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1984年第5期《奋勇闯“龙宫”》一文中,介绍了潜水员潘平祥等在莺歌海水下探寻美国石油钻井船“爪哇海”号的事迹。“爪哇海”号为什么沉没?当时不清楚,文中没有提及。现在原因调查清楚了,请看下文: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27日傍晚,北海油田南部被称为海上旅馆的“亚历山大·基兰”号钻井平台上发出两声巨响,接着就翻倒海中,15分钟后沉没在汹涌的波涛之中……海上旅馆北海油田位于挪威和英国之间,地处北海中央,北起达林油田,南至埃科菲斯克油田,长近千公里。海  相似文献   

3.
《游艇业》2008,(4):21-21
7月17日,10天前沉没的百年古帆船“金华兴”号被成功打捞,目前船体依然保存完整。在澳门拖轮公司“松兴”号的帮助下,“金华兴”号古式帆船被拖往珠海中富船厂接受修理。该船于7月8日在珠海香洲渔港沉没。  相似文献   

4.
近日,由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新胜利一号”自升式钻井平台在烟台交付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这是中集来福士交付的第七座自升式钻井平台。该平台由胜利石油钻井工艺研究院完成基础设计及详细设计,中集来福士完成施工设计及建造,设备国产化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2011年12月27日,建于2005年的56000DWT大型灵便型装运镍矿石船舶”皇后”号在菲律宾吕宋岛沉没,造成22人死亡。这是继2010年下半年45000DWT“建富星”号,56000DWT“南远钻石”号和50000DWT“宏伟“号沉没造成44人死亡之后的又一次严重事故,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镍矿石运输的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南海二号”是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属下的一艘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该平台长108.2m,宽67.36m,高120m,自重9887t,堪称海上巨无霸,已钻井130余口,为我国海上石油钻探立下汗马功劳。“南海二号”平台于2004年12月1日靠泊招商局工业集团属下友联船厂(蛇口)有限公司的码头修理,这是“南海  相似文献   

7.
刘义发  陈榨 《珠江水运》2009,(12):85-85
12月3日,无动力的“南海5号”大型钻井平台安全顺利靠上广州中船远航船坞有限公司龙穴岛基地3号泊位,进行生活区改装修理及全船大鼍舾装件拆换等枪修工程,预计工期为50天。这足广州港首次接修大型海上钻井平台。  相似文献   

8.
《航海》2009,(1):29-30
1963年4月10日,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NO593)在作深潜试验时突然沉没。这是美国发生的第一起核潜艇沉没事故。“长尾鲨”号是美同当时最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于1960年下水,1961年交付海军使用,耗资4500万美元。它的沉没使美国海军当局极为震动。海军当局不惜人力、物力,请来了“超潜蛙人”——“特里斯脱”,企图把它打捞起来,结果没有成功,只捞起几块碎片。  相似文献   

9.
《航海》2008,(6):12-12
巨轮“泰坦尼克”号沉没海底后,近百年来人们始终非常惋惜。鲜为人知的是,“泰坦尼克”号其实还有一艘姊妹船,曾于1916年也不幸沉没海底。目前科研人员发现,这艘邮轮由于在海底沉睡中未遭到严重破坏,有望被打造成一座海底博物馆,人们还有机会一睹它的“尊荣”。  相似文献   

10.
坐底式钻井平台具有构造比较简单,投资较少,建造周期较短等优点,特别适合在水深浅,海床平坦的浅海区域进行油气勘探开发作业。该文着重介绍了国内自行设计建造的“中油海3”号坐底式钻井平台的技术特点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泰坦尼克”号沉没后,英国政府专门成立遇难情况调查委员会对事故进行细致的调查处理,调查报告认为海难的原因包括:号称“不沉之船”的“泰坦尼克”号自视结构设计绝对安全,绝不会沉没,从而没有准备充足的救生艇;“泰坦尼克”号的设计也存在一些漏洞;而海上无线电通讯不畅、缺乏应急预案等因素使海难升级。  相似文献   

12.
《船艇》2002,(9)
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演习当中沉没了,关于沉没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库尔斯克”号沉没事件的内幕进行分析,也许有助于了解核潜艇沉没的真相。内幕之一:超大型鱼雷是罪魁祸首吗?  相似文献   

13.
祖乙 《航海》2009,(3):21-22
2009年4月5日14时55分,“东海救111”轮救助船员经过连续76个小时的艰苦努力,在救捞系统和远洋公司多位资深船长的合作指挥下,终于将国际超大型钻井平台“希望一号”由南通中海造船厂安全运送到启东连兴港,刷新了救捞系统大马力拖轮拖航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纪录。  相似文献   

14.
“这里的太阳最早升起”,在距上海418公里的东海“勘探三号”平台上,钻工们日夜紧张地进行着“武云亭一井”油气钻探。这座隶属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的“勘探三号”,是10年前由我国自已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海上半潜式钻井平台,它为祖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徐寿钦 《船艇》2001,(9):40-44
本文介绍我国自行研制的超浅吃水自升式钻井平台“港海一号”的概况、主要性能和创新点。本平台重量轻、吃水浅、设备齐全、性能优良,能在常规自升式钻井平台无法进入的0~2.5米海图水深极浅海海区内,在无冰期进行石油钻探作业。本平台是国家“八五”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其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了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徐华 《中国船检》2012,(4):32-35,112,113
100年前,号称“永不沉没”的豪华邮轮“泰坦尼克”(TITANIC)号首航便沉没于冰冷的北大西洋海底。这艘继埃菲尔铁塔之后最大的人工钢铁构造物是西方工业时代的伟大成就,她的沉没,不仅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1500余条生命的消亡.  相似文献   

17.
《船舶工程》2009,31(2)
大连船舶重工海洋工程公司与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海洋钻井公司签订协议,大连重工将为后者建造一座三桩腿的悬臂梁海洋自升式钻井平台“胜利10号”,合同金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是金融海啸以来大连船舶重工接到的首个订单。“胜利10号”钻井平台作业水深50m,最大钻井深度7,000m,具备钻井、固井和辅助试油等能力。平台总长75.21m、总宽53m、型深5.5m。  相似文献   

18.
8月17日,加拿大海军“罗贾纳”号护卫舰在加拿大太平洋舰队司令吉鲁阿尔的率领下,缓缓驶抵上海海军扬子江码头,开始对上海进行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这是加拿大军舰第4次访问上海,随舰来访的官兵共233人。“罗贾纳”号(FFH334)属于加拿大海军“哈利法克斯”级导弹护卫舰(因该级舰的名称均来自  相似文献   

19.
2020年4月17日14:30,上海港引航站团队密切配合,精心操纵,历经6 h,将“国瑞”(SINOOCEAN AUSPICIOUS)号JU2000E型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拖带船队安全引领至K101灯浮。这是继2月18日成功拖带同型号钻井平台“东方发现”(ORIENTAL DISCOVERY)号后,上海港引航站再一次助力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复工复产。《人民日报》曾于2月19日,在头版以“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复工一周,钻井平台交付”为题,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20.
近日,国际著名能源企业--荷兰皇家壳牌集团(Shell)发布公告,其与Seadrill签订租赁合同,租用Seadrill公司半潜式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Sevan Driller“希望1号”,用于巴西海上作业,这是壳牌集团首次租用中国建造的海上钻井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