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四轮定位仪主要用于检测车轮定位参数如前轮前束,前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后轮前束,后轮外倾角,包容角,转向前展角,后轮推进角,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常与转向系和行驶系零部件的状态有关。所以.通过检测这些参数可以诊断转向系和行驶系的故障。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四轮定位仪主要用于检测车轮定位参数:前轮前束、前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后轮前束、后轮外倾角、包容角、转向前展角、后轮推进角、前轮车轴偏角、后轮车轴偏角和左右轴距差(前6项称为车轮定位角)。由于这些定位参数的变化常与转向系和行驶系零部件的状态有关,所以通过检测这些参数常可以诊断转向系和行驶系的故障。下面举两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四轮定位仪主要用于检测车轮定位参数,如前轮前束、前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后轮前束、后轮外倾角、包容角、转向前展角、后轮推进角、前轮车轴偏角、后轮车轴偏角和左右轴距差等。由于这些定位参数的变化常与转向系和行驶系零部件的状态有关,所以通过检测这些参数常可以诊断转向系和行驶系的故障。下面举两例予以说明。 例一:一辆捷达出租车在行驶中严重向右跑偏,且其右前轮外侧磨损严重。  相似文献   

4.
四轮定位     
一汽大众开迪四轮定位参数大连赵祥玉前轮前束总前束外倾角后倾角5′±10′10′±20′-10′±45′4°10′±40′前轮定位数据项目前束外倾角10′±5′1°10′±10′后轮定位数据项目中华轿车四轮定位参数11′±9′(2.0±1.6mm)28′±30′5°36′±1°30′8°38′±1°30′9′±9′前轮前束前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后轮前束值温州方德明金杯阁瑞斯四轮定位参数温州方德明标准值5′±10′(0.5±1mm)0°±30′1°30′±30′21′±20′(2±2mm)0°15′±45′项目前轮前束前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空载)后轮前束后轮外倾角金杯海狮四轮定位参…  相似文献   

5.
故障现象:帕杰罗V33,行驶里程超过25万千米。直线行驶时必须紧握转向盘,否则立刻向右跑偏。故障诊断:检查转向系、制动系及行驶系均无明显异常。该车采用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形式,不等长双横臂前独立悬挂,下控制臂是非“I”字型A架结构,在上控制臂可用调整垫片的方式来调整前轮外倾角和主销后倾角;后悬挂采用非独立悬挂,定位参数不可调。因为理论分析和实践证实,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前轮主销后倾角左右差异太大是引起跑偏严重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推断对于此车主要是因为右前轮主销后倾角过小引起直行时偏右严重。故障排除: 用元征四轮定位…  相似文献   

6.
车轮定位通常是指汽车转向轮定位。由于大多数汽车采用前轮转向,因此,车轮定位又称前轮定位。前轮定位参数包括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使汽车保持直线行驶的稳定性;使转向操纵轻便;使转向轮每一瞬间接近正前方滚动而无滑动,以减轻轮胎磨损等。  相似文献   

7.
转向轮定位参数对汽车的行驶的平顺性、安全性、油耗及轮胎的使用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车转向轮的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前轮前束4种定位参数的意义,针对各参数对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轻便型以及对轮胎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探讨,并对常用的四轮定位仪工作原理及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陈雯 《汽车与配件》1998,(36):14-14
前轮定位角包括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及前轮前束。前轮定位角的作用是保持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转向操纵轻便性和稳定性,减少轮胎和机件的磨损等。现代汽车的高速化、前轮驱动化、超低压子午线偏平胎的使用、双制动管路交叉排列及汽车急起步、急加速、急制动、急转向工况的出现,使前轮定位参数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汽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应具有转向操纵轻便和自动保持直线行驶的能力。同时转向轮应尽可能保持纯滚动,以减轻轮胎的磨损。为了满足上述要求,通常是通过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等转向轮定位的4个参数来保证的。随着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汽车特别是轿车普遍出现了高速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四轮定位     
东风标致307 四轮定位参数 王 强前轮 后轮名  称 数  值名  称 数  值车轮外倾角 0.016°±30′ 车轮外倾角 -1.73°±30′主销内倾角 11.69°±30′ 前束 -5.6 ±1mm主销后倾角 5.20°±30′前束 -2.5 ±1mm 上海大众途安四轮定位参数 王 忠前桥 1 B A 后桥 1 B A总前束0±10′ 车轮外倾角 -1°45′±30′车轮外倾角 -30′±30′ 偏差 30′转20前束差 1°42±20′ 总前束12.5′±12.5′主销后倾 7°34±30′ 停车高度 …  相似文献   

