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姚永平 《汽车运用》2005,(10):28-29
从美、英领导的伊拉克战争和反恐斗争中,我们不难看出城市作战将在未来战争和反恐斗争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对军用汽车城市型迷彩伪装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城市街道背景特性分析城市作战中,敌方对军用汽车的侦察和目标捕获威胁主要来自于空中和沿道路纵  相似文献   

2.
迷彩漆又名光学伪装涂料,其伪装作用主要是防备光学侦察器材的探测。其实质是以喷涂迷彩漆的方式消除、降低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光学特征差别,使目标融合于背景中而难以发现。  相似文献   

3.
迷彩漆又叫光学伪装涂料,其伪装作用主要是防备光学侦察器材的探测。其实质就是以喷涂迷彩漆的方式消除、降低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光学特征差别,使目标融合于背景中而难以被发现。  相似文献   

4.
变形迷彩是由各种不定形斑点所组成的多色迷彩,是汽车部(分)队在参加演习或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较为常用的伪装方法.了解车辆变形迷彩伪装知识,有利于提高军用车辆在未来军事斗争恶劣战场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5.
1迷彩伪装的目的迷彩涂装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对一些固定或移动的军事装备进行变形伪装。根据装备的主要背景不同,如林地、草原、荒漠、雪地等,图案与颜色都会有随着接近背景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汽车的网联化和智能化发展提高了汽车内部总线CAN(controller aera network)网络被入侵的风险。不像以太网具有完善的身份认证机制和加密传输协议,总线CAN网络采用明文传输数据,其报文非常容易被非法ECU窃取和攻击。因此,如何设计车载的入侵检测系统识别ECU的非法篡改和伪装攻击成为当前汽车网络安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帧间隔-总线电压混合特征提取的汽车ECU伪装攻击识别技术。首先,借助嵌入式设备的时间戳机制获取报文帧的帧间隔时间;同时,采样汽车总线网络的电压信号,并采用快速信号处理技术获取总线电压的特征参数(如电压众数和边沿时间等),以此构建ECU识别的指纹特征(即混合特征参数,包含帧间隔时间、电压众数、位时间、边沿时间等)。然后,利用轻量化的Softmax学习算法训练IDS模型并在线识别潜在的伪装攻击等非法入侵行为。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开展了基于ECU设备的硬件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所有合法ECU的识别精度高达98.33%,即可以通过甄别报文消息源头判断非法入侵;并且相较于传统的基于单特征指纹的方法,本文所提方法能够提高7%左右的...  相似文献   

7.
世界汽车工业快速制模技术的产生已经有了10余年的历史了。由于快速制模技术能为汽车生产商、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提供低成本和高效率的辅助产品开发功能,所以它们目前在世界汽车工业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发展。实际证明,汽车快速制模技术既是世界汽车市场发展的要求,又是汽车市场发展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8.
林和平 《汽车运用》2014,(11):20-20
我国西部地域辽阔,总面积342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36%,边境线长达6700千米;我国沙漠戈壁面积约16亿亩,大多位于西部地区,仅新疆的沙漠戈壁面积就约占全国沙漠戈壁面积的60%。近年来,西部地区“三股势力”危害较为严重,军事渗透的威胁不断增加。因此,做好西部沙漠戈壁地区汽车部(分)队伪装问题的研究工作,显得很有必要。一、强调伪装的整体性由于沙漠戈壁地区的公路沿途自然环境恶劣,植被稀疏,缺乏可供隐蔽的高大乔木等,极易遭敌空中打击;我军现有车辆装备基本上为军绿色,在土黄色的沙漠戈壁中,极易暴露目标和行动意图。因此,汽车部(分)队应在行动前提前谋划、制订好伪装计划,在计划中应注意保持车队与环境的整体一致。目前,对车俩采取伪装最常用的方法是用迷彩涂料伪装。在实施伪装时,要注意根据沙漠戈壁的环境特点来决定使用涂料的颜色轻重、色种搭配和迷彩斑点大小等具体操作问题,一般来讲,宜选用土黄色、赭色、白色等进行伪装。在缺乏涂料时,还可以用伪装网来实施遮障伪裴。在进行伪装过程中,要按照统一的伪装计划和要求,严密组织实施整体伪装,防止因单个车辆和人员被发现而导致总体暴露。机动距离较远时,要适当考虑途经的戈壁、草坂、绿洲等不同地域的情况,车体迷彩也应随着地形地貌的颜色适时变化。值得一提的是,要注意遮住所有能反射光线的车辆附件,如后视镜、车灯、门窗玻璃等。  相似文献   

