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中心地区单向交通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国晓  杨涛  陆原  郭晟 《城市交通》2006,4(5):50-54
在城市中心区道路建设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道路运行效率是缓解中心区交通矛盾的必然选择.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单向交通的特点,并总结了单向交通的系统模式和基本要求,进而提出了中心区单向交通组织的基本原则.在中心区现状交通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单向交通方案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中心区实施单向交通的建议,对我国大城市中心区交通改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单向交通在提高车辆行驶速度,减少行程时间延误和缓解交通拥挤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目前国外单向交通研究前沿是单向交通安全性和单向交通规划方法,并强调应用仿真软件模拟;分析了国外单向交通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新进展,在国内单向交通发展实际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交通组织原则,提出我国单向交通未来发展和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单向交通组织具有缓解交通拥堵、便于实施的优势,但由此带来的绕行、末端压力等交通负担可能会降低更大范围内的交通效率.因此,有必要基于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的功能及特点,开发出对道路单向交通系统进行方案比选与仿真评价的具体方法,并在西安市唐延路单向交通系统中进行实践.首先对比现状交通与实施单向交通组织仿真模型中的交通效率,证明实施单向交通组织可缓解交通拥堵.其次,针对仿真模型中存在的冲突点提出改善方案.最后,通过方案比选获得最优交通组织方式.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直观、定量、准确地模拟并优化单向交通组织中的单行定向、系统末端交通设计、系统信号控制方案设计及交叉口渠化等设计环节,为单向交通组织方案设计、比选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单向交通组织是一种利用现有道路资源提高道路网运行效率且经济有效的交通组织措施.首先总结国内外单向交通组织发展历程和实施经验,得出高密度路网是实施单向交通组织的必要条件,然后分析重庆市主城区不同形式的单向交通组织运行状况截然不同的原因,得出路网密度以及路网结构是决定单向交通组织实施效果好坏的根本原因,最后分别对主城区新规划区域、旧城改造区域和已建成区域提出单向交通组织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道路单向交通正被广泛应用于疏导城市道路交通,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人员在设计单向交通管理方案时,面临如何评价方案的实施效果问题。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较为全面的城市道路单向交通评价指标体系,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对单向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评价,为单向交通规划提供一套能够对单向交通优化方案进行多方案比选和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单向交通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期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城市轨道建设也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但是由于城市轨道建设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区,而且施工时间长,导致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城市交通进入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为了解决施工带来的交通阻塞问题,管理部门多数采用单向交通的交通方式加以缓解。单向交通即要求车辆按照要求按某一方向行驶的道路交通。结合一具体实例阐述单向交通的应用效果,研究了单向交通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期间的应用。并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期间单向交通实施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城市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能效判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向交通组织规划改变了车流原有的运行状态,使得路网中各路段的交通流量和行车速度发生变化,车流在规划区域的能源消耗和废气的排放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已知规划区域节点0D的条件下,假定影响车辆排放因子的其他因素不改变,通过交通仿真获得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各路段的交通流量和运行车速,利用能源消耗模型和车辆排放模型,计算出单向交通和双向交通组织状况下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量,再运用比值法建立了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能效判别模型,对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能效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8.
城市建设的发展,车与路的矛盾日渐突出。单向交通及城市交叉口信号绿波控制作为改善措施,对缓解城市交通的拥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单向交通的行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相关模型。研究结果可用于单向交通的交通规划。  相似文献   

9.
选取了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权综合理论对5种单向交通规划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选取了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权综合理论对5种单向交通规划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