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明威与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文学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作家,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与把握美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深入理解创作文本的主题,颇有价值。本文略论了两位作家创作主题的共通之处在于:都继承了英美文学对人的悲剧命运进行阐释的传统,都有着强烈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情结,都有着强烈的关注人命运的道德感。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海明威创作多与自身丰富的经历有关。他取材范围的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主题深度的开掘。因此其悲剧主题往往是与社会历史、社会环境相冲突而引发的,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冲突,是性格的悲剧。福克纳是一位“纯粹”的美国作家。他文本取材的范围很窄。却更有利于对悲剧主题的深入开掘。福氏的悲剧主题与悲剧冲突是心灵层次和命运层次上的。更多的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与土地、与灵魂本身的矛盾与抗争。是人性自身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欲望”与“宿命论”——解析哈代创作中的悲观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代的小说中浸透着一股浓郁的悲剧气息。透过这层浓郁的悲剧氛围,我们可以感知哈代的生命悲剧意识。但这种悲剧意识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与哈代所处的历史背景、生活环境以及他本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密切联系。本文拟从人类的欲望、叔本华的生命悲观哲学、宿命论等角度来解析哈代创作中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3.
雅斯贝尔斯基于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通过对悲剧结局的多层次分析,探究了人类生命悲剧的必然性和悲剧的终极内涵。本文从雅斯贝尔斯的悲剧哲学出发,论述了雅斯贝尔斯悲剧观中关于悲剧的结局和悲剧的终极体验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莹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1,20(5):118-121,148
本文对司汤达的创作思想、美学信条及代表作品《红与黑》作为较为详细的分析论述,从而阐明了他对人类文学艺术的重要贡献及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是尼采美学和文艺思想中两个最重要的范畴。酒神艺术被他视为表现世界和生命本原的艺术。音乐在酒神艺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它孕育了抒情诗和悲剧这两种酒神艺术,悲剧的悲剧性就是由音乐精神产生的酒神智慧的象征表现。悲剧的功能是给人生以形而上的慰藉和对现实的超越,它是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不只是要摹仿自然,更是要对自然现实作形而上的补充,它的根本作用是要超越和征服自然——这是尼采最基本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6.
论司汤达与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1,20(5):118-121
本文对司汤达的创作思想、美学信条及代表作品<红与黑>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论述,从而阐明了他对人类文学艺术的重要贡献及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於梨华的<梦回青河>被称为"民国时代的<红楼梦>",该作对<红楼梦>思想精神有着明显的继承,但更多的是变异了的彰显人性悲剧的现代版的<红楼梦>,并且又是受20世纪40年代存在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白鲸》以大题材、大手笔展示了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毁灭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作者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思考。本文从作者的悲剧,作品的悲剧意义及悲剧意义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长期以来人们都以西方的标准来讨论中国的问题,而没有注意到中国传统悲剧意识具有“内向性”特征,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悲剧意识是存在的,但其冲突性比之于西方及中国近代悲剧意识较弱一些,并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戏剧中的“大团圆”结局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团圆”实质上表现了人民在痛苦的现实中对“善”的追求,是“中和之美”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李渔和莱辛在戏剧理论中都提到了市民化、通俗化的主张,比较这两位东西方艺术家的戏剧美学特征,对于了解和拓展古典戏剧美学的研究,能够提供更多的视角;本文认为,李渔和莱辛共同致力于戏剧通俗化的主张和实践,李鱼注重于戏剧艺术的表演层面,莱辛则更具有内在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1.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价值,通过对照悲剧理论,从其动画电影的整体氛围、人物形象和不圆满的结局三个角度出发,对其电影的悲剧性做一解读,由此进一步阐释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悲剧性特色,从而达到从美学视角探讨其艺术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茅盾擅长以经济视角创作小说。他为什么关注“经济”?他的小说怎样写“经济”细节?他的“经济”细节究竟写得如何?本文从“经济”视域进一步解读茅盾20世纪三十年代小说创作,认为茅盾细腻的“经济”描绘文字,正是他构建真实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厦的基石。茅盾缜密、精细的经济细节,逼真描绘了那一时代人们生活的挣扎,取得了极强的艺术效果,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思考空间,蕴含着深沉的理性意识和悲剧力量,而这正是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机动车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拥堵,为城市经济、居民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交通7+1论坛”第二次理事会会议围绕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主题,以北京市为案例,分析了北京城市交通的现状、问题与趋势,阐述了构建新北京交通体系的目标和战略措施。针对城市交通结构、公交优先、信息技术、需求管理等问题,探讨了应用复杂系统理论方法解决交通问题的思路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再论《红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初美国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红字》的主题源泉,19世纪上半叶美国的艺复兴运动为《红字》提供了人物原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成为霍桑创作技巧上借鉴、仿效的样板。再论《红字》旨在揭去《红字》的最后一层面纱,为喜欢该作品的中国读提供解读,为中国的外国学研究园地增加一道历史批评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朱执信的历史观学术界没有专门著述.朱执信历史观中含有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成分,唯物史观的主要内核在其思想中都有较为清晰地反映.他思想中的阶级斗争观点,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并建立自己政权的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的观点,以革命手段铲除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组织等的观点,是其思想中最富革命性的因素.对他的历史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俞樾的学术观、文学观和戏曲观具有某种同构性,在学术上俞樾为东南朴学大宗,膜拜郑玄的治经方法,并且私淑王念孙、王引之父子。而在文学上,则瓣香白居易,主张流丽轻浅的文学风格。俞樾的这种文学主张贯穿在他的诗文乃至戏曲小说创作中,形成隽永、含蓄而清新流丽的风格。而在文学内容上则严格遵守传统儒家的教化伦理,其小说和戏曲有着浓厚的说教意味,甚至出现了以经学为戏曲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英语写作中对称式写法所蕴含的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介绍了对称式写法的概念内容涉及主题思想、细节和写作结构等方面,并以一个具体实例加以说明;接着论述了在英语写作中对称式写法所蕴含的美学及其对读者产生的影响;最后总结了对称式写法的优点及应用对称式写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审美主义是在近现代西方出现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上的审美一元论思想。受其影响,我国新时期学理论具有关学化倾向,在审美体验论、审美感性论、审美形式论、审美超越论、审美本质论等理论环节上显示出审美主义之审美一元论和感性本体论的倾向。反思新时期学理论的审美主义局限,对于推进我国学基础理论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戴望述略     
戴望是晚清咸丰同治年间的一位学,虽享年仅三十七岁,却给近代学术化史留下了颇具争议的足迹。由于研究材料的零散缺佚,这个人在许多方面还是一个谜,从而使人们难以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他的学术成就和思想是非。本试图通过史料的钩稽和戴望遗的研究,对戴望的身世经历和思想学术作一个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