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汽车客运站是汽车客运市场的源头,也是道路客运安全管理的前沿阵地和确保运输安全的重要环节。搞好汽车客运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建立道路旅客运输市场的良好秩序,维护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和减少重、特大道路客运事故的发生,保障道路旅客和客运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
汽车客运站是汽车客运市场的源头,也是道路客运安全管理的前沿阵地和确保运输安全的重要环节。搞好汽车客运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建立道路旅客运输市场的良好秩序,维护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和减少重、特大道路客运事故的发生,保障道路旅客和客运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3.
鉴于铁路大型客运站行车安全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从人员、设备、环境的角度出发,建立系统的事故树,然后再将其转换为Petri网模型.提出了利用Petri网的关联矩阵求解系统最小割集的方法,并计算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基本事件的临界重要度系数.以某车站发生列车冒进信号事故为例,建立了事故系统的Petri网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etri网能够更加清晰和准确地描述客运站行车事故过程,计算得到的结果反映了客运站目前的行车状况.  相似文献   

4.
在客运企业安全管理中,有关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颇为健全,为何却时而事故频发、时而平安无事。一句话,行车事故的诱因与成因纷繁复杂,它既涉及到人、车、路的管理,又包含着偶然性于必然性。籍着自己多年的安全行车管理的经验,在众多诸因素管理中,我认为要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抓行车安全管理关键点在于过程监管。  相似文献   

5.
我国道路客运安全基础较为薄弱,特别是长途客运班线、旅游客运等安全监管难度大、事故风险高领域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群死群伤事故的风险日益增长。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类事故的发生率是各界人士都关心和在意的一个课题。从驾驶员基本情况、驾驶员可靠性、驾驶员生物节律、驾驶员安全档案和驾驶员所受教育程度等几个角度分析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建立了长途客运班线、旅游包车运输驾驶员安全运输风险因素体系,并采用基于层次分析的变权排序法确定了各级风险因素的权重分配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班车客运事故屡屡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就班车客运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超长途客运和三级以下山区公路客运等事故多发的问题,从管理和技术角度提出了班车客运的安全管理对策。[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广州天河汽车客运站是广州主枢纽第一家客运站站场,也是国家交通管理部门核定的一级站场。该站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1997年1月建成投入使用,首期投资1.4亿元建成的客运大楼占地3千多平方米,客运功能面积近6000平方米,客运大楼集客运服务、行车服务、办公和商贸等功能于一体。车站主停车场面积2万余平方米,可供200多台候发班车同时停放,发班卡位60多个,  相似文献   

8.
马安云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10):339-339,341
近年来,班车客运事故频频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通过就班车客运安全现状分析,并针对超长途客运和三级以下山区公路客运等事故多发的问题,从管理和技术角度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针对铁路客运站行车事故致因过程的动态性以及事故原因的模糊性,提出了一种Petri网图形建模同模糊控制理论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根据具体的事故产生式规则,建立了行车事故的模糊Petri网模型,进一步又将神经网络的BP算法引入到模型参数的学习中,通过给出的模糊推理算法,推理计算出事故的主要原因及可信度.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某客运站行车事故分析中,结果证明了其在事故分析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专业从事客运服务的公交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安全.路口行车事故一直是困扰公交发展的问题,需认真应对,加强管理,找准症结,才能有效遏制路口交通事故的高发.  相似文献   

