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涉及其整体强度和使用寿命,对道路的水稳定性进行正确评价,进而从结构设计、材料制备和施工工艺诸方面提出相关提高的措施,对于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损害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之一,对路面的安全性能影响很大。只有采取科学、正确的预防和处治措施,才能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我国公路沥青路面修筑工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许多道路在使用一年左右后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损害。针对沥青路面水损害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防治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介绍了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现象及其成因,结合设计和施工两方面提出预防路面水破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沥青路面水损坏是沥青路面主要病害之一,从水损坏的成因入手,对水损坏进行了浅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水损坏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沥青路面水损坏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对怎样防护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沥青路面产生水损害的原因,分析了水损害的机理,并从路面结构层设计、材料选择及施工控制、养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机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沥青路面水损害的特点,揭示了沥青路面水损害的机理,并介绍了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水损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水损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水损坏是沥青铺装层的主要病害之一。分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发生水损坏的原因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水损害的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水损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沥青路面水损害机理与原因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影响水损害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重点所在,从而有利于病害维护。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的损坏问题,设计了复合试件,进行了层间浸水及冻融直剪试验.通过路表水-车轮-路面系统模型,发现动水压与车速的2次方成正比,当行车速度分别为80,100,120 km/h时动水压分别为0.246,0.385,0.554 MPa.试验表明:浸水时间越长层间结构越容易发生破坏,24 h浸水、48 h浸水试件分别比未浸水试件的强度降低了50%,64.6%;层间静水的冻融作用可导致层间结构强度降低,冻融后的试件比未冻融的强度降低了58.8%.总之,层间水的动压、浸浴及冻融作用削弱了层间的粘结强度,最终将导致加铺层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从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分析水破坏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峰 《交通标准化》2012,(12):141-142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病害——水损害是许多公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公路工程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应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高度重视.鉴于此,结合工程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和防治措施,以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从面层进水、结构层排水、沥青的剥落、不合理施工及养护等方面分析沥青路面水损害的成因,从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今后的道路施工和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杜龙义 《交通标准化》2014,(15):246-248
结合实践经验,分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的类型和成因,介绍常见的几种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运国 《交通标准化》2012,(17):124-127
国际上将车辙分成结构性车辙、剪切性车辙和磨损性车辙三种形式。还有一种国外很少发生、在我国却比较常见的形式是由于公路施工时没有充分压实,致使通车后第一个高温季节混合料继续压密而形成的。矿质材料性质、集料含泥量、沥青性质、沥青混合料级配、沥青混合料剩余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混合料密度、车辙试验温度、基层、面层强度不足都是产生车辙的重要因素。防治车辙,主要从路面基层类型选择与施工控制和沥青混凝土组成与施工控制两方面着手,但不能只局限于技术的突破或材料的更新,还需要依靠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