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文在借鉴国内外运行速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与《双车道公路路线运行速度设计方法》中运行速度测算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新的运行速度测算方法(流程);并在江西省宜春至安福二级公路进行了实际验证与工程应用。该方法为双车道公路的运行速度测算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为其他类似项目的安全评价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直线段运行速度模型,针对直线段运行速度现有模型存在的一些不足,首先通过调查实验研究了车辆在不同长度直线段上的加速度变化特征,表明直线段上车辆的加速度与直线长度、进入直线时的初速度以及期望速度有关,采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直线段加速度模型.其次通过运动学理论进一步研究了直线段长度、初速度、加速度以及期望速度与运行速度之间的关系,结合调查数据建立了直线路段的运行速度模型.最后通过实地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论表明所建模型的适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双车道二级公路纵坡段车辆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双车道二级公路不同坡度、坡长纵坡的大量运行速度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得出车辆运行规律。通过研究纵断面要素(坡度、坡长)与车辆运行速度的关系,确定自变量参数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小车上坡、大车上坡在坡中和坡顶以及小车下坡、大车下坡在坡中和坡底的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车辆运行速度随坡度增加而减小,其变化的幅度受坡长影响;预测模型分别通过了回归等式的显著性检验、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和回归等式应用准确度的检验,所有模型的相对预测误差平均值均小于5%,建立的回归模型精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4.
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计算与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双车道公路车辆运行速度的观测和行驶特性的分析,研究并提出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计算方法和预测模型.通过对国内外公路行车安全性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提出以速度变化率为主的双车道公路安全性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以填补我国《公路建设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在这方面的空白.实际应用表明其评价结论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5.
叶莉  王丽  罗满良  赵永国 《公路》2008,(9):53-57
在详尽的文献检索基础上,通过对国外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领域研究成果的分析与评价,为我国双车道公路路线运行速度设计方法的研究与模型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目前双车道公路安全平面线形安全设计与评价缺乏科学可靠的方法问题,从几何设计标准以及双车道公路平面线形指标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出发,提出以平曲线半径和曲率变化率作为平面线形安全评价的几何指标,通过运行速度反映几何指标与事故关系。基于双车道公路不同平曲线半径下大量运行速度实测数据,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到了运行速度分布规律,建立了双车道公路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基于运行速度一致性评价标准和跟驰理论,将曲线间直线长度区分为独立直线和非独立直线,对于非独立直线,曲线与曲线的关系是安全评价的控制因素;对于独立直线,直线与曲线的关系是安全评价的控制因素。提出了基于运行速度和直线独立性分析的平面线形安全性评价程序,可用于指导双车道公路安全设计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分析了汽车专用双车道公路路段上快速车(如小客车)的延误、速度等现象,推导并建立了计算它们的数学模型。根据模型对不同交通量及不同禁止超车区长度下快速车的延误、速度等作出了定量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海南省国道G224海榆中线交通事故特征的时空分布分析和事故形态分析,得到双车道公路事故与速度特征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在综合分析车速与事故方面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小型车速度离散率的概念;基于海榆中线3年的事故统计数据及多处事故路段的连续车速观测统计数据,建立了大小型车速度离散率与事故率的关系模型,据此给出了大小型车速度离散率表征的具体路段事故状况评价标准。结果表明:大小型车速度离散率与事故率之间存在相关性,其相关模型采用指数分布拟合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双车道公路自由流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流速度是通行能力分析的基础,文章通过充分分析河北,河南的观测数据,确定双车道公路自由流速度的数学模型,并对自由流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孙艳霞  周荣贵 《公路》2007,(7):109-112
自由流速度是分析通行能力的基础。用仿真的方法对山区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进行分析,必须建立各因素对自由流速度产生影响的仿真模型。首先利用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实测数据对自由流速度模型进行了标定,然后通过仿真程序对这些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仿真模型的运行结果与实测数据相比,误差大部分在10%以内,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国内近几年逐渐成熟起来的机械化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工艺。由于其先进性和规模性,施工出业的混凝土路面质量优良,已经在全国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而二级公路特别是山岭重丘公路采用滑模摊铺施工混凝土路面,尚未得到足够的应用,其原因是二级公路路线标准存在着纵坡大弯道多的特点,造成机械摊铺困难。阐述在江西323国道瑞金至江口段采用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成功解决小半径大超高弯道施工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双车道公路的经济分析问题,介绍加拿大阿尔波特省运输局所进行的关于驾驶舒适费的研究,测试结果以及计算舒费用的模型,鉴于双车道公路交通量上升所导致的服务水平下降的情况,国外有关专家于1985年就建议在道路用户费中增中计算舒适费,为此,该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标定了双车道公路的驾驶舒适费的概念性模型,同时详细讨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兵  陈炽昭 《公路》1992,(7):17-21
一、前言近些年来,高等级公路在我国迅速发展,它要求路面宽敞,路线顺直,在穿越山区时,就需要开凿隧道;在城市的近郊和市区,也常以隧道来避免平面交叉和穿过江河.目前,地下工程施工的“新奥法”(NATM)已广泛应用.近期作者主持了《七道梁双车道公路隧道  相似文献   

14.
