,就经常容易发生空气悬架异常动作的情况,并且有可能导致该系统损坏。该车空气悬架特殊维修模式设定可以通过VAS5051等专用设备进行,也可以通过MMI进行设置,因为空气悬架的模式设置操作已经全部移植到中央信息显示系统中了。下面介绍通过MMI进行空气悬架特殊维修模式设定的步骤。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影响轿车乘员舒适性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述评,从道路和环境,车辆悬架特性和结构性能,乘员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影响轿车乘员舒适性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了改善轿车乘坐舒适性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座椅发泡材料的特性是影响座椅舒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拉压试验机对座椅发泡材料进行乘坐压力测量,设计乘坐压力与发泡密度、硬度和回弹率的单因素实验,实验分析了乘坐压力与物理参数的相关性和显著性。在40组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HyperStudy多学科优化软件,利用最小二乘回归法进行拟合得到了座椅发泡材料乘坐压力评估模型。利用此模型计算出乘坐压力的大小,从而在产品的设计阶段评估座椅舒适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汽车主动悬架的自校正控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刘新亮 《汽车工程》1998,20(3):165-170
主动悬系统能使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同时得到改善,其中执行机构和控制算法的优劣决定了该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TOMMY.LI 《汽车杂志》2006,(4):266-267
现在随着东轿市场竞争的深入,注重空间感.舒适性以及制作的精良化趋势已经比较明显,而家庭用车的理性化,实用化趋势也在不断增强,不冀望一部车搞定所有需求。去年底昌河铃木推出的全球车利亚纳,和不久前上海通用推出的“世界车”乐风,不再强调操控性和眩目的配置.而把目标更精准的定位在对车内空间,乘坐舒适性有突出要求的家庭用户身上、那么这两款在设计上谈不上有什么特点的家庭轿车,究竟谁更实用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坐奔驰、开宝马”这句在中国耳熟能详的谚语,充分体现了这两个品牌在国人心目中的位置。是啊、乘坐奔驰、驾驶宝马何尝不是我们的梦想。为什么要乘坐奔驰?很简单,舒适、气派。那为什么要驾驶宝马呢?原因也许有很多,拥有动力强劲、技术先进的发动机应该是最吸引大家之处。本文将对宝马6系、7系车型上装备的N62发动机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1.
汽车乘坐舒适性主观评价模型的构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一种主观评价汽车乘坐舒适性的方法。首先采用心理测定法中的SD法,对汽车乘坐舒适性进行主观评价,然后导入FUZZY(模糊)理论中的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构筑了汽车乘坐舒适性主观评价的阶层化模型,使以往很难处理的心理状态变化的定量分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乘坐舒适性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阐述了乘坐舒适性国内外主观评价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国内乘坐舒适性主观评价体系中的优、缺点.在借鉴国外成熟的主观评价试验方法基础上,对国内乘坐舒适性主观评价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建立完备的乘坐舒适性主观评价项目与体系、加强乘坐舒适性主客观评价一致性研究及加强国内评车师培训工作等.  相似文献   

13.
正五、信息娱乐系统与前代车型相比,奥迪A4(车型8W)使用的信息娱乐系统组件彻底修改了。奥迪A4(车型8W)是奥迪车中第一款使用第2代MIB Scale的车。奥迪A4上有三种MMI可供选用:MMI Radio plus MMI Navigation MMI Navigation plus从技术上讲,MMI Radio plus就  相似文献   

14.
上期为大家介绍了前悬挂.现在我们把幕后的功臣——后悬挂请到台前。后悬挂决定了车辆行驶时的平顺性(乘坐舒适性)、动态稳定性,它大体上可以分为: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每个厂家都称自己生产的车型配备了先进的后悬挂系统,实际上对于后悬挂的设计者来说,舒适性和操控性是一对永恒的矛盾,每种后悬挂都各有千秋,现在越为大家作一些解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吴君 《汽车维修》2010,(2):15-17
<正>良好的减振性能不仅能给乘客提供优异的乘坐舒适性,也是确保车辆稳定性的前提。由于结构方面的原因,普通的减振器不能提供最优异的乘坐舒适性,也无法实现自动或手动调节车身高度,以确保车辆通过复杂的路面。奔驰轿车的空气悬架系统不仅可以自动调节车身高度,还可以电子调节车身的水平位置,同时具有自  相似文献   

16.
牵引车—半挂车乘坐舒适性的优化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更能合理地评价行驶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评价方法作为目标函数的基础,对牵引车——半挂车的乘坐舒适性进行了优化分析。在考虑垂直、纵摇、横摇三向运动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座椅及驾驶室悬架运动的15自由度线性模型。经比较,既有座椅又有驾驶室悬架的优化情况的乘坐舒适性最好。  相似文献   

17.
asideffur 《当代汽车》2007,(10):92-93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A级以上轿车开始抛弃拖曳臂式后悬结构,转而使用操控性能更好、乘坐舒适性更高的多连杆或双叉臂式悬架。这是否意味着逐步落伍的拖曳臂式悬架已无用武之地了?我想答案并非如此。[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汽车悬架减振器对于保证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稳定性都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普遍应用的被动式减振器因其力学性能不能调节,存在只能在两种性能之间折衷的先天不足,而智能半主动悬架系统方案基于“大系统多级递阶——子系统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算法。并利用MATLAB+Simulink对新型智能半主动悬架系统进行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实现了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能的同时兼顾了安全稳定性的目的。同时由于采用电流变液减振器,使系统本身具有实时采集、响应迅速、智能化、减振降噪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基于采用典型算法的车身加速度幅频特性分析,提出了基于车身速度和加速度信号联合反馈控制的半主动控制算法。以天棚半主动控制作为参照,对该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对车身加速度、悬架挠度和车轮动载荷等悬架性能指标的有效控制,在大幅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的同时改善了操纵稳定性。算法简单实用、计算量小,适用于车辆悬架系统的振动控制。  相似文献   

20.
《汽车知识》2008,(1):75-75
Pre-safe系统是针对欧洲市场开发的吗?更适合欧洲的行车环境? 答:我们在研发这套系统时,不仅仅是以欧洲路况信息数据为前提,而是在全球各地搜集必要信息,包括欧洲、亚洲、美国甚至非洲国家。基于这样的前提,然后去定义和完善我们的安全系统。而在这个系统开发出来后,我们也在全球各地进行了测试,以确保这个系统在全球都适用,所以这个系统不仅适用于欧洲。也适用于全球其他市场。此外,舒适性系统是可以根据不同市场的情况做出调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