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点火提前角控制 ①发动机点火提前角特性 ECU控制点火系是将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值首先储存在一个控制单元中.而发动机在实际运行时.由系统的ECU根据运行的负荷与转速的实际信号.在所储存的点火特性中取出适应该工况下的点火提前角数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点火提前角控制,也称为点火正时控制。对于现代汽车而言,最佳点火提前角不仅要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达到最佳,而且还必须使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量最小。  相似文献   

3.
点火提前角过大或过小均会使汽油机的功率下降,理论和试验表明,使汽油机临近爆震燃烧的点火提前角为最佳的点火提前角。目前,一般采用分电器点火提前调节装置和微机控制点火提前调节系统来调节点火提前角。  相似文献   

4.
汽油机点火系统电子控制的核心问题是点火提前角电子控制,即点火正时。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增加点火提前角,即提前点火,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但是会增加HC、CO和NOx排放,并可能造成爆震。所以,现代电子控制发动机都对点火正时实行电子控制。而且,越来越多的汽车发动机开始采用无分电器点火系统。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基本点火提前角的BP神经网络生成方法仿真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素云  胡宁  陈志恒  吴训成 《汽车工程》2006,28(7):634-635,642
对应用BP神经网络求取汽车ESA基本点火提前角的方法进行了仿真和评价。在分析考虑基本点火提前角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基本点火提前角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将仿真得到的结果与插值法进行比较。从比较的结果可知,BP神经网络的控制效果要优于传统的线性插值法。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 ECU控制点火,ECU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ECU需要计算发动机在不同工况、转速时的最佳点火时间(点火提前角);  相似文献   

7.
利用检测单缸发动机瞬时转速的波动来确定发动机负荷的方法,研制出一套摩托车发动机数字点火系统——点火调试仪。结合单缸CG125发动机台架试验,标定得到CG125发动机最佳点火提前角与转速、瞬时转速波动的外特性图(MAP),标定结果证明该关系符合最佳点火提前角与转速、负荷的变化规律,能较准确地反映最佳点火提前角与转速、负荷的关系,可以实现对发动机点火提前角转速和负荷的二维控制。  相似文献   

8.
在1台改装的JL465Q5天然气发动机上进行了点火提前角对HC,NOx,CO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理论过量空气系数附近,相同过量空气系数条件下,CO排放量随点火提前角变化不大,HC和NOx排放随点火提前角增大而升高;稀燃时,点火提前角对排气中各成分的影响减弱,CO和HC排放几乎不随点火提前角变化而变化,NOx排放随点火提前角增大略有升高。在试验转速及负荷条件下,点火提前角对排放中各成分的影响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摩托车点火提前角对摩托车性能有较大影响,其中对摩托车NO。排放量的影响最大。随着点火提前角的增大,NO。排放量也相应增加,为控制NO。的排放量,点火提前角必须尽可能小;另一方面,随着点火提前角的变小,发动机功率也变小,发动机动力性变差,进行电喷标定或摩托车点火器设计时,必须两者兼顾,从而找出一个最佳的点火提前角。  相似文献   

10.
磁电机点火能量和点火提前角是研究摩托车发动机性能的必要参数,其测量方法很多。本文在常规测试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多点积分和相对参比测试的方法,实现对磁电机点火能量和点火提前角的高精度测量,并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自动测试。  相似文献   

