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对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PK、LDH、GOT以及LAP活性作了测定。结果表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后当天和伤后第1天血清和脑脊液CPK、LDH活性以及脑脊液GOT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伤后当天的血清和脑脊液酶活性与急性颅脑损伤的脑损伤程度和患者预后则无明显相关(P>0.05)。故我们认为,外伤后早期血清和脑脊液CPK、LDH活性以及脑脊液GOT活性可作为急性颅脑损伤诊断的一项辅助指标,至于脑脊液酶活性对判断急性颅脑损伤的脑损伤程度和患者预后的价值尚待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 8 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 (CSF)肌酸磷酸激酶 (CPK)、乳酸脱氢酶 (L DH)、谷草转氨酶 (GOT)和亮氨酸氨基肽酶 (L AP)活性作了测定。结果发现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当天和伤后第 1天 CSF CPK、L DH和 GO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而 CSF L AP活性则升高不明显 (P>0 .0 5)。故提示脑外伤后早期 CSF CPK、L DH和 GOT活性可作为急性颅脑损伤诊断的辅助指标 ,并对急性颅脑损伤脑损伤程度和患者预后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PK、LDH、GOT和LAP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CPK和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GOT和LAPI活性升高不明显(P>0.05),至于血清酶活性对判断急性颅脑损伤的脑损伤程度和患者预后的价值有待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层析荧光改良法对84例脑血管病(CVD)和颅内肿瘤(ICT)患者脑脊液(CSF)中脑型肌酸激酶同功酶(Brain Type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BB)活性作了测定。结果表明,在CVD急性期和ICT患者的CSF-CK-BB活性均有明显升高,且以出血性卒中(HCVD)的升高最为显著,其次为ICT,而缺血性卒中(ICVD)的升高则相对较低;同时CSF-CK-BB活性升高与CVD和ICT患者脑损伤的程度、范围和预后相关,而与ICT的病理性质及瘤腔内坏死范围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凝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75例急性脑外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八项血凝指标 ,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伤后 2 4h内血凝指标检测结果与伤后 7d、1 4d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按伤情轻重以及有无迟发出血进行分组比较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损伤后血凝障碍主要发生在伤后 2 4h内 ,与脑实质损伤程度及迟发颅内出血密切相关。检测结果出现三项以上异常 ,对预测迟发出血有重要价值 ;D dimer血浆水平≥ 8mg/L时 ,可作为预后险恶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急性期血浆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后早期血浆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和规律。方法对 10 6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Ⅱ、Ⅴ、Ⅹ、Ⅻ进行检测。结果 ①GCS≤ 7的患者血浆所有上述凝血因子水平均异常 ,GCS >7的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水平仅部分异常 ;②上述血浆凝血因子水平延长与颅脑损伤程度相关 ;③上述血浆凝血因子水平均异常者死亡率较高。结论 血浆凝血因子尤其是Ⅱ、Ⅴ、Ⅹ因子水平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 ,可为判断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颅脑外伤病人伤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方法 17例急性颅脑外伤病人分为重症组(GCS≤8’)及轻症组(GCS>8’),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其伤后早期的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结果 在颅脑外伤后早期,两组病人的FT3均低于正常,以重症组明显;重症组的FT4、TT3及TT4水平均低于轻症组,而且重症组病人中TT3水平低于正常的病例数明显多于轻症组(P<0.05)。结论 早期颅脑外伤病人中,甲状腺激  相似文献   