9.
《轿车情报》2008,(3):144-145
现代起亚汽车在全球的快速崛起,被看作是世界汽车历史上一个奇迹。而韩国汽车之所以能在不到四十年时间就能在全球叱咤风云,跟现代起亚汽车在汽车核心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密不可分。因此现代起亚汽车南阳汽车研究所作为现代起亚汽车技术研发的“引擎”,也是名声在外。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技术的落后曾一直是制约中国自主品牌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但近日随着华晨汽车、长城汽车等在此核心技术上实现了突破,自主品牌车企业在发动机研发上已进入新的阶段性高潮。那么,如何客观公正辩证地看待自主品牌汽车的“造心”运动呢?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与配件》2010,(40):10-10
Objet公司将于2010年10月18日于上海汽车博物馆首次举办“Objet快速成型技术汽车工业类应用主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新结构、新技术在汽车上被广泛应用,汽车的科技含量大大增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出现和机电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汽车维修技术和维修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汽车维修的技术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朱俊 《城市车辆》2008,(5):56-60
1汽车已经进入了电脑控制时代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是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微机在汽车上应用后,给汽车工业带来划时代的变化。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本着“科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迎合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以及能源和环保的因素,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将当今科技的最新成果应用在汽车上,使汽车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当前,汽车微机技术、优化控制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已经在汽车上广泛地应用,可以说,今天的汽车已进入了全面微机控制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伴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新技术在不断运用,特别是汽车各个系统智能网络化的应用,使得汽车的控制越来越趋于人性化,从而使得汽车维修技术得到了新的提高。尤其是自动变速器技术,不但真正实现了“机、电、液”一体的组成,而且实现了“人性化”的控制。这就对我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4年末《汽车新闻》、《汽车工程》、《商用汽车》等美欧汽车报刊对汽车技术发展的点评和预测,现综合整理出“近十年汽车技术发展的十大特点”及“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十大趋势”分别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庆 《汽车运用》2003,(1):22-22
进口汽车与国产汽车驾驶室内的仪表和开关差异较大,要注意识别仪表或开关上的外文字母。 燃油表 进口汽车燃油表上大都有“FUEL”字样。指针指向“F”表示满。指向“E”表示空。 机油压力表 进口汽车的机油压力表上一般有“OIL”字样。 水温度表 进口汽车的水温表有“TEMP”字样。通常用摄氏温度(℃)表示,也有少数用华氏温度  相似文献   

17.
一是面临技术含量的竞争和挑战。打开关门,性能先进的汽车蜂拥而人占据了我国的汽车市场,在极大地丰富我国汽车市场的同时,也使先进的车辆技术与国内相对落后的汽修技术形成更大的反差,使原本就已扩大的技术差距进一步加大。据国家机械行业的有关专家透露,“中国汽车若从时间上衡量,落后于世界15年”,这是指汽车制造厂,修理业落后多少年尚没听到有人进行明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由于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性能的需求也日趋全面,不仅要求汽车充分发挥其基本性能,即行驶性、转向性和制动性以外,还要具有人的“耳”、“目”这样能及时感知车外情况的感觉功能,即能检测记录大量信息并能够使之及时处理的“视觉”功能。汽车光学技术从给人们提供视觉信息开始,向超越视觉,代替视觉,乃至  相似文献   

19.
《公路与汽运》2007,(2):85-85
通用汽车公司这次在智能材料技术应用上取得的新突破是建立在过去几年通用汽车在该领域的大量投入和进展上的。通用汽车研发人员称,目前,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在进行将智能材料应用于其未来汽车产品中的研发工作。这些非常“聪明”的材料能够随着温度、压力、磁场和电压等条件的不同变化,而相应改变自身密度、硬度,甚至外形。在通用汽车公司计划应用于其未来汽车产品上的智能材料中,可记忆的合金和聚合材料最典型,凭借其与生俱来的优势,这两种先进的智能材料有可能在未来汽车先进材料领域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记住”自身原来的形状,甚至可以在汽车发生事故后实现“自我修复”功能,或改变汽车的颜色和外观,这个特性使未来开发出具有可变化性的汽车产品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汽车维修的根本目的是消除汽车运行故障,保持汽车良好的技术状况,延长汽车及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可是,如果维修作业操作不当,汽车维修后可能不但没有消除原有的故障、减缓汽车零部件技术状况下降的速度,反而造成某些零部件的非正常损坏或大大加快其损坏速度。这种由于维修失误造成汽车零部件的损坏或使汽车零部件使用寿命明显缩短的结果简称“修理损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