11.
集装箱码头前沿交通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深入分析现代集装箱专用码头前沿交通流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一个集装箱码头前沿交通流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数值计算,分析了集装箱拖挂车在前沿的滞留时间与作业的集装箱岸桥数量比的关系,仿真研究了集装箱拖挂车在前沿的滞留时间与码头前沿宽度的关系,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利用这个模型可以评价码头前沿交通流状况,从而为码头设计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终端区空中交通流参数模型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机场终端区空中交通流参数的时空特性及演变规律,可为缓解终端区交 通拥挤,优化管控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采用数理推导和仿真演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基 于元胞传输模型建立了终端区进场交通系统模型,阐明空中交通流的速度、密度和流量三 项基本特性参数相互关系及影响要素;然后运用Netlogo仿真系统对增量后的进场交通流 的宏观涌现行为进行模拟,推演空中交通流基本参数的变化趋势,并进行敏感性分析;最 后,采用基于空管实测数据拟合的交通流参数关系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 建立的交通流参数模型符合实际且对终端区交通态势的判断具有应用价值,终端区空中 交通流基本参数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并随飞行程序、管制间隔、管制策略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3.
大城市中心区客运交通换乘枢纽选址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慎  田锋 《交通标准化》2007,(4):127-132
在分析影响枢纽选址规划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枢纽为城市客运交通需求走廊上行区范围内服务的人口和就业岗位最大为基本出发点,建立中心区客运交通换乘枢纽选址规划模型,该模型可为中心区客运交通换乘枢纽布局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郭华  袁倩倩 《城市交通》2010,8(2):55-60
为了满足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需求,确保实现枢纽的交通功能,须对其进行良好的外部交通组织设计。以北京市北苑客运交通枢纽为例,通过研究其功能定位和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特征,利用现状和规划路网条件,将交通组织与枢纽建设规模、枢纽规划用地布局、建筑布局相融合,提出了"枢纽优先、公交优先"、"车、人分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一体化"的枢纽外部交通组织方案,以有效保障枢纽外部人、车出行的需求。最后总结了客运交通枢纽外部交通组织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综合交通枢纽外部区域交通标志的设计与设置将影响驾驶员对路径的选择,从而影响枢纽的运营效率。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成都双流机场T2航站楼外部区域交通标志的有效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影响T2航站楼外部区域的交通标志有效性的最主要因素是标志信息准确性、标志连贯程度、标志设置和驾驶员遵从标志指示的服从度。T2航站楼外部区域的标志信息准确性和标志设置的问题较突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用eM-Plant开发了一个面向对象的仿真模型,详细介绍了仿真模型中各模块的作用,模型中对象的划分方法、控制方法以及模型仿真参数的设置,并利用该模型模拟了某新建集装箱码头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其年吞吐量、岸桥利用率、交通流量等仿真数据,验证了其交通规划的合理性,用实例证明了使用eM-Plant分析、评价港口物流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大型机场陆侧交通方式复杂多样,如何合理设计陆侧交通,实现陆侧交通与航站楼的顺畅接驳成为影响机场能否高效运转的重要问题。文章针对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现有交通接驳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将交通接驳紧密融合到陆侧交通设计过程中,提出实际性的交通接驳优化方案,确保新建陆侧交通系统更加顺畅便捷。  相似文献   

18.
互通立交出口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部是高速公路与地面衔接道路交通流转换的枢纽,研究其渠化设计方法对优化互通立交及其周边路网的交通流运行状态,提高区域路网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上跨式互通立交出1:3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部的交通流运行特性,然后提出了典型互通立交出口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部的渠化设...  相似文献   

19.
中小城市由于拥有不同于大城市的城市特征及交通特性,公共交通在交通管理及线网规划方面也与大城市不同。在此基础上,从中小城市公交系统规划中的线网、场(厂)站规划及相关规划和管理几个方面出发,重点分析探讨中小城市公交线网的车辆配置数、场(厂)站用地保障、建设及管理,以及公交规划同相关规划间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熊倩  李雪 《城市交通》2013,(6):75-79,42
中国高铁枢纽设计工作普遍缺乏一个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建筑师对于以交通功能为导向的枢纽设计缺乏经验,同时相关部门之间缺乏高效的沟通与协作。总结了中国在高铁枢纽设计过程中面临的管理和技术挑战,提出建立由业主、规划部门、建筑师、交通咨询顾问、运营管理者和投资商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深入探讨了协调机制在枢纽设计原则和交通分析中的体现,并以换乘比例的确定和仿真分析为例,说明协同机制在交通分析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