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在分析双车道公路超车特性的基础上,将超车过程划分为超车意愿、超车条件、超车行为、超车中止强制回车4个步骤,建立了超车模型。选用超车率、超车次率和区间平均速度作为验证指标来对比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结果符合误差范围,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应用模型进行仿真试验,通过分析得到的超车率一流量关系,发现该关系曲线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且呈现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随着双车道公路流量的增加,超车率逐渐增大至最大值。后一阶段流量增加而超车率不断下降,当流量达到2900pcu/h以后,超车率几乎为零,以此作为临界点,推荐我国标准2级双车道公路的双向通行能力为2900pcu/h。  相似文献   

15.
双车道公路路侧净空与街道化对运行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条双车道公路直线路段进行调查,获得了路侧净空与车辆运行速度的关系;以基准道路条件建立了路侧净空对运行速度的影响模型;采用R语言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了街道化路段运行速度、建筑物距离和正常路段运行速度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采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建立了街道化对运行速度的影响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运行速度与路侧净空之间存在对数关系;街道化路段运行速度与建筑物距离相关性很强,而与正常路段运行速度相关性很低。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宜春至安福二级公路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二级公路运行速度的理念,对本公路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完善设计,总结经验,为以后的二级公路设计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双车道扩建4车道后的安全影响,选择某平原区域内条件类似的双车道公路和4车道公路为研究对象,对其安全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整体安全性、事故分布特性、公路条件安全影响等方面。分析结果表明,平原地区4车道公路平均事故水平高于双车道公路,事故在地点特征、形态和车型分布等方面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在现有双车道公路运行车速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利用Matlab工具箱中的BP人工神经网络,根据实验路段的运行车速实测数据,通过反复训练,建立了双车道公路运行车速与平面线形要素之间的神经网络关系,得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新的双车道公路运行车速预测模型,以用于新建双车道公路的线形设计中,在设计阶段考虑交通安全因素,从而提高线形设计的质量。同时,该模型可用于已有双车道公路的运行车速预测,根据预测车速值,对线形设计质量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改善及预防措施,提高双车道公路线形的安全性。在应用中发现,建立的运行车速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双车道公路线形连续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公路线形连续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基本要求,以运行车速为中介,提出了相邻路段运行车速相协调的路线设计理念,并参考国外双车道公路及国内高等级公路线形连续性评价标准,提出了双车道公路线形连续性评价标准。经实例分析,证实所提标准较为合理,从而为设计和改建双车道公路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分析结果,讨论了该路段事故多发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此外,从驾驶员行驶舒适性的角度对线形的舒适性作出了评价,并提出了双车道公路线形舒适性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二级公路事故多发的现状,分析平原区某二级公路的事故多发路段,总结了二级公路直线段和曲线段的事故特性,从人、车、路三个方面分析产生交通事故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