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转向梯形机构的转向原理,在现有的条件下运用双前桥转向系统的转向特性,建立转向梯形机构的数学模型。最后针对某实车的双前桥转向梯形机构,用ADAMS软件进行了仿真优化,使转向梯形机构的性能得到提高,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如汽车在站台、码头等地方作业时,由于空间狭小,需要使用到转弯半径小、转向灵活的微型车。针对此种需求,论文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微型车四轮集中转向机构,通过CATIA软件DMU运动机构模块对该转向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转向机构满足微型车的转向要求;将该转向机构应用于实车上进行试验验证,试验表明该机构能很好地完成转向功能。  相似文献   

3.
以某车型转向机构性能开发为背景,充分考虑该转向机构的碰撞吸能机理,并合理应用LS-DYNA软件中的相关关键字,建立了用于碰撞仿真的转向机构有限元模型。为验证该建模方法的可靠性,依据GB 11557—2011《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仿真分析了人体模块撞击转向机构的试验工况,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转向机构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有效性,为转向机构的碰撞仿真提供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4.
汽车转向技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历史作了概要回顾,其中介绍了机械式转向机构、液压动力转向机构、电子控制液压动力转向机构和电动式动力转向机构的基本构成和实例,并展望了今后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EQ1141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加力装置和转向传动机构组成。转向操纵机构是驾驶员操纵转向器工作的机构,转向器是把方向盘传来的转矩按一定传动比放大并输出,转向传动机构是把转向器输出的力矩传递给转向车轮的机构,包括从转向摇臂到转向车轮的零部件。  相似文献   

6.
利用新的设计方法,对开发的某型双前桥载货汽车的转向机构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分别就转向梯形机构和转向摇臂机构进行了理论计算和ADAMS仿真,并对转向特性进行了优化。随后的道路试验证明,新设计的转向机构性能符合要求,新的设计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新的设计方法,对开发的某型双前桥载货汽车的转向机构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分别就转向梯形机构和转向摇臂机构进行了理论计算和ADAMS仿真,并对转向特性进行了优化。随后的道路试验证明,新设计的转向机构性能符合要求,新的设计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设计出合理的行星齿轮式转向机构,首先分析了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参数的影响;然后根据车辆动力学和四轮转向技术等相关理论,以零质心侧偏角控制策略为目标,分析了车辆在不同转向情况下前后轮的转角关系,确定了转向机构的设计参数;最后以某车辆为例,设计出合理的转向机构,建立了该车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了操纵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行星齿轮式转向机构能大大提高车辆低速时的机动性和高速下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姜书霞 《商用汽车》2014,(10):90-92
转向系统即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由转向控制机构、转向传动装置、转向车轮和专用机构组成。根据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要求和评价指标,以某款4轴汽车起重机专用底盘的动力转向机构为例,简述联阀半分置式液压助力转向机构的设计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0.
转向梯形驱动机构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及转向力均匀性有很大影响,需在设计时给予充分考虑。文中详细阐述了汽车转向梯形驱动机构的匹配分析原理,并对某车型转向梯形驱动机构进行了匹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应用Pro/E机构运动仿真模块进行运动仿真的工作流程.通过应用Pro/E机构运动仿真模块对双前轴转向传动机构进行匹配设计的实例,论述了商用车双前轴转向传动机构的设计理论要求、初步的传动机构实体建模方法以及转角特性分析方法、理论模型与实体模型的转角特性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实体模型的优化设计方法,并简要介绍了转向传动机构与悬架系统的运动十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推导出断开式转向梯形的左,右转向轮转角计算公式。提示出对实际转向特性曲线有影响的因素,并详细分析各因素对该特性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转向拉杆的受力进行分析及计算,校核、验算转向拉杆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4.
转向梯形及其驱动机构的布置对汽车车辆性能有决定性影响,本文对某车型转向梯形和驱动机构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转向梯形驱动机构的运动分析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向梯形驱动机构的空间布置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影响很大。本文以常见的非独立悬架结构为例,建立空间几何模型进行运动分析,提出同时满足"与前悬架运动协调"和"左右转向力均匀"两方面要求的转向梯形驱动机构优化设计方法。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
与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配用的转向传动机的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相比有其特殊之处,本文介绍了该转向传机构的结构特点和优化设计方法,给出了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和设计变量的选择范围,并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某六缸机货汽车的转向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合理性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对转向拉杆与悬架导向机构的运动干涉量进行调整,减小由于转向拉杆机构与悬架导向机构运动不协调所造成的跳动干涉;通过转向器的合理选择,优化拉杆折弯形状,提高整车可靠性的同时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汽车转向时各车轮的转向达到纯滚动而无滑动,使各车轮的转角有统一的瞬时转向中心,以SX3400型自卸汽车为例,对其转向梯形及杆系进行设计与计算。结果表明,SX3400型自卸汽车转向系设计合理,既减少了轮胎的磨损,又减轻了转向阻力,提高了汽车的机动性。  相似文献   

19.
滑柱摆臂式悬架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的优化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亮  高义民 《汽车工程》1996,18(6):365-369
本文应用空间机构运动学对滑柱摆臂式悬架进行空间运动计算,在此基础上对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的确定进行详细分析计算,编制了确定断开点位置的通用优化计算程序。与传统的平面作图法和平面解析法相比,本文考虑了更多的因素,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前轮定位角对汽车转向回正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薛立军 《汽车工程》2003,25(2):198-200
利用数学方法,通过将前悬挂系统简化为相关杆系,论述了车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和后倾角以及转向轮转角改变时对汽车转向回正作用的影响,并求出了使汽车具有转向回正作用时,上述有关角度之间的数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