11.
对前轮和后轮进行定位称为四轮定位。前轮定位是指汽车的转向轮、转向节和前轴三者之间的安装具有一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以确保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转向的轻便性和减少轮胎的磨损,包括主销后倾、主销内倾、前轮外倾和前轮前束4个内容。后轮定位是指后轮与后轴之间安装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减少轮胎磨损和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包括后轮外倾和后轮前束。四轮定位不准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高速公路的普及,汽车的速度越来越来高,汽车在前轮定位,制动系以及轮胎等方面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例如车轮外倾角由正值变为负值,前轮前束出现负值,前轮制动力大于后轮制动力,前轮主销内倾角增大等,这些变化在维修时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3.
转向车轮、转向节、前轴与车架的安装是保持有一定位置的,这种安装称为前轮定位,其中包括前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及前轮前束四个参数。根据《GB3730·3—83》,前束的定义:以同轴上两端车轮轮辋内侧轮廓线的水平直径的端点为等腰梯形的顶点,梯形前后底边长度之差为前束。见图中A、B所示,一般为0~12mm.  相似文献   

14.
梁杰 《重型汽车》2002,(4):10-11
1前言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高,汽车的操作稳定性对汽车行驶安全性的影响越来越大.现代汽车不仅前轮具有前束、车轮外倾、主销内额和主销后倾等定位参数,许多轿车和车速较高的某些客车后轮也设定了前束、外倾以及推进角等参数.这些设定参数会随着汽车的使用而逐渐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转向沉重、前轮行驶摆动、方向盘抖动、行驶跑偏、轮胎磨损加剧、车辆转向后自动回正能力变差、保持直线行驶能力变差等,导致驾驶员驾驶疲劳,车辆操作稳定性变坏,车辆的行驶安全性降低,此外也将造成车辆动力性下降、油耗增加.因此需要定期用四轮定位系统对车辆定位参数进行检测和调整,以恢复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及行驶安全性等性能.  相似文献   

15.
《轿车情报》2005,(7):27
当心车辆异常颠簸 四轮定位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其中主要的“三倾一束”——前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和前轮前束是前轮定位的主要参数。如果前、后车轮受到较大的碰撞或其他外力,车轮定位可能受到破坏,于是就会出现车辆跑偏或颠簸,以及轮胎胎冠的不均匀磨损。若出现上述现象就应立即做车轮四轮定位检查,确保车辆的正常行驶。  相似文献   

16.
在调整跑偏时,一般是通过调整主销后倾角或前轮外倾角来抑制车辆的跑偏.主销后倾角左右不相等时,车辆一般会向后倾角小的一侧,而外倾角左右不相等时,车辆一般会偏向外倾角大的一侧,简单来说就是车辆没有偏向行驶,要看左侧主销后倾角加上外倾角所产生的使转向盘向右的力,是否与右侧主销后倾角加上外倾角所产生的使转向盘向左的力相等.  相似文献   

17.
<正>在传统结构的汽车上,转向轮、转向节、转向桥三者之间的相关几何角度位置称"前轮定位"。它包括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前轮前束等四个内容,而后轮无定位角度内容。其目的是保证汽车稳定直行、转向轻便、减小轮胎的磨损和行驶的安全性。这种传统的理念,流传了几十年。随着高速公路的出现,汽车已进入高速化、电控化、高档化的技术领域,先进的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汽车主销后倾角,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前轮前束等汽车前轮定位的作用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汽车操纵的稳定性(操纵轻便、转向后自动回正、直线行驶等)、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降低燃油消耗,要求车轮定位参数处于最佳值。四轮定位仪的功用是检测车轮定位参数,包括车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前束、最大转向角、后轴推力角、轴距等,界面同时显示检测值与原厂规定值,维修人员通过参数对比,进而调整车轮定位参数,使其符合原厂的规定值。1.定位仪在汽修厂的应用史1970年,笔者是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七厂的学徒工,该厂所修汽车的前桥、后桥基本都是整体悬架,所关心的定位参数主要是前轮前束,当时没有盒尺(钢卷尺),只能用绳子。定位时,首先摆正汽车直行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汽车前轮转向装置角中,车轮外倾角α和前束可以直接测量,方法简单;主销倾角不容易直接在主销上测量,一般采取建立在几何关系上的间接测量。测量的常规方法是,由中间位置向左、向右转动前轮至规定的角度,由于主销倾角的影响,转向节轴线与水平面夹角α(车轮外倾角)产生变化,用角度仪测其增量Δα,可推算出主销后倾角γ;同时亦使转向节以及装在转向节上的车轮(制动时)绕转向节轴线转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