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富春江船闸扩建改造工程风冷系统实际施工过程中,对粗骨料、拌合水、混凝土出机口温度以及浇筑温度进行实时监测,研究风冷骨料及制冷水系统的冷却能力,以指导后期施工。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水电站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因此在水电站施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设计建造相关的混凝土拌合系统,以满足水电站施工的需求。加查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生产能力为480m~3/h,预冷、热混凝土生产能力为300m~3/h。通过分析确定加查混凝土拌合系统的设计生产能力,对混凝土拌合系统的设备选型、混凝土生产、砂石料加工进行分析,总结了混凝土拌和系统的生产工艺,以期为同类的工程施工项目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九江长江公路大桥索塔施工采用C50高性能粉煤灰混凝土并要求外观达到清水混凝土质量目标。针对索塔混凝土结构施工实践及实际的使用环境,提出索塔高性能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控制指标及其结构的耐久性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研究骨料的碱反应活性及粉煤灰掺量对索塔清水混凝土的抗碳化、抗酸雨侵蚀、抗渗透性、抗冻融等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的砂石骨料不具有碱活性,在索塔混凝土中掺入22.5%粉煤灰能改善其综合耐久性,并满足耐久性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4.
某高桩码头现场施工条件特殊,仅存在较小深度的桩基持力层,桩体可能有失稳现象,若采取常规方法,易导致排架有大幅度的位移.文章提出采用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嵌岩钢管桩的组合桩基方案,桩基结构稳定性好,码头排架水平位移得到有效控制,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组合桩基方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大藤峡水利枢纽拌和系统的胶凝材料罐基础、风冷料仓基础、拌和楼基础荷载大,变形要求高,但是其基础为软弱土,承载力及沉降均不能满足要求。针对不良的特殊地质条件,为满足规范要求,在拌和系统设计中,研究采取了PHC管桩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长岛县无居民海岛工程上部结构施工,对混凝土供应的工艺进行了分析。由于该工程施工地点属于外海孤岛,且施工场地狭小无法建立拌和站,最终决定采用简易拌和船配地泵及布料杆的工艺,解决了混凝土供应及质量控制的难题,通过一系列安全、质量保证措施,简易拌和船的设计与改造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混凝土搅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先拌水泥砂浆法、先拌水泥净浆法、水泥裹砂法、水泥裹石法、粗细骨料全造壳法等二次搅拌工艺,测定其3d,28d的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并与传统搅拌工艺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二次搅拌工艺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氯离子抗渗性能,尤其是水泥裹砂法和粗细骨料全造壳法对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氯离子抗渗性能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海洋疏浚泥陶粒混合骨料混凝土有两个关键问题对其推广应用至关重要,一是陶粒强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二是新拌混凝土离析问题。文中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由于混合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远比单一骨料混凝土要复杂,因此本文利用细观模拟方法,通过将混合骨料混凝土划分为五相有限单元网格,通过数字试验对不同强度混凝土进行模拟,分析了陶粒在混合骨料混凝土破坏中的表现,结果认为,采用疏浚泥陶粒,制备出的MC40混凝土,其破坏断裂主要发生在水泥石部分。另外,文中通过理论与试验研究,给出了新拌混合骨料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混合骨料混凝土抗离析能力较高。本研究为加快疏浚泥陶粒混合骨料混凝土的应用提出了新大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了以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骨料来源,以再生骨料取代率作为变化参数,设计了5组配合比,研究了再生透水混凝土的配置和再生透水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孔隙率。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建议采用附加水法以避免再生骨料的高吸水性带来的水泥水化不完全;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提高,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不断提高,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弯拉强度不断降低,且抗压强度与劈拉强度、弯拉强度呈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余宗芳 《中国水运》2007,7(12):107-108
近年来,陶粒轻质混凝土因其具有轻质、强度可设计性、耐久性及保温、隔音、抗震等优点在建筑行业越来越受到广泛应用.笔者认为陶粒轻质混凝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分层离析是实现其高性能化的技术前提,但陶粒轻质混凝土因其拌和物的比重各不相同,在混凝土拌和后会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本文通过控制陶粒轻质混凝土中水和陶粒的运动,提出消除或改善陶粒轻质混凝土分层结构,保证混凝土匀质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港珠澳大桥超大断面隧道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超大断面隧道混凝土包括预制沉管混凝土和人工岛现浇隧道混凝土,具有强度高、结构尺寸大、服役环境恶劣、控裂要求高且难度大等特点。其中预制沉管采用工厂法预制,全断面浇筑,采取片冰和制冷水拌合混凝土、喷雾养护等温控措施;人工岛隧道混凝土现场浇筑,采取合理分段分层、冷却水管、补偿收缩混凝土等温控措施。从施工现场情况来看,均未出现有害温度裂缝,温控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温控目标。  相似文献   