8.
应用二维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仪早期动态监测颅脑损伤患者 ,以及早发现脑血管痉挛 ( CVS)。对 1 6 2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伤情 ,结合头颅 CT分为3组 :1轻中型无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组 ;2轻中型伴 SAH组 ;3重型组。在伤后2 4h内、3d、1周和 2周 ,分别检查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及大脑中动脉流速与同侧颈内动脉流速的比率。结果发现轻中型伴 SAH组 CVS发生率增高 ,病情恢复慢。重型组 CVS发生率亦高 ,且持续时间长 ,发生范围广。CVS伤后当天即可发生 ,高峰期为3~ 7d,持续期因伤情而异 ,一旦发生 CVS,可引起脑缺血 ,加重脑损害。提示颅脑损伤后要早期监测及早发现 CVS,并早期处理 ,以减轻脑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急性挫伤后,硬膜切开术的实施时机对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的脊髓挫伤模型,分别在脊髓损伤后立即、1、6、12h行损伤部位的硬膜切开减压术,观察对术后脊髓损伤空洞体积比、损伤长度以及神经功能恢复(后肢BBB评分)的影响。结果伤后立即及1h行硬膜切开组的动物,在术后28d时的后肢BBB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脊髓损伤空洞比及损伤长度也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伤后6h行硬膜切开组动物的后肢BBB评分虽然高于对照组(P<0.05),但却低于伤后立即及1h切开组(P<0.05);同样,脊髓损伤空洞比及损伤长度也小于对照组(P<0.05),但是大于伤后立即及1h切开组(P<0.05);伤后12h硬膜切开组动物的后肢BBB评分及脊髓损伤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脊髓挫伤后6h内行硬膜切开减压对减轻脊髓损伤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较明确的效果,在损伤1h内进行硬膜切开减压,则效果更明显;伤后12h行硬膜切开减压对减轻脊髓损伤无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及炎症因子IL-6、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影响DAI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可能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115例DAI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伤后至少6个月的随访结果,并将采集的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及其比值,ELISA法检测IL-6、IL-10水平,对免疫炎症指标及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AI后合并其他脑损伤、瞳孔改变、伤后昏迷时间及入院时GC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其他因素则与预后不相关。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是DAI后发生ARDS/ALI的危险因素,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与患者预后关系不大,而ARDS/ALI的发生则是影响DAI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IL-6增加与DAI后ARDS/ALI密切相关,可作为ARDS/ALI发生的预测因子,其水平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IL-10则在此过程中与ARDS/ALI不相关,且与患者预后无关。结论 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是DAI后发生ARDS/ALI的危险因素,IL-6可作为ARDS/ALI发生的预测因子。DAI后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其他脑损伤、瞳孔改变、伤后昏迷时间、入院时GCS评分、IL-6水平及并发ARDS/ALI。  相似文献   

11.
报告小儿外伤性帽状腱膜下血肿19例,失血量约为70~210毫升,其中6例并发休克。用穿刺抽血和加压帽式绷带治疗,效果差,其中8例穿刺2次,4例3次,1例4次。改用穿刺抽血戴石膏帽的方法后,治疗7例均一次成功,此法简便费用少,可在门诊施行。  相似文献   

12.
本院251倒闭合性腹部损伤中,合并胰腺损伤的15例,其术前确诊困难,术中发现其中陕头损伤3例,体部损伤6例,尾部损伤5例,挫伤1例。行胰床引流1例,修补8例,胰尾切除6例。作者认为上腹部挤压伤者,术中应常规探查胰腺。尤其术前腹穿抽出淡红色血性液者,应考虑胰腺损伤的可能。手术方式依损伤的程度作胰床引流、修补及胰腺部分切除,对于胰头部的损伤主张修补加十二指肠及胆总管减压,为预防胰瘘,术中应力争结扎主胰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血管痉挛与内皮素 1 (ET 1 )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颅脑外伤患者于伤后不同时期 (伤后第 1d ,第 5d和第 1 4d)分别采集静脉血、脑脊液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 - 1浓度 ,伤后第 5d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观察脑血管痉挛发生与否。结果 血浆与脑脊液ET 1水平变化呈平行关系。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浆、脑脊液ET 1水平明显高于脑血管无痉挛者 ,脑血管痉挛程度越重 ,ET 1水平越高。结论 血浆与脑脊液中ET 1水平升高可引起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了不同浓度(10~(-8)~10~(-4)mol/L)的亚硒酸钠、硒酸钠和硒蛋氨酸对体外培养淋巴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合成,ATP含量及GSH—px活性的影响,以比较3种硒化合物的毒性。结果表明3种硒化合物对DNA、RNA和蛋白质合成均有双相效应,在10~(-4)mol/L时亚硒酸钠抑制率高于硒酸钠和硒蛋氨酸(P<0.0001),ATP含量随硒浓度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3种化合物的毒性顺序为:亚硒酸钠>硒酸钠>硒蛋氨酸。在实验浓度范围内GSH—px活性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联合应用硫酸鱼精蛋白沉淀和蔗糖垫层超速离心,从感染鼠脑中纯化HFRSV抗原,纯化抗原用HRP标记,成功地建立了采用酶标记HFRSV抗原的IgM抗体捕捉ELISA法,即直接ELISA法,检测HFRS患者血清特异IgM抗体。与已报道的采用酶标记HFRSV IgG的IgM抗体捕捉ELISA法相比。二法敏感度相似,但直接ELISA法可减少一步免疫反应,并能完全避免类风湿因子的干扰。应用直接ELISA法检测临床诊断的HFRS患者血清87份,其中早期患者(1~5病日)血清37份,特异IgM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5%和91.8%。我们认为酶标记抗原直接ELISA法为HFRS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更为特异、简便快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Thebraintypecreatinekinaseisoenzyme(CK BB)incerebrospinalfluid(CSF)hadcloserelationswithheadinjury ,whichhadattractedpeople’satten tion[1] .However,therewerefewstudiesaboutthedi agnosisonheadinjuryvalueofCK BB ,andprogno sis .Inordertostudythediagnosisandpro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