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崖门大桥预应力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预应力施工中出现的管道堵塞、张拉应力损失过大、压浆不饱满等通病 ,介绍崖门大桥主墩索塔及主梁的预应力施工工艺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若干张拉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闾开军  李彬 《中南公路工程》2003,28(2):41-43,57
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张拉设备种类选择及标定方法、预应力的伸长值的测量方法以及预应力筋滑丝与断丝处理等若干张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甘肃省雷西高速公路项目中应用的预应力反张拉施工方法进行了分析,从工艺原理、施工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法适用于大跨径桥梁上部构建支撑体系的预压施工。相比传统施工工艺,预应力反张拉预压工艺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张拉设备种类选择及标定方法、预应力的伸长值的测量方法以及预应力筋滑丝与断丝处理等若干张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中利用无线采集系统,在湖南长沙颜家坪大桥采集234d竖向预应力数据,通过回归分析,预测20年竖向预应力长期损失的大小并推出预应力长期损失的回归方程,同时利用回归方程得到二次张拉时间和超张拉系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传统预应力张拉的不足,进行了预应力智能张拉技术在T梁中的运用研究,对比考察了预应力较传统张拉在张拉力值精度、伸长量大小以及张拉同步性的优势。张拉对比结果表明:预应力智能张拉精准地实现了张拉规范要求,提高了张拉效率,保证了T梁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针对预应力砼张拉施工过程中必须控制的张拉应力和伸长值提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说明了预应力张拉施工必须严格执行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的"双控"标准,确保预应力张拉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30+40+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结构受力情况及病害进行分析,提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维修加固方案。经采取对裂缝封闭、灌注处理、粘贴钢板加固补强、张拉预应力束加固等技术措施后,桥梁整体受力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株洲白马垄体外预应力连续T梁桥为工程背景,从T梁架设、锚固块和转向块配筋、体外预应力束穿索、体外索张拉、二次补张拉和换索等几个方面,对体外预应力T梁桥在设计中值得考虑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供类似桥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波形钢腹板梁桥是采用波形钢腹板代替传统砼腹板的一种组合桥梁,其独特的体外预应力索体系直接影响成桥后受力状态及线形。文中以安徽芜湖市裕溪河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MIDAS/Civil软件建立模型,测试不同张拉顺序下体外索的索力变化,分析预应力索张拉顺序对预应力的影响,并通过现场张拉试验测试该桥体外索张拉过程中预应力损失情况。  相似文献   

11.
蒋翔 《公路与汽运》2007,(5):137-139
分析了反摩阻对由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s2分布的影响,建立了预应力束为一般线形时的回缩长度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出了反摩阻在回缩长度范围内显著改变预应力束有效预应力大小等结论.考虑反摩阻时的最大有效预应力位置从张拉锚固点向回缩平衡点移动,回缩平衡点后,考虑反摩阻时的有效预应力比不考虑反摩阻时高.  相似文献   

12.
以体外预应力在江阴大桥北引桥(50 75 46.5)m连续箱梁加固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体外预应力筋在箱梁结构中的布置形式、锚固、转向的方式以及张拉方法。通过对箱梁结构的竖向位移和混凝土应力的监测,分析该桥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改善了箱梁混凝土的应力状态和桥面线形,对结构的补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一座弯箱梁桥———枣木高速木石互通立交A匝道桥为工程背景,针对预应力张拉顺序,设计了4种不同的张拉方案,运用M IDAS/FEA软件进行模拟计算,根据支座反力、箱梁混凝土应变、应力、位移及钢筋单元的应力应变,分析不同预应力张拉次序对箱梁位移及变形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弯箱梁桥曲率半径为150m时,不同的张拉次序对弯箱梁位移及变形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14.
着重介绍广州大道南洲立交小半径(R=46m)弯梁预应力砼施工中采用的张拉技术及施工工艺,该工程的摩阻测试数据对全桥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浏东 (浏阳—东门 )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中 ,千斤顶、油表配套校验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之间关系的方法、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的确定、预应力张拉操作要点及变形测定和张拉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结合赵河大桥T梁预制实例,系统地探讨预应力混凝土T梁立模、浇筑混凝土、张拉预应力钢筋、孔道压浆等施工工艺,针对各个施工环节提出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预应力张拉方式存在误差大、张拉精度低等缺点,容易给工程安全埋下隐患。本文通过分析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的原理和特点,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预应力智能张拉与传统张拉在张拉精度、拉力同步精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为我国预应力智能张拉的推广使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吴湛 《公路与汽运》2023,(5):124-127+131
采用MIDAS/Civil建立某大跨预应力连续梁桥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施工阶段荷载作用下桥梁位移和应力变化及施工过程中温度对主梁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个梁段施工完成后会影响前一个梁段标高,但各梁段控制偏差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梁段悬臂越长,浇筑、张拉前后挠度越大;温度对悬臂梁段变形有很大影响,温度越高,悬臂竖向变形越大;大跨径连续梁桥悬臂施工时,预应力张拉产生的位移只能抵消一部分恒载位移;浇筑、张拉前后箱梁实测应力大多小于理论值,最大悬臂时梁段的预应力储备增大。  相似文献   

19.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钢束预应力损失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变形协调条件,针对工程实践中采用的一般钢束布置形式,推导了考虑反摩阻影响的锚具变形、钢筋回缩预应力损失σs2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减小预应力损失的途径,得出了当s>sk时,采用一端张拉比通常采用的两端同时张拉能减小预应力损失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张绍成  陈家碧 《公路》2013,(5):51-54
根据预应力构件的张拉原理和计算方法,从张拉压力控制和张拉伸长值控制等方面分析比较了智能张拉工艺与传统普通张拉工艺的不同之处,智能张拉工艺实现了通过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整个预应力张拉的过程,既提高了预应力张拉水平,又避免了张拉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对解决工程建设领域中预应力构件屡屡出现的质量隐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