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车时代》2011,(5):239-239
当人们还在关注着因为地震和海啸而受灾严重的日本灾民时,为缓解北京交通日益恶化的形势,迎来了一次堪比海啸的停车费上涨计划。停车收费计时单位调整为以15分钟为一个计时单位,划分了三类不同区域,离市中心越近收费越高。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红外检测的车型自动分类电子收费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章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电子收费系统的基本组成,依据我国公路收费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红外线车型自动分类的电子收费系统的方案设计,并且完成了其中车型自动分类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为我国公路由停车收费向不停车收费方向发展提供了一种必要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公路收费有两种基本的收费模式即“停车收费和不停车收费”停车收费的基本问题是“收费能力与交通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分析收费能力和交通量的基础上,利用“平均分配”和“车型特征”系数作纽带,建立了简捷明确的计算公式和相应的计算用表。  相似文献   

4.
不停车自动收费系统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介绍了三种经典的公路收费制式以后,重点论述了不车自动收费系统的意义以及世界各国对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研究所采用的各种自动车辆识别技术,并对各种技术的特点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自动车辆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不停车自动收费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了现有收费系统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对不停车收费系统的介椁在广东省运用该技术解决上述问题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对于不停车收费系统实施中会遇到的技术及经济问题作了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6.
《经济导报》2007,(1):145-147
旧金山市使用的新式停车计时收费仪表不仅大大减轻了汽车驾驶员的生活负担,而且为该城市节省了数以百万计的资金。[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马仁洪 《交通与计算机》1998,16(2):27-29,37
文章介绍了我国路桥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的现状,难点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不停车收费系统及技术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颖华 《公路交通科技》2002,19(5):103-105,109
针对不停车收费系统在国内应用的不兼容性,介绍ETC系统的相关技术和标准化动态,详细讨论国内不停车收费系统的技术选择和评估,这将有助于推进国内不停车收费系统标准化、规范化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不停车收费系统简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不停车收费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就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不停车收费系统中所涉及到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作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张辉 《华东公路》1999,(3):58-61
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逐步实现网络化。为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行效率,减少车辆停车和缴费次数,“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势在必行。论文介绍了合宁、全巢芜、合徐高速公路收费的方案的提出,实现取及系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采用初始磁导率法和扫频共振法对发动机凸轮轴及曲轴铸造质量进行综合检测的原理和方法,研制出的QJC-B型和QJC-D型球铁质量检测仪并应用于生产,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该检测仪不仅能检测铸态球铁的珠光体含量和球化率,还能检测铁素体含量,改换传感器,还能检测任何形状的铸态球铁零件,并且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检测后工件无剩磁,功耗低,使用简便及检测结果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反压护道在地方一级公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映金宜公路钱资荡软基段,变560m特大桥为100m大桥,其余460m采用反压护道处理的办法。根据路堤稳定性验算和沉降量计算结果,确定路基填土的速率,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同时估算了预抛高厚度和最终沉降量。这种处理方法可降低工程造价1500余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阐明在地方一级公路施工中可采用时间换金钱软基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卵石地层小净距隧道围岩整体性与稳定性差、施工中易坍塌、围岩相互扰动大的问题,通过FLAC 3D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卵石层小净距隧道左右洞合理净距和先后行洞掌子面安全纵向间距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当净距不大于6 m时,隧道地表沉降槽呈“V形”,沉降最大点位于中夹岩顶部;随着净距大于6 m,隧道拱顶部位地表沉降逐渐超过中夹岩顶部,地表沉降槽呈 “W形”。2)当2洞间净距不大于6 m(约1倍洞跨)时,2洞开挖后围岩压力叠加效应明显,极易发生失稳;当隧道净距大于18 m时,可按分离式隧道进行设计; 3)随着先后行洞间掌子面纵向距离的增加,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的影响逐渐减少,当纵向间距达到30 m(4.6倍洞跨)时,这种影响基本可以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14.
以客运枢纽内连接服务设施设备的通道作为研究对象,以通道的长度和宽度对行人流分散作用的强度分析入手,借助行人流仿真软件,设计仿真方案,利用仿真输出的行人流参数统计数据,建立行人流流量随观测时间的变化趋势曲线,一方面,对曲线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另一方面,对统计数据进行K-W检验以分析数据的差异性。结合曲线对比和K-W检验结果,综合分析单向通道、双向通道的长度和宽度变化对行人流分散作用的影响,进而确定单向通道和双向通道的最佳宽度分别为4m和8m,最佳长度为50m。   相似文献   

15.
独塔宽幅矮塔斜拉桥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江苏昆山吴淞江大桥的设计与分析过程,并对平面应力和空间应力进行了讨论。该桥是一座跨径为100.1 m 100.1 m,宽度为33 m的单索面矮塔斜拉桥,是目前同类结构中跨度较大、桥幅最宽的结构,主梁、桥塔、拉索等构造均比较新颖,可作其他桥梁设计借鉴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6.
在隧道施工中,断裂破碎带富水段常出现涌水、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超前预报探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以揭(阳)惠(来)高速公路小北山一号隧道高水位断裂破碎带施工为工程背景,阐述红外探水技术的基本原理、实施方案、操作方法,以及HS-S310红外探水仪在工程中的应用实践。实践表明:超前红外探水技术针对于断裂破碎带隧道掌子面前方隐伏含水构造体的预报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以及可参考性。  相似文献   

17.
1995年深圳从香港引进咪表对道路停车进行管理,使得深圳的道路停车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交通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同时,咪表停车管理与体制上的种种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并最终导致咪表在深圳暂停使用。该文从政策、交通环境等外部因素和咪表管理的自身因素上对咪表在深圳的实施进行分析,探索其在外部政策环境上和咪表停车管理实施上存在的不足和弊端,挖掘咪表在深圳实施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钢筋混凝土拱桥参数化建模及特征值屈曲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针对某在建的150m跨径钢筋混凝土拱桥,利用开发的基于ANSYS的拱桥参数化建模模块,分别采用梁单元和实体单元创建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拱桥的特征值屈曲分析,并对拱轴线类型、桥面结构形式以及拱脚支承形式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梁单元与实体单元进行结构离散,对于拱桥的特征值屈曲的计算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上海世博轴基坑工程一标全长205m,宽110m,分为一深一浅两个基坑。深、浅基坑开挖深度分别为21.5m、17m。该基坑具有超宽、深、大等特点。该文介绍了该工程的施工技术。为解决⑤2层与⑦1层深层承压水连通及逆作法施工空间狭小问题,采用降压井和疏干井"两井合一"施工技术,共布设管井98口。为保护邻近基坑的地铁车站,施工时,先开挖基坑中部,在围护结构处预留8m土台控制地下连续墙变形,待中间部分中板施工完成后再对称、分块、顺序地开挖靠近地下连续墙处土体并浇筑围护结构处的中板。施工时,基坑中间部分采用长2m支架支模,以节约施工成本和加快施工进度;围护结构处的中板采用短支架法施工,以控制超挖引起的围护变形。该工程的施工方法可供类似工程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于25m以下的路堤边坡,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规定了其在地震作用下边坡设计的综合地震影响系数的取值。针对目前公路路堤边坡不断增高的趋势,对25m以上的高路堤边坡进行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汇总,探讨得出了高填土路堤边坡的地震动力放大系数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