11.
现代摩托车一般采用点燃式内燃机,需要用火花塞点燃压缩后的可燃气体才能做功。因此摩托车上面就有个专门用来点火的器件——点火器。 点火器是发动机工作的枢纽,它的结构和设计将决定发动机的工作效率。点火时间的准确度和输出高压火花强度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启动性能、输出动力和单位燃油消耗量。 点火器分类方法较多,按照产生点火高压的方式分为有触点白金点火、电容放电点火(CDI),晶体管电感放电点火(PEI);按照点火时间输出控制方式分为固定提前角点火、机械控制提前角点火、电子模拟控制提前角点火、电子数字式控制提前角点火;按照使用电源分为磁电机交流点火和蓄电池直流点火。 现在国内摩托车用点火器是按上述分类工作方式组合设计的,虽然设计的组合方式很多,但在市面比较常见的点火器只有下面几种: 采用直流、固定提前角的有触点白金点火器。代表使用车型:上海产XF250。 采用直流、机械控制提前角和有触点白金点火器。代表使用车型:长江750。 采用交流、电子模拟控制点火提前角点火的无触点电容放电点火器。目前国内的大部分车型都使用此种点火器。 采用直流的、电子模拟控制点火提前角的晶体管电感放电点火器。代表使用车型:GS125。 摩托车点火器需要在合适的时候给发动机提供足够的点火能量和精确的点火时间。控制点火时间的技术越完善,点火器性能就越高。目前通行的电子模拟控制点火提前角的设计存在着控制不够精确的问题,使点火器性能无法发挥到极致。由电脑控制点火时间的数字点火器不仅解决了点火时间精确的问题,而且能提供超强的点火能量,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点火器性能得到根本改善,定会成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点火提前角优化对汽油机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对比分析了点火提前角对汽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不同的影响,以优化点火提前角为出发点,探讨如何提高汽油机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3.
熊树生  金晖 《汽车工程》2001,23(4):255-257
汽油车改装成汽油/LPG双燃料车后,由于汽油和LPG的物化性质和燃烧特性有较大的差别,因而使用同一个点火提前角是不合理的。本文以桑 塔纳LX型轿车发动机为对象,通过台 试验得出燃用LPG时的最佳点火提前角,在原车点火系统的基础上,研制出一套能根据不同的燃料自动切换点火提前角的点火装置,该装置在台架和整车道路试验中都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验研究了点火提前角对直喷汽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依据发动机实际运行情况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研究了外界因素对直喷汽油发动机最佳点火提前角的影响,给出了各因素对直喷汽油发动机最佳点火提前角相应的修正补偿,结合目前实际运用中对汽油发动机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提出了一种对直喷汽油发动机最佳点火提前角的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可更简单,更精确,更有效地实现对汽油直喷发动机的最佳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电控发动机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点火提前角的大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油耗、排放等性能指标,文中分析了点火提前角的影响因素,介绍了电控发动机最佳点火提前角的确定与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6.
缸内直喷CNG发动机点火提前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4气门4缸车用汽油机改装为缸内直喷CNG发动机,在发动机台架试验及燃烧过程试验基础上,对发动机的充气效率、点火提前角进行了基础标定,并分析了发动机的点火提前特性.研究表明:发动机采用缸内直喷,输出扭矩对点火提前角变化敏感;随着点火提前角增大,发动机最高燃烧压力升高,出现最大燃烧压力所对应的曲轴转角逐渐靠近上止点,发动...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采用电控多点顺序喷射系统的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采用改变原汽油机点火基准信号的方法,实现发动机使用CNG时点火提前角的增大,通过台架试验,定量研究点火提前角对其排放性能和动力性能的影响,确定点火提前角的调整方案,依据此方案设计了基于PIC单片机技术的点火提前控制器,有效提升了两用燃料发动机燃用天然气时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8.
5初步试验结果及分析 5.1点火提前角对直喷发动机的影响 转速为4500r/min,节气门10%、50%及100%开度时点火提前角θ(喷油量G和喷油提前角φ保持不变)对油耗和HC的影响如图9所示,图中ge为燃油消耗率。可以看出,点火提前角对油耗的影响趋势大致是一条U型曲线,在一个合适的最佳角度下油耗最少;而在点火提前角不是特别大的时候,它对HC和CO的影响不大。这是因为当点火提前角非常小时,后燃严重;而当点火提前角太大时,缸内燃烧大部分在上死点以前就完成了,从而活塞消耗的压缩负功增加,使得油耗升高。但是若点火提前角太大则会引起爆震从而使HC升高,随着点火提前角的增大,缸内温度上升,NOx就会相应升高,不过总的水平很低。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车用汽油机点火智能控制的有效方法,对CS492Q汽油机进行台架实验,在得到汽油机性能与点火提前角关系的基础上,以汽油机曲轴转速变化量和转速相对于点火提前角增量的变化率为模糊输入量,点火提前角增量为模糊输出量,建立模糊控制器,对汽油机点火正时进行模糊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控制技术调节汽油机的点火正时,对汽油机的各种工况都有较好的控制精度,对变工况过程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由净压力2次导数最大值所在曲轴转角是否在上止点可以判断发动机是否处于最佳点火提前角下工作,通过与由发动机输出扭矩确定的最佳点火提前角相比较,证明净压力2次导数最大值方法可以精确地确定天然气掺氢发动机的最佳点火提前角。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掺氢比的增加,应该推迟最佳点火提前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