1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监控对于裂缝控制非常重要。为了更加高效便捷地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监控,研发了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该系统通过服务器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各点温度实时自动读取、分析,并根据预设的温控指标及时发出现场应采取的温控技术措施提示信息。同时还可以根据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对冷却水电磁阀门控制器发出指令,实现冷却水的自动改变流向及启动与停止。实践结果表明,应用本系统能大大提高混凝土温控效率,裂缝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卓杨  曹进捷 《水运工程》2016,(6):165-168
基于混凝土绝热温升数据,对平海湾风电基础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应力场进行全程仿真计算。通过对比分析有、无冷却水管条件下承台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场,说明布置冷却水管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承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及内、外表温差,以仿真分析结果指导基础承台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能有效防止混凝土开裂,提高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广东南澳大桥工程(三标段)东引桥浅水区E34~E39承台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7.1 m×6.4 m×2.5 m)。基于Midas/Civil201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承台建立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数字分析模型。对无冷却水管和有冷却水管的混凝土内部分别进行温度应力计算,并将计算结果指导于现场施工。应用实例证明,这些技术措施可有效避免混凝土贯穿裂缝的产生,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5.
船闸工程底板、闸室墙、输水廊道顶面和侧面、门槛顶面和侧面等部位极易出现贯穿性的规则裂缝。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从设计、材料、施工3个层次提出了船闸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主要包括调整构造钢筋直径和钢筋间距、设置施工宽缝、调整冷却水管、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全断面浇筑工艺、控制分层浇筑时间间隔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控裂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无锡市仙蠡桥水利枢纽工程主泵房工程所处环境和工作条件特殊,泵站站身外形和结构复杂的情况,选择掺粉煤灰、聚丙烯纤维以及高效减水剂的泵送砼,进行配合比设计,测试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和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得到抗裂、抗渗、抗冻和抗冲耐磨性能均较好的砼结构.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船坞在非注水状态下,在建邮轮根据不同工况进行冷却水系统调试时,提供足量冷却水,并保证邮轮海水缓冲舱内水压低于最大设计承压的问题,以国内首制豪华邮轮的冷却水系统调试需求为例,针对邮轮设备和系统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需求量和工作压力,分析计算供水量和压力的影响因素,提出冷却水系统调试装置的设计方案,确定冷却水供给量和压力的技术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江水潮位对船坞内邮轮冷却水系统的调试具有很大的影响,低潮位时会造成供水量和压力不够,高潮位是则会造成邮轮设备和系统超压,提出的方案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主桥为三塔结合梁斜拉桥,主跨主梁由工字钢组合梁及预制桥面板结合,辅助墩与过渡墩间边跨为预应力混凝土主梁。全桥共有两个边跨合龙段,采用了顶推强制边跨合龙施工方案,通过顶撑系统将合龙口增大,吊装合龙段主梁后再缩小合龙口,实现主梁合龙。与常规工艺相比,成桥状态更符合设计理念,施工不受环境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19.
刘永满  王眺 《水运工程》2016,(5):149-155
港口混凝土结构常需采取一些特殊措施来提高结构的耐久性。近年来,试验室研究结果已充分证明采用硅烷憎水表面处理技术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可靠的,并且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施工质量对上述混凝土表面防护措施的有效性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科学评价现场硅烷憎水表面防护技术的施工效果是合理预测应用该技术的港口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前提。本项目现场调查分析了某新建码头混凝土结构硅烷憎水处理的实际施工效果(包括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硅烷浸渍渗透深度、内部钢筋自然电位等参数的现场详细调查),为港口环境下混凝土码头硅烷憎水处理的施工提供重要数据,并为硅烷憎水处理混凝土结构在海洋环境下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